我在八零搞运输(656)
夜里,余好好回来,林北跟余好好说他明天去西南的消息,又跟余好好说他订了一批风扇,给他爹订了两台冰柜,又说了他对吊扇和台式风扇的安排。
第二天一早,林北骑车去食品厂,安排胡翔通知60个人下午到厂里集合,跟金旺说月底给林东送一台相机,又跟金旺说风扇到货,让他给公司和宿舍安装吊扇。
金旺应了下来。
林北去找冯援朝姐弟仨,询问他们谁去后齐收购站上班。
大姐冯媛爱站出来说:“我和龚强到收购站上班。”
一旦黄益民订的包装到了,厂子就开工打包腊货。冯援华夫妻要留下来干活,邓蓉蓉从冯援朝嘴里知道她父母经常到冯家闹,这次她依旧不回去,冯一响不知道啥原因,也没回去,所以这次只有冯媛爱夫妻和冯援朝跟着林北回后齐。
第216章 216
要组织人打包腊货, 要验收凤阳路的门面房,要布置二店和休息场所,要确定包装盒, 要打版确定卡片和贴纸……黄益民一个人忙不过来, 桑超英去不成西南, 留下来忙活这些事。
包括林北,65人坐上了前往西南的火车。
白天没有开往西南的火车, 只有晚上有。
五月下旬, 车厢内闷热, 混着多种无法形容的味道。乘客推开车窗,晚风习习穿堂而过, 带走令人胸闷的气味, 留下了阵阵麦香。
稻草人守了一夜麦田,迎接清晨的第一缕朝阳。
麦浪滚滚, 满眼金波。
又是一年好收成。
林北这次带了相机。
火车缓缓往前行驶,林北坐的方向和火车行驶的方向相反, 拍下了在田野上冉冉升起的朝阳。
一行人下了火车, 已是6月5号凌晨3点多。
几天前,这列火车在一个站台停了197分钟,林北下了火车, 离开了车站,打电话给杨菱湖,准备询问杨菱湖5号是否有时间,方便吃一顿饭吗。王秋石之前送的红参被林北带来了, 他打算送给杨菱湖, 杨菱湖同事接的电话,同事告诉他杨菱湖此刻正在大西北, 归期未定,红参暂时送不出去了。林北挂了电话,快速重新规划行程,才打电话联系阿杰,让阿杰通知阿滨、许树6月4号晚上到小林场等他,并且跟阿杰说他们最迟5号早晨到。
漫天星星眨眼睛,目光跨越几万光年落到小如尘埃的小林场火车站。
小小的尘埃里藏着一个小秘密,绿皮火车来了又走,留下来的旅客走出火车站,在地上铺一层报纸,倒头就睡。
一年四季,树叶绿了又黄,春雨没了,冬雪悄然来了,亘古不变的是被火车留下来的旅客,找一个地方安然入睡。
今夜,小小的尘埃里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变化,站前广场多了两辆大巴车,在它们快下班的时候,一群似曾相识的人出现在站前广场。
这群人激动跑过去敲车窗,阿滨、许树醒了,一群人跑到两辆车车前,朝两人挥手。
阿滨、许树使劲揉了揉眼睛,发现不是做梦,两人匆忙开车门。
上次他们坐哪辆车,这次他们依旧坐哪辆车,坐在相同的座位上。
他们睡了一路,身体不困,精神疲惫,回到熟悉的地方,很快东倒西歪睡成一片。
梦到自己是一条离水的鱼,被暴晒在太阳下,嘈杂声钻入耳中,把他们从梦中喊醒。金灿灿的太阳刺人眼,他们缓了一会儿,脑袋探出车窗,看到老板和阿滨、许树在树底下聊天,纷纷走下车活动四肢。
林北和阿滨、许树沟通了接下来的行程,喊大家上车,点了两辆车上的人,确定人没少,他上了第一辆大巴车,让阿滨开车。
阔别一个多月,他们再次来到后齐,亲切感加深。
林北带大家吃早饭。
林北撕好了饼,端着碗到窗口,把碗放到窗台上,注意到窗台上放了六碗羊肉汤,几个人挤在一起问老板辣椒辣不辣,老板说辣,他们挖了两勺辣椒油,端着羊肉汤离开。
林北往边上走,等待他的饭。他的饭好了,林北放了半勺辣椒油,端着他的饭离开。
林北在一群吸哈吸哈声中吃饭,他又擦额头上的汗。
远处老人穿着老头衫,肩上背着背篼朝这里走来,路上遇到熟人,停下来和熟人说话。林北从包里掏出报纸给自己扇风,看他们聊天,他们分开,林北收回目光,视线从大家身上扫过,发现大家的衣服汗湿了一片,嘴周围红了一片,不是热的,应该是辣的。和上次截然相反,大家这次吃中辣吃的非常开心。
看来大家回家没少吃西南产的辣椒,已经习惯了这种程度的辣椒。
虽然才五月下旬,后齐已经热的不行,是那种闷热。
林北想淮市人应该不会喜欢这种黏腻的热。
“这里每年都这么热吗?”林北问身旁的冯援朝。
冯援朝嗦了一口粉,点头。
“你们通常怎么降暑?”林北问。
“生扛,我们耐热。”冯援朝不好意思讲每当夏季,他和朋友们忙着抓懒蝉子卖钱,抓不到懒蝉子,天气转凉,时常惋惜热的时间不够长。
阿杰知道林北今天到,特意和同事换了班,他就蹲在招待所门口等林北。路人经过招待所门口,议论旅游团又来了,阿杰来不及放下扇子,朝路人过来的方向跑去,看到了熟悉的大巴车,他就在大巴车周围找,在羊肉馆门口找到了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