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八零搞运输(660)
林北尝了差果园的枇杷,口感差。
淮市几乎找不到枇杷果肉制作的枇杷膏,如果他用这个果园的枇杷制作枇杷膏,顾客也尝不出好坏,他赚的还多。林北不曾动过坏脑筋,因为有孩子,因为他从来不是孩子的骄傲,他希望他在孩子心里,有一个优点,就是孩子长大了可以和所有人说‘我爸爸是一个好人’。
林北自始至终不提差果园,刘多仁明白了,林北不要差果园的枇杷。
说实话,用好果子制作枇杷膏,着实有些浪费。南方老板看不上,刘多仁也没劝,不管林北用哪个果园的枇杷,厂里不会少赚钱。
晚上,刘多仁安排参观团到饭店吃饭。
参观团在一楼吃饭,他、林北、任智在包间吃饭。
三人喝掉一瓶茅台,刘多仁问林北:“林老板,您看,我们是不是该谈合作了?”
任智拿着酒瓶给自己倒酒,酒瓶不撒手,一杯接着一杯喝,把自己灌醉了。
林北吃了口菜,压下酒意,问:“你的报价?”
刘多仁给任智递了一个眼神,发现任智已经醉的不省人事,他:“……”
第217章 217
关键时刻任智突然掉链子, 一肚子忽悠林老板的草稿废了大半。
没有任智打配合,刘多仁猛然发现每一个开头都不好。
刘多仁没时间埋怨任智,他头脑转的非常快整理思路。
他唯一一次和南方老板打交道, 就是今年四月份他向林老板争取一次谈合作的机会。此后一个多月, 他一有时间就琢磨南方老板是什么路子。这个南方老板有点愣头青, 手缝还有点大,少了点生意人的弯弯绕绕, 多了点良心。
刘多仁见多了这类人, 这类人刚开始做生意顺风顺水, 但是长远不了,不久的将来肯定要栽一个大跟头。
他顾不了以后, 只顾眼前, 至少眼前林老板运道不错。
“南丝路”的辉煌不会重现,厂里想要赚钱, 只能深耕内销。
深耕西南销路没用,得打开南方销路, 那里有钱人多。
刘多仁的目的很明确, 那就是赚南方人钱。他完全可以趁林老板现在运道不错,跟林老板合作,大赚一笔。
刘多仁啜一口酒, 十分果断砍掉一堆累赘的前言,直接从公文包里拿出报价单递给林北。
林北低头看报价单,刘多仁观察林北的反应。
他上回来西南,一直和果园打交道, 了解水果零售价和包果园价, 那还是水果刚上市的市场价格,报价单上枇杷报价比肩枇杷刚上市零售价格。
水果罐头零售价0.5—0.8元, 报价单上枇杷罐头的报价是0.68元。
水果罐头主要成本是包材和人工费,水果真不值钱。林北了解南方包材市场价格,人工工资他也了解,他大致能算出一瓶枇杷罐头成本。他不了解西南包材市场、人工费,总不可能比南方高。所以说他出0.28元,刘多仁已经赚死了。
枇杷罐头,刘多仁报价离谱,枇杷膏,刘多仁报价更离谱。
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看不出猫腻。
刘多仁拿这份报价单给他看,多少有点侮辱人的意思。
刘多仁不是疯了,就是侮辱他,否则无法解释刘多仁为什么给他这份报价单。
由于过于震惊,导致林北失声。
刘多仁没疯,更没有侮辱林北的意思,他是真没觉得这份报价单有问题。
刘多仁为什么会有这种认知,还得从林北离开之后说起。
一个月前,一个自称在南方待过一段时间的年轻人主动找上刘多仁,那人叫唐昊。刘多仁还挺想从唐昊口中了解一些关于南方的消息,就见了唐昊。唐昊把南方比作盛唐,侃侃而谈沪市人均年收入,居民消费水平,还直言消费带动GDP,拉高财政收入。
唐昊跟刘多仁说沪市之所以这么繁华,是消费带动的,居民怎么才能够有高的消费能力,工资得高,怎样工资才能高,厂子赚的多,厂子怎样才能赚的多,把产品价格定高。
刘多仁一寻思,觉得唐昊说的怪有道理,他花钱聘请唐昊针对南方老板给他做一份报价单。
唐昊说要做一份完美的报价单,得要一份数据支撑,不能瞎搞。恰好他手里有一份数据,但这份数据是他花了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让刘多仁花钱从他手里买数据。
刘多仁真就花钱买了数据。
报价单上的每一个数据的来源都有数据支撑,刘多仁认为这份报价单林北不可能不满意。如果林北不满意,就被唐昊猜对了,林北欺负他不了解南方市场,想以白菜价买了枇杷罐头、枇杷膏,拉回南方赚取高额差价。
见林北久久不言,刘多仁喊:“林老板?”
林北看了眼手表,起身说:“刘厂长,我明天一早还要到宋旭阳的罐头厂参观,我就先走了,感谢刘厂长款待。”
“林老板。”刘多仁拿起被林北放到餐桌上的报价单追林北。
要吐槽的点太多,多到林北没有信心心平气和跟刘多仁说完这些槽点,林北疾步下楼。林北没从刘多仁脸上看到心虚,就说明刘多仁真心认为这份报价单没有问题,合作大概率谈不下去。林北下了楼,把所有账单结了,喊在酒店门口乘凉的员工上车。
能让林北不自信,刘多仁是第一人。
下半夜,林北做了一个可怕的噩梦,梦中他和刘多仁签了合同,硬生生被吓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