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千秋(43)
谢瑶第一反应是看下顾长泽。
顾长泽极自然地拉过她的手,上前一同接了盒子。
“多谢惠母妃。”
谢瑶这才大大方方地谢了礼。
与帝后都拜了大安,皇帝又嘱咐了几句话,便笑着摆手。
“都回吧,昨日大婚你们也累着了,今日好生歇一歇。”
两人一同谢礼。
刚出了大殿,迎面便遇见了一位朝臣。
臣子躬身和顾长泽说着话,谢瑶便顺势走到了一旁等他。
乾清宫外的花开得正好,春日的暖阳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谢瑶正享受着这片刻的静谧,身后一阵蹬蹬蹬的脚步声传来,她还没来得及回头看,贵妃已赶到了面前。
“瞧太子与太子妃新婚燕尔浓情蜜意,想来日子是过得极舒坦,就是不知道等会进了慈宁宫,太子妃是不是还这般顺水得意了。”
贵妃今年也才三十多头,保养极好,人艳丽张扬,纤细的眉一抬,面露嘲弄地看了一眼她。
谢瑶不知她这话是何意思,也不打算在乾清宫外和她起冲突,微一屈膝就打算离开。
贵妃也不见恼,伸手拨弄了一下自己的护甲,搭着宫女的手逼近到谢瑶面前。
“本宫倒是忘了,昨晚太子妃早早回了东宫,只怕还不知道吧?
昨儿晚上戌时二刻,萧公子从东宫出来便似乎不大高兴,一路拿着酒在外面喝,到最后喝醉了,一路抱着酒坛子嘴里喊什么‘瑶儿’,过了御花园刚好碰上太后娘娘晚上从那经过,娘娘被吓了一跳,没站稳崴了脚,昨晚上太医院的太医都候在慈宁宫呢。”
谢瑶心中一紧,顿时抬起头去看贵妃,有些摸不准她这话是真是假。
贵妃捂唇一笑。
“也不知道这大喜的日子,萧公子为何这般奇怪,先是在大殿里拦住了太子殿下与太子妃的去路,又独自在东宫消失了一阵,出去的时候人人都瞧见他失魂落魄,如今外面的人都猜着,是不是萧公子还惦记着和太子妃的旧情往事,所以心有不甘呢?”
谢瑶皱眉。
“贵妃娘娘慎言。”
且不说萧琝如何,太后崴脚的事又如何,贵妃这话说的不妥当,自然不能外传了去。
“这话可不是本宫说的,太子妃要怪罪也怪不到本宫头上,只是昨日所有人都看到了萧公子那副模样,瑶儿又是太子妃的闺名,只怕外面的流言也并非空穴来风吧。”
贵妃搭着宫女的手居高临下地看了她一眼。
“太后娘娘昨晚受了惊吓,回去就起了高热,萧公子和萧相这会正在慈宁宫外请罪呢,太子妃过去多半能看见。
只是太后娘娘是否会因为萧公子酒后胡言的话而多想些什么,那本宫就不知道了。”
贵妃扬长而去,顾长泽也刚好与臣子叙完话走了过来。
谢瑶顿时问他。
“昨晚上……皇祖母崴脚受了惊吓?”
顾长泽皱眉看了一眼贵妃的背影。
“她跟你说的?”
谢瑶顿时便知道这事不假,眉眼间染上几分焦急。
“皇祖母如何?”
“太医已在慈宁宫看过了,孤也是今日早上才知道的消息,皇祖母并无大碍,至于其他的……你不必听贵妃胡言。”
说到底萧琝如何失魂落魄,又酒后胡言,谢瑶嫁入东宫是圣旨赐婚,谁也不敢明面上说什么。
得了顾长泽的话,谢瑶心中安定了些,一路与他去了慈宁宫。
才踏入慈宁宫,迎面便看到在最中间跪得笔直的两个人,萧相瞧见他们两人过来,顿时把头更低下去,而萧琝看到他们牵在一起的手眼一红,死死地看着他们走近。
谢瑶跟着顾长泽的步伐,从头到尾没看萧琝一眼,随在宫人身后进了内殿。
一进去,谢瑶便闻到了那浓重的药香味,皇太后半倚在软榻上,面色比昨日多了几分苍白。
“孙媳给皇祖母请安,皇祖母万福。”
谢瑶俯身跪了下去,从宫人手里接了茶往上递。
太后垂头看了她一眼,并未接茶。
“昨日嫁入东宫可还适应?”
“谢皇祖母关心,孙媳一切都好,只是昨日大婚忙碌,今早才知晓皇祖母凤体有恙,孙媳未能及时前来慈宁宫侍疾,还请皇祖母恕罪。”
谢瑶低垂着头,那茶端得纹丝不动,轻言软语地解释道。
“不过都是些老毛病了,加上昨儿被萧家那小子吓了一遭,才有些严重,不是什么大事,也犯不着再折腾你们刚新婚的人过来。
说来萧家这小子也是莽撞,你与泽儿大婚的日子,他心中高兴多喝几杯也罢,这事说大也不大,但他在宫中胡来,哀家总不能枉顾宫规。”
太后抬手接了她的茶,轻轻拨弄了一下茶盖。
“不如就瑶儿来说说,怎么罚一罚这萧家的小子?”
谢瑶顿时心中一紧。
她从太后的话中听出了试探的意思,正要斟酌着说话,顾长泽忽然抬头看着太后。
“皇祖母,孙儿与太子妃走了这么远的路过来敬茶,您怎么就记挂着萧府公子呢?
太子妃初入东宫,宫中的这些事她怎么能知道?您看着处理了就是,大不了多罚他离京领些差事,这样的难题若是把孙儿的太子妃累着了,那孙儿可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