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考科举(383)

安大海却道:“你还要备考读书,何必跑一趟,我也是可以的,你写信即可。”

看着大海坚定的眼神,纪元点头:“好,我给你写信。”

不多时,安大海拿着书信,提着自己的《牲畜病集》往纪元说的东市第一街去。

他在元哥儿写的信里看过,说这是建孟府最大的书籍集市,里面什么都有,甚至还有个书画竞技台。

纪元以后可能还要在那比试。

不过这都是考完乡试之后的事了。

安大海踏进东市第一街的时候,满眼都是震撼。

从他十岁送到赵夫子那读书,怎么都背不下去开始,他就对书籍带着敬畏。

之后被纪元带着读了一些,虽然没品出乐趣,但识字却多起来。

他能当好兽医,其实也依靠认识的字,还依靠元哥儿不时给他寄来的各种兽医书。

如今,可能自己也要印出书,安大海有些说不出的激动。

安大海看着自己穿的短打,再看着周围人穿的儒衫,他好像应该换身衣服的?

打听到周家书坊之后,那门口伙计就道:“你这汉子,是来找活干的?去后街看看。”

说着,伙计还给他指路。

看安大海的模样,像是个干体力活的。

安大海鼓起勇气,开口道:“我来找一个叫周伯的,是纪元让我来的。”

“这是纪元的信。”

周伯?

周管事?

纪元让过来的?

安大海根本不用解释纪元是谁,对方立刻迎着他进来:“来来来,先坐里面喝茶,周管事也在后街,小的立刻让人请管事过来。”

说着,接了安大海手里的信。

安大海感觉自己刚喝几口茶,纪元说的周伯就来了。

周伯笑着道:“元哥儿信里讲,你是兽医先生,还写了书?”

安大海摆手:“不是什么写的书,就是收集了牲畜病症,他说可以过来看看,能不能印。”

信里差不多也是这么讲的。

周伯好奇,纪元推荐的兽医书是什么模样。

还是一个乡下汉子写的?

安大海已经把书拿出来了。

周伯翻看,只见上面清晰明了的写着一排排的字。

品种:

产地:

年龄:

病因:

症状:

解决方法:

周伯越看越心惊。

这书没有一句废话。

所写的部分,全都是要点,甚至也没有一句抒发个人感情的。

用现代话说,满满都是干货知识!

这种新奇的方式,他从未见过啊。

但周伯经手的书多了,一眼看出其中好处。

这是工具书,工具书本来就不需要多少环境感情描写,只要写最关键的部分即可。

“把择书先生请过来,让他也瞧瞧。”周伯说着,对眼前的安大海更热情了。

方才还是因为,这是纪元的朋友所以热情。

这会纯粹是因为这些书了。

纪元的朋友,果然不一般。

而纪元本人,则已经全力备考了。

每年上面的要求都不一样,虽说还在等着京城那边的消息。

但大致范围还是差不多的。

考试的内容也会稍微不同,但左右躲不开四书五经。

说起这个,四书还好。

五经都知道,不会全考,五选二,或者五选一即可。

纪元听他们的进士学究讲了才知道。

周易,诗经,尚书,春秋,礼记,这五本里,士子们选择攻读的多少竟然有个排名。

按照进士学究给出的数据。

其中学诗经的最多。

尚书其次,周易第三。

而他潜心读的春秋为第四,礼则为第五。

为什么?

自然因为难易程度,也因为春秋跟礼记的经义繁多,题目互变。

其实这点罗博士跟殷博士都提醒过他。

说这两门不好理解,比如《礼记》,很多人都觉得太长了,也太复杂了,其中可以分析的意思特别特别多。

但当时纪元确实就选了这两门。

如今复习起来,也只有多读多看。

放假这段时间,进士学究还要求他们多读时文,至少读五十篇,回头他会考究。

说白了。

如今想要科举,只有两件事。

读书,跟写文章。

读书的任务是这样。

写文章自然也布置下来。

还是按照乡试第一场的大概要求,四书写三篇,每篇五百字以上,五经写四篇,每篇八百字以上。

都知道乡试一共三场考试。

为何只布置了第一场的课业。

那是因为,乡试最重要的考试,就是初场。

有些地方的考官,甚至只看初场的卷子。

没办法,考生太多,而且考场规定了最低字数,但并未规定最高。

有的考生动辄写上千字,还被官员说过经义大坏。

这些东西都是进士学究一点点教学,甚至还从他们会试的经验里拿出来做比。

如此宝贵的经验,确实很难得。

所以都想要更有经验的夫子,或许就是因此。

自读书以来,每次考试都有不同。

纪元看着眼前的几十篇文章,深吸口气。

读吧。

他这边看完,还要跟隔壁的蔡丰岚,白和尚,李锦交换。

秀才们潜心读书的时候。

想要考秀才的书生们进了考场。

依旧是四月初六进去,四月初八出来。

大海还去门口看了,府学果然不同,看着就更气派,把守的士兵也更多。

接下来便是等考试结果。

同时也在等《牲畜病集》的审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