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考科举(429)

本身的意义或许并不大,但开发之后,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业,这不就是好事吗?

只要周围百姓从中能够获益,那就是好事。

但是想要做好景点,那就要做好真正的内容。

有些景点是看景致,有的景点是看人文。

而青云寺,提供了情绪价值跟读书价值。

情绪是满足大家当好人的想法。

读书,则是真正给人提供读书的场地,还请名士教学。

青云寺本身,尝到这种良性循环的好处,便会更希望做个“好人”,做“好事”。

时间长了,谁还能分得清最初是为了什么。

真真假假的,总之也有利于民了。

白和尚的师兄并不傻,他能利用白和尚的名声,把青云寺从一个没什么香火的穷寺变成如今的样子,就知道他会长远考虑。

毕竟上面的事说起来简单,纪元只是动动嘴出建议,他确实要力排众议,更改之前的做法。

单说不收香花券这事,就让寺里很多和尚不满,认为直接少了很多收入。

白师兄依旧这么做下去,也是不容易。

再者把穷苦学生们请回来,同样也大费周章,甚至以后接待更多穷学生,也是个难题。

但人家就是一一做了。

好在,事情确实在往良性循环方面走。

这或许不是很多礼佛人真正的圣地,却是个实实在在能帮助人的地方。

白和尚怎么也没想到,让纪元过来之后,事情竟然这样发展。

怎么觉得,有些怪啊!

但要说不好吗?

看着过来领过冬被褥的穷人家,似乎又觉得没什么错?

排队的人千恩万谢,捐钱的人也觉得,这比塑金身似乎要强上很多。

就连官府也赞他们寺庙心善慈悲。

白和尚看了全程,也是瞳孔地震。

满脑子就一句话。

这也行?

可这样确实行。

而且寺庙里的风气也有了变化,至少不会明面上瞧不起读书的穷人,反而要善待他们,表示自己的善心。

白和尚还在消化这件事,不过另一念头却是肯定的。

那就是,找纪元过来,果然是没错的。

事情到他手里,好像变得轻而易举起来。

白和尚忍不住道:“若是让你当一地长官,绝对能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

纪元笑:“你们青云寺的基础本就好,不过是换个思路而已。”

主要是 白和尚的师兄也经营得当。

他不过扭正方向而已,这也只是出个嘴,出个脑子,不算什么。

他是这样讲,白和尚师兄却对纪元很是敬佩,自己瞑思苦想,也就想到那些方法让寺庙变得更好,殊不知一山还有一山高。

纪元心知,自己不过是见得多。

后世甚至把这些整理成册,许多现代人或许不会应用,但稍稍看一看就明白的。

古代消息闭塞,其他寺庙未必不是这样做的,只是还未传到青云寺而已。

青云寺的事情解决,白和尚终于可以放下心了。

只要不是一路往斜道上奔驰,他也就不用再担忧,想来青云寺奢靡的风气也能稍微改改。

纪元顺路来了一趟,见白和尚的担心解决,自己也要回府城了。

眼下要到十二月,他要去找殷博士,也把程教谕的信件给带过去。

今年过年,他应该在殷博士家中过。

而且趁着年前年后,他肯定要专心备考会试。

白和尚自然是不能走的,他还答应师兄,给其他学子补课,也算是他们青云寺乐善好施的一项。

纪元见此,心道别说家家有难念的经,每个人都是如此。

他无父无母,更没有家族,这便是没有靠山。

白和尚他们是有“家族”的,若说相互帮衬,自然是有,可也要受到钳制。

一时间也说不上哪个好哪个不好。

纪元再次启程。

依旧是一个人去往府城。

这一路走来,多是他一个人,如今倒也习惯了。

白和尚本来还说,今年天冷的早,让他在青云寺过年,被纪元谢绝。

他跟殷博士约好,肯定不能食言。

骑着快马,终于在十二月回到府城。

再回来,纪元对读书的想法,似乎更坚定了。

陆游曾讲,读书本意在元元。

读书的本来目的,就是为了黎民百姓。

他是纯粹的读书人身份也好。

还是从秀才到举人,走入“职场”也罢。

只要这份心不变,一切都不会改变。

纪元回到府城,自然还有无数人想来拜见,交际应酬也好,攀亲带故也罢,全都被他拒绝。

此一次归乡,又去了一趟青云寺。

该交际的都交际过了,该见的也见了,该悟的也悟了。

接下来的时间,只有闭门苦读。

明年四月会试,那才是他的目标。

纪元翻开手边的典籍,在栖岩寺的禅房中闭门读书。

无数新进举人方在解决手边困境。

或因婚配,或因家族,或因交际享乐,周旋在人际交往当中。

纪解元已经在静心读书。

厚冰无裂纹,短日有冷光。

一个读书的冬日,渐渐过去了。

化远三十八年,正月十五。

纪元推开禅房的窗户,却有些推不动,出去一看才发现,这窗户也冻住了。

今年的年前年后,似乎格外冷。

纪元搓搓手,干脆清理起窗户的积雪。

窗户收拾好,纪元伸伸懒腰。

好像又要启程了。

这次的目的地,京城。

第91章

第9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