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考科举(48)

也不知是谁,在这个节骨眼上,参了正荣县县令一本。

说他纠结党羽,以县学入学的名义网罗人才,几个县的好学生都去往正荣县,难道藏的不是结党营私的心思?

放在平时,建孟府那边也不会多管,不过是县学的考试而已,若是童试县试,还能管管,这入学考试算什么。

正荣县县学近两年办得好,大家也都知道。

但跟乡试舞弊案凑一块,中央派来的监临官也在场,只好把正荣县的县令喊过去。

不仅如此,连县学教谕,训导,都被召到府城问话。

县令走之前,命几个捕快,严密看守这次县学的试卷,全都封锁在箱子里,钥匙被他带走。

否则他一走一个多月,这些试卷都要作废无用。

郭博士在信中讲,他当时虽然没去,听教谕他们说,要不是考上举人的黄夫子在中周旋,估计还要耽误很久。

黄夫子考上举人,又被派了官,等于有了官身,故而在府城也能说上几句,还找了今年乡试榜首说项,算是把这事平了。

也因此,黄举人又被耽误日子,所以家都没时间回,只好拜托亲朋接回妻儿家人。

等县令,教谕等人从府城回来,都十一月下旬了。

县衙堆积的事,年末各项考核,加上六百多人的试卷,简直忙得头脚倒悬。

若是平时如此忙碌,衙门的事还能找本地的秀才们前去帮忙。

偏偏又牵扯阅卷,这里面很多学生都是他们的子弟,一定要避嫌。

一来二去,正荣县衙门跟官学,人手不够不说,还能不临时加人。

下面的学生们又等着看成绩,每天无数人去催。

他们直接加班加点到昨日深夜,眼圈都是乌青的。

谁看了不要说一句,真的惨啊。

这加班加的。

想想就头疼。

就算忙完试卷的事,衙门还有好多公务等着他们。

纪元想到自己还去县学门口打听消息,估计里面的夫子博士们,正红着眼一目十行地阅卷?

这让他良心都有点不安啊。

感慨之余,纪元还有些佩服他们县令,跟科举舞弊扯上关系,召他去府城,还能提前封存试卷。

不仅如此,回来之前还买了四书给他们带回来,这魄力也没谁,肯定是个极为精明强干的官员。

赵夫子看信到最后,面色有些古怪,看看信,又看看纪元。

“你看这一段。”

纪元好奇地双手接过信,吓得有些坐不住。

郭博士最后在信中还说了,县令跟黄举人如何在府城脱困。

京城来的监临官对黄举人问话时,问他是否作弊,是否跟人来往过密时,黄举人自然否认。

被逼问到极致时,黄举人几乎把自己家底和盘托出。

几岁读书几岁会写字,什么时候断奶都能被问出来。

其他事情就罢了。

提到他原本打算这是最后一次科举的时候,又讲了一遍,自己是如何重拾信心的。

纪元看到这时,已经不忍看下去了。

他好像知道要发生什么。

黄举人道:“一个父母双亡,衣衫褴褛,忍饥挨饿的八岁小童,都能坚定读书的心,我为何不能。”

“一个孩子都说出,千磨万仞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又为何不能?”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难道要被这一点挫折打倒?!”

黄举人洋洋洒洒说了许多,京城来的监临官深深看他一眼,把他从舞弊怀疑对象的名单上划掉。

更因为这番话,正荣县县令被问话时,监临官才能听黄举人帮忙辩白。

信中还道。

现在整个县学跟衙门都感谢纪元。

都盼着纪元快点来上学!

都想让他再多作几首诗!

纪元本人脑海里只有一句话。

纪元,你是真的火了,后面忘了。

县学送来的东西还堆在一旁,纪元努力把臊意抚平,在赵夫子惊讶的目光中拿起笔。

学吧,不学的话,以后丢人的地方还多着呢。

作诗?

还是先练字吧。

第26章

第26章

窗外大雪纷飞, 赵夫子的书房中点燃炭火。

赵夫子温书,准备来年的功课。

赵娘子缝补,给纪元多做两双鞋子, 去县学了穿。

三个孙儿同样在读书, 读一会累了, 就去找母亲跟祖母, 她们在隔壁房间。

那边一入冬就点了炭火,赵夫子的母亲身体不好,家里从不缺她用的炭。

过了会,赵娘子跟儿媳一起去做午饭,纪元也起来松松筋骨。

半人高的纸张用了将近一半,他的字已经有了长进。

期间三叔三婶找过来, 都被他用要读书的借口打发,对面也不敢说什么,毕竟现在整个安纪村都盯着纪元,要是他真的被打骂了, 村长都饶不了他们。

纪元冷眼看着他们, 以前小纪元被欺负, 大家多是看不到,如今只是考上一个县学,这些人态度就不同了。

中午吃过饭后,纪元照例去安叔公家照顾两头牛,虽说不用在他家吃饭了,但还是要说一声。

正好他也是去找安大海的。

安小河最近看不到人了, 他被安二娘子拘在屋里读书, 除了吃饭之外,一步也不能出去。

安大海叹气:“他也是惨, 三婶子让他明年必须考上县学。”

“但又听说,明年县学或许不招那么多人,更难考。”

安大海心知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既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什么人逼迫。

如今能看懂契约,会记账,已经比很多人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