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考科举(54)

严训导瞪大眼睛,握紧手中戒尺,这叫和和气气?

“只要不打起来就行,年轻人嘛,哪有不气盛的。”教谕背着手离开,留下严训导无奈。

听到消息赶过来,竟然是这场面。

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严训导闭着眼离开,算了,这次就算了。

不过小神童说的马家元宵,真的有那么好吃?让媳妇买回来尝尝。

“好撑啊,别说,王兴杰家的厨娘还真不错。”

“那可是厨娘,一位厨娘的月钱都要好几两,京城那边争先请呢。”

纪元他们吃过午饭,故意从王兴志,王兴杰身边走过。

两人午饭没了,又不想吃食堂饭菜,只好蹭其他人的,搞得铜臭社好几个人都没吃饱,这会怨气十足。

反观穷酸社,各个扬眉吐气。

“等着吧,以后有你好果子吃!”

一直到下午放学,这两人飞快回家,饿死了!

一天没吃饭!

不过他们好奇的是,那个马家元宵,真的好吃吗?

“快去,去县城找马家元宵,要桂花核桃馅的!”两人吩咐家仆道。

家仆们一脸疑惑。

都过了正月十五,怎么还吃元宵啊。

算了,去找买吧。

谁料这几个家仆在街上还碰到其他人户家的仆人。

“你们也在找马家元宵?”

“我家也在找啊。”

“有两家姓马的,但他们家说不卖桂花核桃馅,怎么办?”

那两户卖元宵的马家也奇怪。

都过了十五,怎么好几家过来买元宵,连县学的教谕家中,训导家中,都过来问。

但他们真的不卖桂花核桃馅的!

还说什么,江米像珍珠一般。

乖乖,哪有那么好的江米啊。

搜寻无果的众人只好叹气。

纪元说的那种元宵,到底哪里有卖!

引起满县城搜罗元宵的纪元,此刻正拿着赵夫子的书信,去寻郭夫子。

上次郭夫子回信,还解答许多疑惑,赵夫子肯定要感谢的。

纪元在研学处门口等着,正好等到郭夫子出来。

郭夫子四十多岁,看着十分爱笑,眼神温和得很。

“小神童。”郭夫子一看,就知道他是谁,“今日太忙,也没去找你,怎么样,在县学可适应?”

纪元想了想:“还好,县学热闹。”

郭夫子哈哈大笑:“确实热闹,这里多是十三四岁的少年,你年纪小,若有人欺负你,尽管同我讲。”

纪元谢过,把赵夫子的信双手递上。

郭夫子摸着胡子,也不急着看,反而一边走一边道:“听说你今日又做了首元宵诗,很不错,看得我都想吃了。”

纪元赶紧道:“只是玩笑话,碰巧而已。”

见小孩这么谦逊,郭夫子点点头,才慢慢道:“成名太早,锋芒过露,并非好事。”

“你夫子就是脾气傲,名气大,当年得罪不少人。”

“不提了,看他愿意举荐你来县学,就知道他也变了不少。”郭夫子笑着道,“可不要辜负他的期望。”

郭夫子口中的夫子,自然是赵夫子。

天知道看到赵夫子把自己学生诗句拿过来炫耀时候,大家惊讶的表情。

当时对纪元便有了好奇。

纪元却在细品郭夫子这番话,又听郭夫子道:“最近县学因为童试的事很忙,估计不会太顾及你们这些新生。”

童试一年一次。

先县试,后府试,再提学院道之试。

对比来说,县学就是初中学校。

一群初一学生,还有一群初三学生。

老师们精力有限,自然会先关注初三学生们。

“这段时间不要松懈,好好读书,时光如流水啊。”

郭夫子回家之后,纪元才明白其中意思。

就是说,县学最近不会很严?

刚开学就放羊,要他们自律?

第二日这个想法便成真了。

早上辰时初去上课,郭夫子照例教四书。

等到下午的时候,原本的五经课却变成自习课。

“每年都是这样。”在学校上了两年的学生道,“等到县试结束,明经博士们才会回来,这会都去教参加童试的学生了。”

重点便是乙等堂学生。

乙等堂学生今年都要考秀才。

明经博士们全都过去突击辅导。

他们丙堂学问差得还远,今年也不考秀才,索性暂时放养。

“二月初六县试,考三日,四日出成绩。”

“在这之前!我们都没人管!”

纪元默默算了下,一直到二月十三,丙等堂都没人管。

一切为了科举。

这句话果真没错。

赵夫子告诉他,这里会跟私塾不同,确实是真的。

那时候他跟大海小河他们考县学时,赵夫子也不曾耽误其他蒙生的学业,在考试当天临时请假。

而县学这里,只要能考中秀才,其他的都可以暂时放一边。

科举,功名,在这里是头等要事。

这也没什么。

但对丙等堂学生来说,那学生们不玩疯了?

这才刚开学,还有一部分是刚入学。

怪不得郭夫子要点他好好学习。

果然,下午说是自习,教室里的五十五位学生,大部分歪倒在书桌上,要么在旁边打闹。

纪元拿出他在赵夫子那抄录的《四书集注》这是朱子所写,如今也是必读书之一。

四书本身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也该看这几本了。

纪元先静下心,再抄录一遍,既是温书也是留两份备用。

不过手边的纸张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