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考科举(661)

橡胶的需求明显增加。

宁安州加镇南关两个地方一起做橡胶,都有些供不应求。

看样子,整个天齐国都用上橡胶了吧。

宁安州情况有点不同。

主要是张将军过来征兵,引起一点动荡。

不过现在已经处理好了,宁安州如今驻扎了五千常备军队,以及八千民兵。

这些民兵多也是伐木会的人,动员他们非常简单。

宁安州的军事力量,也让本地治安变得愈发好,算是一道强有力的防御。

除此之外,就是宁安州往外的三条路了。

宁安州通往镇南关的官道,顶多再有半个月就能修好。

而往东往西的两条路,也都规划好了。

只等开年之后继续修,一切都在计划当中。

而宁安州的百姓们,对税收也有了认识。

这个认识,竟然是从官学开始的。

成人课堂上学时,官学的夫子们,详细讲了税收的作用,以及什么样的税收是合理的。

再加上如果没有税收,那天齐国会是什么样子等等。

大家本就在逐步接受这件事。

这样有理有据的说法,也算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

给吧。

不给不行的。

不给的话,道路没钱修,治安没办法,上学更是不要谈。

他们享受官府带来的好处,自然也要有点义务。

有些人总觉得普通百姓愚不可及,不用多讲道理。

事实上,他们可能没有太多知识,他们也可能只靠本能行事,但大家都是人,这些道理他们都明白的。

只要愿意耐心讲,他们就会懂得其中原因。

纪元只觉得惊喜。

他本想着一靠发展,二靠读书,来解决这个问题。

没想到,发展他带回来了。

读书则根本不用他管,已经有人帮忙解决了。

除了这些事情之外,纪元又拆开各地过来的书信。

这次的书信,明显比之前要多很多。

程教谕的不用讲,现在程教谕写得最勤,他知道程家其他人在这过得不错,也就放心了。

赵夫子,罗博士的身体也还好,让他不用担心。

其他人陆陆续续来信,要么是报平安,要么吐槽官场上的事。

李首辅的信件开头是例常问候,不过重点提了两件事。

一,宁安州的税收肯定要交,这点不能再拖,新到镇南关的知州会把这个消息带过去。

二,橡胶已经风靡到汴京,作用之大,让工部所有人啧啧称奇,说是能应用到各个方面,暗示他加大产量。

头一件事,纪元已经在做了。

第二件事,则是加大产量,这件事却不简单。

如今提取橡胶,多用的是本地水冬瓜树,做出来的橡胶并不多,而且其中一部分还只能用在做染布的胶质上。

天齐国两万万人口。

那么庞大的市场。

他们这两个地方,真的供应不过来。

没想到,销量太好,也让人发愁。

李首辅的信非常有用,让他可以提前做准备。

李首辅还提了另一件事。

这个问题有些眼熟。

那就是问他,下一个任期想去哪。

纪元是化远三十九年六月到的宁安州。

但真正的任期,可以从三十九年的正月算起。

也就是说,他等到化远四十二年年底就可以离开。

四年任期也就满了。

如今为四十一年的十月份下旬。

这么算的话。

还有一年的时间,他便要离开此地。

纪元都没想到,时间会过得这样快。

提前一年询问,自然是让纪元自己选个合适的地方,好提前报上去。

李首辅作为吏部尚书,最明白里面的关键,也能给他安排合理的位置。

去哪呢?

纪元看着宁安州的文书。

其实他还有很多事要做。

只觉得时间好像怎么都不够用。

此事先压下,纪元继续拆信件。

这次拆的,便是好友们的了。

安纪村的小河,他今年二十二,乡试未过,还在潜心读书。

也给他哥大海写了信,问他们在这边习不习惯。

在正荣县的好友李廷,钱飞两人,都已经成婚,去年的乡试都未考上。

科举失利,家里倒还和谐,李廷今年二十五,女儿已经两岁,钱飞二十三,他儿子刚出生不到半年。

他们还在正荣县。

李廷想做县学的夫子,不过县学人实在满了,估计被附近的私学请了过去。

钱飞则正式接手家里的生意。

两人日子过得都还算不错。

如今在建孟府府城的李锦,今年整三十,去年乡试同样没考过,不过他家里有钱,带着老婆孩子依旧在府学读书。

这些人里,二十七岁的蔡丰岚是真的考上了。

化远三十六年的乡试,他本就只差一点点。

潜心又读了三年,这次甚至考了建孟府乡试第三。

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不错。

看蔡丰岚给他写信的时间,应该是去京城考会试之前写的。

会试是在今年的四月份,成绩肯定公布了。

只是信件送来得太慢。

算着时间,差不多十二月份,纪元能收到蔡丰岚新的信件。

不过这封信里,蔡丰岚还道,他本来还担心在京城考试的住处。

原本岳家周家说给他银钱,好在纪元同他讲,去了京城可以住到纪元的宅院,还省得麻烦了。

纪元自己都笑。

他那座御赐的宅院,也算物尽其用了。

之前他写信就说,若考过了乡试,那会试可以住到他那边,宅子的钥匙原本在白和尚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