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越考科举(791)

“咱们武新府知府的嫡长子还想求娶呢,好像被婉拒了。”

还有这事?!

殷茂一拍桌子,见众人看过来,下意识道:“为什么啊?”

“说是已经定亲了,不知道是谁,可知府的儿子都不要,武新府知府今年就要被调回京城了吧,她也能跟着回京的。”

殷茂听到前面,已经知道他们口中的女学政是谁。

不就是纪元要八百里加急送信的人。

也怪不得纪元得到准信便着急了。

若不赶紧下聘,还真要被别人抢先。

先不说什么知府儿子不儿子的。

就说能回京城,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好的。

也不对,按照这位女学政的脾气,大概也不会抛下家人自己回去。

其他闲聊的人也提到此事。

如此有担当的女子,真是值得夸赞。

雨停了,殷茂一行人先是查看聘礼有没有问题,这才上路。

同路的商贾随口问道:“你们这是聘礼?这么多,是给谁下聘啊。”

殷茂嘿嘿一笑,含糊道:“给一个极重要的人。”

你们方才提的两个人,他们是未婚夫妇!

殷茂这一趟下来虽然疲惫,却觉得自己做的事十分值得。

这样天造地设的一对,是他帮忙下聘的。

哎,这机会,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殷茂还在滇州府的大山里带着聘礼车队赶路,纪元那边的蒸汽水泥厂已经开工。

这是一项大工程。

也是划时代的工程。

在场的所有人,所有百姓,都是这项工程的见证者。

纪元站在稍高的山坡上,看着动工的匠人们,深吸口气。

总算开始了。

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这个时代发展得也会越来越快。

蒸汽工厂,动工!

第178章

第178章

自从化远四十四年, 肃州第一台蒸汽机出现之后,天齐国各地不约而同掀起蒸汽机的风潮。

不管是从正规途径得到的蒸汽机图纸,还是特殊渠道得到的。

都不约而同, 做了同一个选择。

研究。

匠人们研究。

文人们研究。

一些理工科的大佬们也在研究。

在大家知道, 这东西陆陆续续拯救无数废弃矿井之后, 不约而同做了同一个选择。

继续研究。

为什么?

因为这东西的优缺点非常明显。

再说了, 纪元那边都说,蒸汽机的最大动力还没发挥出来。

有他的这句话,天齐国各地,都开始稀奇古怪地研究。

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让蒸汽机代替马带来的动力。

动力这个词,天齐国人人都知道了。

所以, 让蒸汽机代替马的动力,速度会不会更快?

那以后大家都不用养马了?

这个想法出现后,不少人都开始试验。

蒸汽机的本体那么大,怎么把它安装马车上?

可是锅炉真的太大了, 直接挡住视线了啊, 那这马车怎么行走?

鲁地有一个工匠做出这样的蒸汽车, 没走几步路,蒸汽车直接偏航,撞到旁边的大树上。

粤地倒是换了个方向,把锅炉放到后面,利用齿轮等等一系列零件,好让锅炉虽然在车的后面, 但还能往前走。

问题在于, 他做的车根本经受不住这锅炉的炙烤,车直接毁了。

天齐国另一个地方, 倒是解决了车辆不够结实的问题,然后蒸汽机动力不足,在路上停摆。

太难了。

这东西根本不适合代替马!

不少养马的商户们松口气。

看来代替马匹,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各地关于蒸汽机的研究,也成了天齐国坊间的趣谈。

同时也加快了各地工科的建设。

特别是举业的学生,往工科转的速度,似乎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快。

纪元一边建设水泥厂,一边跟礼部尚书徐大人通信,算是了解这件事。

主要原因。

还是因为如今的科举考试太卷了!

卷了这字,甚至用在徐大人书面通信上。

纪元感觉,要是后代人看到他们这些,会不会觉得这就是个古代的压缩包?

其实完全是现代的口头禅啊。

但这个词确实足够形象。

徐大人负责天下学子们的科考,说了如今科考的现状。

最明显的,大概就是考生的人数。

纪元考乡试那会,几千人里面,选出一百多人中举。

时隔七八年,参与乡试的人数,已经从几千增加到一万多,几乎翻倍了。

毕竟每年都会童试,每年都会多出很多秀才。

这些秀才三年一考,考上去的,肯定没有留下来的多。

秀才人数翻倍,举人同样也多,进士也不少。

打个比方说。

就那么一座独木桥,一天顶多走十个人,而像过桥的人越来越多,那岸边肯定拥挤不堪,说不定还会打起来。

当年聂世鸣在正荣县衙门说,如今秀才多如牛毛,当地的秀才们还愤愤不平。

如今再说,大家只会一个劲地点头。

是啊。

现在秀才真的太多了。

其实当时就已经有考生太多的趋势。

这么多年过去,自然更严重了。

官学设立工科,倒是刚刚好。

徐大人信里还说,不少科举无望的秀才,本打算弃儒行商,如今则要弃文去学工科,也是一个转变。

这信里还问,纪元认为,如今的科举,应该如何改制才是。

想要科举做官,已经千难万难。

一些学生,确实打算弃儒行商,毕竟是要过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