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国师宠妻日常(143)
两人对面坐下,林如海道:“我端午节过后回到京城,在你家里也住了不少时日,差不多也该搬出去了。”
顾庆之瞧他一眼,道:“您不用不好意思,虽然是拜过师的师徒,是要行子侄礼的,不过毕竟不是自己家里,总归是不方便的。不过——”
他指了指墙角的西洋钟,“酉时了,日头还这么大,您忍心叫满伯一个老人家,这么大岁数,顶着这么大太阳,四处奔波给你找房子?”
那自然是不忍心的,跟顾庆之相处这么久,林如海也嘴硬不起来,他道:“原先那房子的确是太小了,不过想在京里找宅子,还真是不容易,我抽空也在皇城周围转过——”
他一边说一边摇头,“难!”
顾庆之笑道:“皇宫周围这一圈的宅子,都是皇帝赏赐的,纵然是抄家,抄完也是回归内库,不在市面上流通的。不过……您要是真想找房子,我给您出个主意?”
林如海果然看他。
“我派两个锦衣卫跟您一起看宅子,您看上谁家的,我叫锦衣卫去查他。”
“果然。”林如海听见这等笑话,如今也是能笑出来的,“就不指望你出什么好主意了。”
“您先好生住下吧,再没比我这地儿上朝更方便的宅子了。要找房子也不急在一时,实在不行收上一片地段好的宅子,咱们再改建。”
这也是个法子,就是稍微费功夫些,何况林如海又不缺银子。
“我还有一事问你。”
一看林如海这表情,顾庆之就知道前头说要搬出去,不过是个由头罢了,后头的才是正事。
顾庆之放下手里筷子,认真听着。
“你叫我住你家里,是不是……”林如海也没犹豫多久,面前这弟子见过他卧病在床的样子,若是没他,自己这会儿怕是都死了,他什么不知道呢?
“也有做给其他官员看的意思?我是说对太上皇。”
林如海回来头半个月,先是秘密对账,这事儿完了之后,皇帝开始说他辛苦,要给他议功,又说以后不能叫大臣累成这个样子,接着又把两淮巡盐御史拆分成三个,之后他又上了弹劾太上皇的折子,但是说实话,引起的议论并不大,至少没有林如海以为的大。
思来想去,也就只能是因为他住在顾庆之府上,而顾庆之是实打实的皇帝心腹,所以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这是皇帝的意思。
顾庆之稍 微组织了一下语句,道:“一开始接您回来,不住我家住哪儿呢?总不能到了京城就不管了吧?难不成都正经拜过师的,我给您扔客栈去?”
“至于上折子弹劾太上皇,我一开始的想法也跟你说过,但是起因的确是太上皇过于奢侈,那艘船您也看过的。至于陛下的意思……”
“所以我说陛下是个好皇帝。”顾庆之叹道,“陛下的意思,他打算以后给朝臣明显的暗示,就不费精力试探来试探去了。朝中的确有人墙头草,也有人非得投靠个什么人才能安心做事,陛下觉得这些人也能用,他不打算叫大臣们猜他的心思,大家直来直去,节省功夫,也能多做些事。”
林如海叹了口气,“我明白了。论迹不论心。”
顾庆之轻松一笑,“陛下很好的,您看我升得这么快就知道了。”
林如海摆了摆手,“好好吃饭。”
远处的荣国府也在吃饭,因为贾政病了,按照他们这等人家的礼仪,就算不用整日在身边侍奉,但是除了晨昏定省,一日三餐也是要来露个脸的。
贾政靠在床边,贾兰手里端着擦手巾,贾宝玉端着托盘,上头放着粥和两样小菜,到了贾环这里,就是端个托盘等着放贾政用完的擦手巾。
探春则是端着茶杯等物,准备伺候贾政漱口。
王夫人在一边慈眉善目的笑着,贾政也没多说什么,道:“你们要好好读书,等我病好了,是要考你们的。”
几人齐齐应了是,又一起上前一步,道:“请老爷用饭。”
贾政慢条斯理喝着粥,王夫人给贾宝玉安排的差事是最能亲近贾政的。
不过正因为太近,看得很是清楚,贾宝玉生出点不一般的情绪来。
原来父亲也能这样的虚弱,原来父亲也能坐不直身子,原来父亲……不过如此。
想起那晚叫自己罚跪的父亲,再一想祖母,贾宝玉跟贾母又近了三分。
贾政在家养了十天病,再次去衙门没两天,就赶上了十五的大早朝。
大早朝在前头皇极殿,贾政虽然依旧进不了内殿,但是皇极殿又高又深,房檐也极宽,他能站在房檐下头,还能感受到宫殿里头吹来的阵阵凉风。
虽然听不清每个字,但是里头说什么,贾政也能听个七七八八。
就像现在,里头提到了林如海的名字。
贾政一个激灵,立即精神了起来。
“……封林如海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于文华殿修太上皇起居注……”
“……林氏女封县君……”
贾政虽然入朝为官的时间比林如海还长,但是要说里头的弯弯道道,他是不太了解的。
主要还是因为他是个恩推的官儿,完全没有升职前景的,摆烂奋斗一个结局,都是正五品到头。加上跟同僚们格格不入,他也不想放低身段去跟同僚搞好关系,所以文官升官的潜规则,他虽然不是一窍不通,但是说一知半解是一点不夸张的。
听见这话,他先想的,是林如海贬官了。
虽然林如海身上一直有正三品的户部侍郎加衔,但是本官从正四品的御史成了从五品的侍读学士,这是贬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