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国师宠妻日常(173)
顾庆之笑道:“陛下大驾光临,臣荣幸之至。”
随着御书房议事的大臣们出来,顾庆之加衔礼部尚书的消息也传了出来。
比方在文华殿修书的林如海,就有专人来给他送消息。
“恭喜林大人,您弟子又升了。”
爵位不能算是官职,锦衣卫千户跟钦天监监正又都是正五品,而礼部尚书是正二品,说是升官,也不能说错。
都是一家人了,林如海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他这点倒是不用我操心,升得比我还快。”
在家里这么跟顾庆之说惯了,出来这么说,外头人有点不太适应,忙打个哈哈就走了。
林如海有多高兴,贾政就有多难过。
“他怎么还能升?”
尤其是看着外头人一个个喜上眉梢的谈论,他 就更难受了,“又不是你们升官?他也是恩推的官,怎么不见你们排挤他?就会趋炎附势!”
贾政也知道这话不能大声说,只是小声也不太对劲儿,旁边几人见他喃喃自语,只当他降职之后精神不太正常,稍微躲远了些,但是兴头还没过去,聊的还是安国公。
“薛大人保守了些,只加了一条谷雨,我觉得要祈雨的日子很多的。”
“是啊。”
这一干中过进士的高级知识分子开始背起来启蒙时背的二十四节气歌来。
“雨水肯定得下雨!谷雨薛大人提过了。”
“下来是小满,小满说的就是谷物日渐饱满,不下雨怎么饱满?这天也得下雨。”
“处暑得下雨,马上秋收,不下雨粮食怎么长得好。”
“大雪小雪都这么叫了,自然也是得有雪的。”
大家都笑了起来,气氛好得不得了,又有人玩笑道:“还有惊蛰呢,俗话说春雷响,万物生,不如惊蛰也请安国公去祈个雷?”
听见雷字,想起去年被劈了的荣禧堂,想起前些日子还被一个太监讽刺他们荣国府被雷劈是不积阴德,贾政是彻底听不下去了。
他双手撑着案台直接站了起来,椅子被他用力后推,跟地板摩擦出刺耳的响声。
屋里众人都被惊到了,齐齐看着贾政。
贾政阴沉个脸,“烦劳让开路!我出去走走。”
“他脾气倒是大。”
“哼,我看咱们白尚书也忍不了他多久了。”
第58章 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顾庆之这会儿正跟皇帝吃饭,聊得还挺开心。
所谓食不言寝不语其实都是明面上忽悠人的,毕竟还有自古穿下来的饭桌谈生意和枕边风。
“朕打算扩招太医院,良医局,先从京城开始。多亏你送来那些银子,还有戴权这些年积累的银子,应该是够用了。”皇帝踌躇满志,语气都比平常轻快三分。
顾庆之便引出了个关键问题,“臣知道陛下是为了百姓好,想叫所有人都看得起病。不过也不能全都免费,大夫从识字就开始背医书,快一点也得十来年才能出师,也不能叫他们不收银子。”
皇帝迟疑了一下,“朕给他们补银子?”
“陛下也该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边全公公使劲给顾庆之使眼色,正吃饭呢,就别破坏陛下的好胃口了。
只是鼓励归鼓励,喂鸡汤归喂鸡汤,思虑周全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不能只考虑眼前,也得考虑这政策能不能持续下去,万一持续不下去了,又会不会引起反弹。
顾庆之又问,“陛下可知道京城一共多少人口?”
这个皇帝还是知道的,“宛平大兴两县加起来,约有一百万人口,加上京营五大营,家奴、佃户等等,该有一百四十万。”
“咱们只说百姓。百姓一年生几次病?什么病自己能好?什么养的病要去看大夫,如果全由陛下补贴,要多少大夫才够?又会不会有人但凡有个不舒服,就要去看大夫?如果大夫的精力被这些人牵扯住,又会不会连累重病之人无医可看,以致丢了性命?”
这里头的问题皇帝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他脸上欢欣雀跃的表情消失不少,叹气道:“庆之说得对,朕的确不能只凭一时的意气做事,还有呢?”
“还有……就是百姓生病,多数是吃不饱穿不暖又或者太累导致的,又或者小病想等他自己好,最后拖成了沉疴旧疾,跟大户人家的富贵病还是有区别的。”
皇帝点头,“这个朕倒是想到了。朕也知道与其免费看病,不如叫百姓丰衣足食更好些,只是……”
“只是没那么容易。”顾庆之又开始灌鸡汤了,“可陛下毕竟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创造太平盛世,臣祝陛下长命百岁,心想事成。”
皇帝被他逗乐了,笑道:“那还是照朕以前想的,先叫太医院的御医们每月义诊两天,先看看情况再说。”
顾庆之便道:“其实每月义诊下来,几次陛下也就知道里头是怎么回事儿了。”
“想在前头跟中间发现问题是不一样的。”皇帝很是坦然,“朕原以为朕也在宫外当过三年王爷,是知道百姓过得不太好的……你说得很对,尤其是号脉的时候,吃得好不好,是能看出来的。”
皇帝很快就又高兴起来,道:“还有医女的事儿,庆之也帮朕参详参详。”
顾庆之仔细听着,皇帝道:“医女主要学习的就是接生,来源一部分是宫里过多的医女,不过人数有限,未来朕想大部分都用育婴堂的女婴。还有教坊司的乐女,这里头不少都是犯官家眷,识字,学医自然也会快一点。当乐女她们觉得屈辱,朕多给她们一个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