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国师宠妻日常(196)
真要说起来,全公公更累,这么一想,顾庆之越发的钦佩太监了,尤其是能混出来的太监。
“陛下……其实朝臣也觉得累,只是……也不好停了。”尹恩立小声劝道。
出歪主意嘛,大家都看着顾庆之。
顾庆之犹豫了一下,“要么装病?偶感风寒,叫他们吃他们的,陛下歇一天。”
“也是个主意,明年试试。”皇帝软绵绵地说。
“或者……太上皇后宫人也不少,若是有人故去——”顾庆之话说了一半,不过皇帝也明白了。
这是说他生母早逝,可以说这位故去的太妃待他极好,以悲伤守孝等等为由,能彻底停了过年这繁琐的大宴会。
皇帝倒不是不想宴请群臣,就是……至少缩减一下,五天真受不了。
他犹豫一下,“太后还在呢,也不好过于悲伤,太后安安生生的,对朕一直很客气。”
话音刚落,外头就有小太监禀告,“陛下,太上皇不太舒服,已经叫人请了太医。”
屋里几人下意识就看了顾庆之一眼,故去是谁开的头?
顾庆之下意识退后一步,道:“陛下不去看看太上皇?”
皇帝左右看看,都是心腹,“那便一起去吧。”
皇帝坐着御辇,顾庆之等人跟在后头。有时候顾庆之觉得御辇也不是那么好的。
尤其是冬天,宫里的轿子是不能围起来的,怕有人藏在里头。那天冷又刮风的时候,坐轿子就还不如自己走,至少还暖和点。
皇帝轻轻咳了一声,全公公小声道:“前头陛下放了不少宫女太监出去,太上皇身边的人也少了些,太上皇说陛下苛刻他,朝贺也没参加,大宴群臣也没去。”
明白了,有可能是装病。皇帝叫他们同去,八成是因为自己不舒服,也不想叫太上皇舒服。
不多时,几人跟着皇帝到了大明宫,还在门口碰见了御医。
御医吞吞吐吐的说了一大堆,从没睡好到没吃好都有,接着又是常说的要静养不要劳心劳力,最后则是开了方子吃不吃都行。
吃不吃药都行这句,要么是病入膏肓没救了,所以不用吃药,要么就是没病,也不用吃药。
殿里烧得热气腾腾,角落里还放着炭盆,太上皇斜躺在罗汉床上,见他们过来,不过动了动眼睛,等众人都行过礼,他才叹息道:“朕老了,不中用了。”
顾庆之立即便道:“这话说得,您年轻的时候也没见得多中用啊。”
太上皇眼睛迸发出两道精光,看动作像是要翻身坐起,只是撑到一半又躺了下来。
不过动作停迅速的,装病装得很明显了。
“黄口小儿竟敢嘲讽朕!也不知道你父母怎么教的你!”
这时候真诚就是必杀技了。
顾庆之诚恳道:“我从小就当了乞丐,还是在太上皇治下,父母双亡,兄弟姐妹死个干净,我的确是没被父母教过的。太上皇是不是又要说子不教父之过?那会儿您还是全天下的父亲,要么下个罪己诏?”
最后一句说得声音挺小,不过也没小到让太上皇听不见。
太上皇深吸一口气,皇帝也深吸一口,舒坦了。
皇帝爽了就不想多留,不过太上皇没咽下去气。
“北静王前日来问安,还说你苛待宗室,你就是这么对功臣的?他不过多用几个下人,你怎么还要苛责他!”
“瞧您这话说的,谁不叫他用了,多交些银子不就成了,总不能没银子还要充大爷不是。”尹恩立觉得不能让顾庆之一个人把话都说了,便也来了一句。
就是他那张忠厚老实脸,说这等话不免有些违和。
忠顺王也道:“那可不是多用几个下人,快赶上父皇您了,这是要谋反啊。”
一说谋反,顾庆之立即又来了灵感,“六个谋反的啊,也不知道史书上怎么写,一生被谋反的魏——那什么帝?”
哀字说了一半,顾庆之及时打住了,魏什么帝是不犯忌讳的,别国使节的国书上,对大魏皇帝的称呼就是魏[年号]帝。
这下太上皇不留他们了,太上皇甚至自己爬起来去了后殿。
皇帝又带着人出了大明宫,叹气里透着笑意,“这样吧,等太上皇病愈,也等春天再暖和些,再放一批宫女太监,给太上皇祈福。”
太上皇这次为什么病来着?应该不是因为身边人好些都被皇帝放出宫了吧?
第64章 安国公有意舞弊
几人跟着皇帝又回到了御书房。
这次皇帝是自己走回去的,他也觉出冷了。
坐在暖烘烘,靠垫又很软的御书房,皇帝舒心的松了口气,道:“京里一共十七家奴仆上千的,年前这些人经常拿过年当借口,往北静王家里去,想请北静王帮他们出头。而且——”
皇帝笑了一声,“不管是他们,还是官员,都觉得朕是想处置北静王,尤其是他背后站了那么些人。”
皇帝又是一顿,看向顾庆之,“也有不少人觉得是安国公看荣国府不顺眼呢。”
顾庆之笑道:“恭喜陛下,掩人耳目成功了。回头等八百下人也要增税的时候,这些人看见前头人都交了,为了面子他们也得交。”
“是啊……”皇帝一声叹息,“就是总被他们说,尤其是北静王表现得如此活跃,朕总觉得朕该处置他们了。”
“心虚。”尹恩立道,他当了许多年锦衣卫指挥使,临倒台前的反应看了不少,北静王这么上蹿下跳,他觉得就是心虚。
皇帝倒是有不同看法,“上一位北静王也是这样。”他仔细回忆着,“那会儿朕还小,也就五六岁的模样,太上皇从不管朕,朕那时候其实是不太听话的。有次北静王进宫,朕不小心撞在他身上,然后就被北静王各种大道理讲了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