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国师宠妻日常(216)
他又笑什么?
林黛玉给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赶紧听庆阳公夫人说的是什么,这可是天生的韵脚,是老百姓长久以来自发形成的,也就是没多少文化,兴许连字都不识的人总结出来的。
最早的《诗经》就是这么形成的,当初她讲过来着。
两人视线对上,林黛玉发现他眼睛亮了,嘴角又翘了起来,好的,这又是个鼓励的笑容。
林黛玉瞪他一眼,眼睛往庆阳公夫人那边一撇,果然,顾庆之神色严肃起来,他低下头往忠顺王妃耳边说了两句什么。
等他又站直身子,忠顺王妃笑道:“轻些,小姑娘怕疼,你瞧她紧张的。”
庆阳公夫人微微一愣,也笑道:“咳,我是做熟了的,有时候下手的确是有点重。”
林黛玉无奈的叹了口气,闭了闭眼睛,这下不敢瞪顾庆之了。
反正……打油诗他也不是不会做,慢慢教吧,总不能逐出师门吧?
头发梳好,下来就是上簪了,先是主簪,也就是那根集俗气跟大气为一体的红绿配色的金簪。
不过……顾庆之觉得可能自己滤镜有点重,他觉得这簪放红绸子上俗了吧唧的,但是待在黛玉头上还挺好看的。
下来就是一圈用来固定的小钗了。
等着头发梳完,看着她这一头大大小小的金饰,顾庆之都觉得沉得慌。
好在及笄的主要项目就算是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吃吃喝喝听曲儿看戏法了。
赞礼又是两句吉祥话,引着女客往戏台子去了。
忠顺王妃上去挽住了庆阳公夫人的胳膊,笑道:“这戏台子还是我们忠顺王琢磨出来的手艺,观戏台是两层的,男客在下头,咱们女客在上头,看得也清楚。”
庆阳公夫人回应道:“早就听说府上琪官儿嗓子好,今儿可要好好听听。”
“也没那么好的,年纪到了,王爷还说可惜呢。”
屋里人走得七七八八,顾庆之上前跟向氏行了个礼,向氏道:“辛苦大人了,我先去厨房转一圈,一会儿就在戏台左边最外头的位置上,方便进出,您若是有事,只管差人来找我便是。”
说实话,这人低调到仿佛没她这个人。不过表面功夫也都是一点不差做到位了。
比方顾庆之这两日借住,向氏也会每天叫人来问问他好不好,当然好不好顾庆之都能自己吩咐,真要算起来,因为林如海前头那场病,没管住贾琏叫他发卖了不少林家下人,尤其是还在扬州那段时日,林家下人伺候林如海,都不如伺候顾庆之上心。
这次及笄也是一样,兴许是林如海吩咐过的,她跟走流程一样在一边坐着,微笑还挺礼节性的。
包括去厨房和坐在最边上,也都是该表达重视表达重视,该做出样子就做样子,一点问题没有。
顾庆之目送她离开,立即就转过脸来问林黛玉,“沉不沉?我帮你托着可好?”说罢他便伸手往人脖子探去,仿佛真想帮人托着脖子?
一句“压得我脖子都酸了”没说到一半,林黛玉就慌忙躲开,又拿手来挡顾庆之,“你这人——”她一边说一边笑,反应过来又把脸凑了过去,“你帮我托着。”
“师姐学坏了。”顾庆之一脸严肃的叹息。
林黛玉没理会这茬,道:“我还得去换身衣服呢,还有头上这许多东西,我觉得但凡我一个没绷住,脖子就得断。”
顾庆之便又趁机埋汰了一下贾宝玉,“说起来我觉得好奇,原先我虽然也在贾府住过,也见过宝玉脖子上那块玉,我记得挂玉的还是个金项圈,我想以贾府的财力,他又是贾家的宝贝疙瘩,那金项圈肯定是不掺假的,你说他沉不沉?”
“你说了这一长串,就想问金项圈沉不沉?”林黛玉笑道:“我哪儿知道他觉得沉不沉呢?不过确实挺沉的。”
“我伏案读书,读上小半个时辰就得起来活动活动,不然脖子就僵硬了,林大人也常叫我活动,看来……宝玉不读书无疑了,不然他脖子上挂那么沉的东西,他脖子早该折了。”
“就你会编排人。”林黛玉笑容淡了些,只是仔细想想,他说得倒也没错。
“那薛姑娘脖子上可是金项圈坠着金锁,她沉不沉?听说她针线活儿极好,每天这么做针线,又有金项圈压着,怕是也不好受。”
林黛玉瞥了他一眼,“这我如何知道?我又不爱做针线,我又不陪着她做针线,她又不在我屋里做针线。”
见顾庆之还想说什么,她又道:“贾家三位姑娘也都有金项圈和金锁的,我小时候也有的。刚来时还见她们带,后来长大了,也就只有逢年过节为了表示郑重才带,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顾庆之便又真真假假来了一句,“这么说贾家年纪最小的是宝玉跟宝姑娘?”
“你赶紧去陪忠顺王吧。”林黛玉推他,“好些客人呢,你再这么着,等爹爹回来,我要告状的,我知道他吩咐了不要大办的。不告不告——”
林黛玉瞧见他眼神,忙又哄一句,“赶紧去。”
顾庆之心情舒畅去陪客人了。
饭前的安排是听戏,饭中是教坊司的乐师们当伴奏,饭后就是戏剧跟变戏□□换着来。
顾庆之去了男客处,拱拱手笑道:“招呼不周。”
倒也没有人真跟他较这个劲,大家都挺客气的,“这是玉泉山的水吧?”
“安国公把压箱底的好茶都拿出来了?”
“绿茶这东西怎么好放?又不是普洱,放个十年八年的才好喝,绿茶还是要喝当季的,谈不上压箱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