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有额娘后(205)+番外
赫舍里想了想,安排道:“叫外御膳房的人给侍卫们送吃食时问一问,别露了马脚。这孩子是李家长孙,被皇上抓去身边,用以钳制李佳氏一族的,别叫他为难。”
夏槐记在心里,应声退出去。
*
胤礽在等,等涵元殿外的下一步动作。
这时节,瀛台岛上的杏花已经败了,余下桃花粉嫩的花瓣如云霞一般层层叠叠,透着一股淡雅的清香。
胤礽立在殿内明间,隔着窗向外随意一瞥,目光不由顿住了。
——站在那几树桃花下的,正是他宠在心尖上的人。
他不明白乔乔为什么这个节骨眼上执意要进涵元殿。但仅仅只是隔着窗扇相望,他心中那些刻意压制下去的阴暗、愤怒、怨怼等种种情绪,便忽然有了一个小小的宣泄口。
他不必特意去言明,也无需李瑾乔做什么,就是这样对望一阵子,两人相视一笑间,那些晦暗见不得人的想法便好像渗透了一道微光。
胤礽看着自己的太子嫔被前呼后拥着,仔细送到了涵元殿内。
他上前两步,扶着她小心往榻边坐下,无奈道:“不听话,怎么还是跑来了?”
李瑾乔侧着头,见太子如往常一般浅笑着,忍不住伸手轻抚胤礽的脸颊:“我想你了,就来了。”
胤礽还是头一次听到李氏这般直白的话,面上怔了怔。
屋子里还有几个伺候的丫鬟,正在拾掇太子嫔娘娘的一应衣物钗环,闻言连忙抿唇赤着耳朵退下去。
胤礽捏了捏李氏的手指:“乔乔入宫多年,脸皮倒是厚了不少。”
李瑾乔笑着,反向握住了胤礽的手:“自然都是夫君教得好,少不得要夫唱妇随一番。”
*
涵元殿里头沉得住气,宫外的四阿哥引着几个兄弟,却是已经忙活了七、八日。
四阿哥的想法也很直白:“汗阿玛认定是生辰宴的吃食出了问题,才会叫他无端病倒。不管这件事是不是凭空捏造、子虚乌有,咱们只要寻出证据,证明此事与二哥无关,幽禁应当也就解了。”
三爷、五爷和七爷听得连连点头。
事情的落点还在十三阿哥身上。
今年的万寿节大宴虽然交给了太子操办,但依旧是内务府的人去做事。尤其是宗亲和后宫的桌帷膳食,按照规矩,毓庆宫的宫人压根儿碰不得。
内务府如今有个代理的总管大臣,正是十三阿哥胤祥。
四阿哥几个人到底与他见面不方便,便叫人递了条子过去——
“荣妃的阿玛盖山只管广储司事宜,没资格去为二哥作证。但十三弟若是愿意,仔细从内务府内部查验一遍,便能排除掉大宴当日,太子及其宫人动手脚的可能性。此事事关重大,还请十三弟出手相助。”
十三阿哥早有此意,只是一直不得四哥传信,没敢轻举妄动。
这回终于有了确切的消息,他看看日头,才不过晌午,便要贴身太监取了书房内整理好的一应证物证词来,换上朝服,打马往瀛台去。
演戏许久,他也实在是演够了。
此番,他要亲自去为二哥作证。
……
翔鸾阁内,春日晴好,康熙正在赏景。
见着十三进来,老皇帝也笑呵呵招手免了他行礼:“你看,瀛台的花木开得繁茂,连北边御田里的京西御稻也长势大好,朕瞧着,今年该是个丰收年啊!”
十三阿哥笑道:“京西御稻,那不是太子爷的手笔吗?今年大丰收,汗阿玛可想好了如何赏赐他。”
康熙的笑容敛去,沉着眸子静静看向儿子。
胤祥恍若未觉,依旧自顾自笑道:“儿臣查了内务府万寿节当日的动向,也整理了账目和供词,汗阿玛可以瞧瞧,毓庆宫上下没有动手的机会,二哥是无辜的。”
他将那些纸册恭敬的捧在掌心上,奉到康熙面前。
康熙却并未伸手去接。
帝王好似刚刚认识这个儿子一般,眯着眼打量他,发出一声讽刺寒凉的嗤笑:“朕倒是没想到,第一个跳出来为太子求情的,竟然会是你。”
胤祥纠正道:“这不是求情,儿子只是陈述事实。”
“若果真有人下毒毒害汗阿玛,这个幕后黑手恐怕还藏在内务府中,伺机而动。”胤祥说着跪地请求道,“为了汗阿玛的安危考量,还请暂且放下对皇太子的成见,共同对敌。”
康熙笑笑,就叫他这么跪了小半晌,才问:“你说内务府有幕后黑手,可曾查出此人?”
胤祥摇头:“儿子不曾——”
“既如此,你执掌内务府不利,同样有嫌疑,如何能为太子作证清白?”康熙冷冷看着他,吩咐道,“梁九功,十三阿哥无能,叫内务府出了这么大的纰漏,将人给朕押送回贝勒府,禁足其中,不得与外界通信。”
康熙见梁九功半晌不应声,欲言又止的,似乎还想替胤祥说话。
他伸手指了相伴多年的大太监一下,沉沉道:“拎清楚你自个儿的位子,朕只说这一遍。”
梁九功顿时蔫儿了,伸手道:“十三爷,请吧。”
*
十三爷专程大张旗鼓地到了瀛台,帮胤礽呈禀了有利证物证词。而今,他虽然人被禁足府中,这个消息却飞速传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