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田园娇宠:毒医娘子山里汉(830)

作者: 燕七雪 阅读记录

但若增加了吃饭上的开支,他自己零用就要少多了。

现在二哥给了十两,能管好一阵子了。

“吃饭毕竟是小钱,给钱却也要注意,别把自己当大爷,让人家心里不痛快,人情要做到好处才叫人情,若是不够用,和二哥二嫂说。”

“如今开了夜班就将心思都用在读书上,不管结果如何,总要拼上这一次才对得住自己现在吃的苦。”

“科举之外,其他都是小事。”赵子诚又教导了一通。

听得赵子富连连点头,心想二哥出了一趟远门就是不一样了,变得更大方了。

赵子诚也没别的说了,又叮嘱了几句照顾自己,就离开了村塾,赵子富抱了两刀纸喜滋滋地回课室去了。

本来以为只有他有,结果不久后村里就拖来两车竹纸,说是赵二送的,科举班每人两刀纸、中毫和小毫各一支,其他学童每人一刀纸、小毫笔一支。

剩下的不多了又让村里拖了回去,留着村里公帐上使用了。

赵子诚回到村长家,和林小福一起喝茶与村里人叙话,等林余氏从坟山回来,他们就起身去花果村。

第1454章 刮目相看

药铺的伙计送完货就回镇上去了,林小福他们坐的马车却是赵子诚亲自赶车。

马车里还有为余家准备的酒和镇上才有的一些糕点、肉食,给杨家也带了礼过去。

毕竟杨家如今与赵家处得亲,又同在一个村里,还是村长家,赵子诚和林小福都知道这人情是要做的。

而余家本是嫌穷爱富的人家,早在林小福带礼登门展示了财力之后,两家就走动了起来。

前阵子林余氏又做了两身好料子棉衣棉鞋回来,可把老头老太太欢喜得逢人便夸自家闺女孝顺。

村里人听了自是暗自惊讶,没想到这一年的变化这么大。

如今马车进村,便是富裕的花果村里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这余家外孙女发家了啊。

也有看热闹的人会跟过来,就看到又是坛装好酒又是一筐两筐的肉,还有四匹衣料、几盒糕点。

光看余家妇人那笑脸激动的模样,就知这礼也是丰盛了,一时也有人议论纷纷。

马车上还有几盒糕点和两坛好酒,系好马车之后,赵子诚和林小福又去了一趟杨家,再折回来时,才叙别后之情。

大家都知道赵子诚出远门回来的,言谈之下自然也是好奇不已,一时话题也有不少。

而今天三舅余家阳和三舅娘余石氏也在家中,林小福只见过他们一次。

以前还不咸不淡的,如今他们可是热情地抢着招呼起来,到让林小福有些尴尬了。

说了会儿话,林小福就借故去找余杏儿和余程拓说话,送了拿布袋装好的汤婆子给他们。

布袋上还缝了自制的小花,戴在身上很好看,将汤婆子里灌满热水,背在身上或抱在手中十分方便又暖和。

赵岳就随身背着这个,能管半天,早上背了到中午换一次水就好了。

余杏儿得了汤婆子就连忙跑去厨房,将瓮缸里的热水要灌进去,她娘见了连忙过来帮忙。

快,她和余程拓一人一个就背在身上,在院子里高兴地跑了一圈。

如今天气还好,但冰天雪地的天气很快就会到的,看着小朋友那欢天喜地的模样,心中不禁感慨。

也是如今有钱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怎么保暖就怎么保暖,换了过去……

虽然那悲苦的生活是宿主过的,但这样的记忆却存在于她的意识之中,也是能感同身受的。

中午,余家读书郎们回来了,每人也得了一个能背在身上的汤婆子。

少年们的布袋子颜色没那么花,也没缝花朵,但是绣了一些花瓣儿丰富了单调的颜色。

“福表姐,你真是聪明,这样汤婆子就能随身背着走了,上学的时候也不手冷了。”

性格开朗爱说话的余学喜滋滋地夸道,另几个小的也在一旁连连点头。

城里人家多烧炭,农家必烧柴,因而农家屋里都有炕。

有兄弟姐妹多的人家为了省柴,到了冬天里也会几个兄弟或几个姐妹挤一屋睡觉。

烧着火炕当然不会冷,但架不住要出门呀。

而村塾里自然是没有火炕给你用的,也没有火煻给你烤火,就靠自己多穿一点了。

第1455章 底气

余家人多,小兄弟们一回来就热闹得很,林小福再也不用勉强自己去和向自己示好的舅娘们说话了。

赵子诚也是一样,虽然他这趟出门历练,懂得什么时候要说话、什么时候不用说话,但被几个舅舅围着聊,还是有些应接不暇的。

但显然与表兄弟说话,让他心中轻松不少,因为表兄弟只会问他情况,而不会试探他利益上的事情。

余家看杨家搭着赵家的铺子做生意还不错,也想搭上林家在药铺的方便,想去镇上贩卖水果。

当然现在冬天也没什么好卖的,余家为的是明年的长远计划。

这个其实也不是大问题,但赵子诚不会替林小福作主。

好在药铺名义上是师父开着的,他不用当场允诺什么,只说自己刚出远门回来,其实还没在药铺干过什么。

而林小福只作没听见,舅娘与她说话也只是淡淡回应,再与表嫂谈起安胎经验。

表嫂杨燕生了儿子才一岁多,对安胎、养孩子正是新手变熟手的时候,经验与孩子已经几岁的舅娘们又自不同。

不久,杨诚便跑了来拜见二舅哥,也留在这里吃饭,席上不免又是一翻笑谈。

过两天就是冬月的第一个沐休,杨诚又有阵子没去镇上了,便约好放假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