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娇宠:毒医娘子山里汉(894)
有时只去方家串串门儿,有时会走路去药铺转转,有时还会牵了她去书局挑上几本江湖游记。
年前天冷,赵子诚将林小福看得很紧,除了早晚在院子里、屋檐下散散步,其他时候都让她在屋里窝着,就怕冻着。
现在却宁愿给她裹着斗篷,每天都陪她出来走走,遇到熟人就聊上几句。
林小福的注意力转开,也刻意告诉自己,现在没有什么比安胎、临产更重要,其他都不重要。
林小福自己能把脉,也不用时时去医馆,有时串门遇到方长学,也会让他验证一下。
赵子诚也在学把脉,只是能诊出来的问题太有限,就连林小春,也在方长学的提示下,抓着姐姐的手感受脉搏的不同。
方郑氏也做了几套小衣裳,准备等林小福生产之后做为月母子礼。
刘大娘也买了布料在帮着做,就连赵迎春、赵陈氏也在帮着忙,杨家婆媳也跟着做。
所有人都在等着林小福生产,只是二月下旬却依然没有发作。
二月下旬,去县城参加县试的考生们都回来了,而且是根据各村考生的情况送到了各村去了,可谓好人做到了底。
自然,赵子富是直奔镇上的,一脸喜气的随马车先到了镇东,告诉家人县试通过了,就等四月的府试看成绩如何。
之后见二哥二嫂不在这里,又背着包袱书箱一路跑回镇西。
杨诚也是先到镇上,与家人和媳妇打了招呼之后,在镇上住了一晚,第二天同大家一起去拜见了徐先生,道了都通过的消息,第二天才自己搭驴车回花果村去。
林小福这才知道,今年科举似乎是朝廷特别放宽门槛,县试只要不是太渣,大半参考的学子都过了。
大家自然欢天喜地回来了,可林小福却在心里好笑。
县试放宽又如何?要府试也放宽才行啊,不然还是考不到童生名头,就没办法去下一场院试呢。
只有过了院试才是秀才啊。
但她也明白,初战告捷对这些初出茅庐的小子们,意味着什么。
因而她也不揭穿这其中的微妙,只是鼓励了大家几句,又叮嘱他们不要大意,还有四月初的一场大战呢。
大家也明白,要那一场胜了,才是真的胜了,因而,就是赵子富也很快平静下来,又继续投入到闭门读书里。
自赴县试开始,他们就不用去上学了。
村塾里的科举班,年后一样交的一季束修,但这一季束修却包括了夜课、报名、举荐等费用,当然你想回去再读完,也是可以的,夫子不会将你拦在门外。
但今年又有小蒙童入学,夫子转去教新的蒙童,你便是回村学里读书,也不会专门为你讲课,但你有疑问,则知无不言。
赵子富想到回家去又没地方吃饭,家里活儿都要自己动手,就不想回去了。
第1568章 赵王爷亲笔
他们村学十几人自然都过了,接下来才是各凭本事。
二月底,街头积雪彻底化为水流消失在水沟里。
二月的最后一天,赵子诚带了林家人坐马车回了一趟南林村,挖了不少野菜回来。
赵子诚让杨家去山林里寻了木耳和蘑菇回来,经过林小福的辨别,将能吃的留了下来,不能吃的说是药材也另外收了起来。
她特别将村里一些好奇的人叫了过来,教了他们辨别蘑菇,以免趁他们不在家自己跑进山林里,却摘到了毒蘑菇。
听说毒蘑菇自然让人害怕,就不敢大意地远远看林小福戴了蚕丝手套一样样展示。
离开南林村时,又向村里订了不少茶叶,春茶最好,虽然还没摘,但有了订单,村里自然也高兴,今年不怕被茶商压价了。
而林家的茶地,村里摘过茶叶之后,依然会将残茶交给他们来摘。
这个林小福也交给了杨家,包括套种庄稼的事情一并交了出去。
现在村里人都明白,林家就是将自家的田地山地屋子,都交给杨三爷爷家来打理了。
一个月给了一两银子,有活儿没活儿都是这个价,杨家自然同意。
而这是从今年正月开始的,便是正月初二那天下午去拜年时谈成的。
三月,清明节他们又回了一趟南林村,给林小华扫墓。
不过今年赵子诚没有去赵家祖坟那边,而林金宝却带了林银宝过来了林小华这边。
只不过林小福见到他们仍只是打了声招呼,连闲聊的想法都没有。
扫墓之后又回了镇上,京城那边传了消息过来,是通过京城归云庄传给的少庄主赵子诚。
这在旁人眼中看来以为是归云庄的事情,但信中却是赵王爷亲笔,说皇上已经认可了给赵王世子封号的事情。
也就是说,皇室接受了赵子诚这个赵王庶子的存在,等林小福生产满月之后,就可进京受封。
但林小福看到这封象征结局的信时,却不急着进京了,她和赵子诚商量。
孩子满月也太小了,一路颠簸也太辛苦了,若是水土不服更辛苦。
因而,希望是孩子满百日之后再进京。
进京路快则一个多月,慢也要两个月,赶上中秋团圆也不错。
其实林小福不急着走,想让药铺和归云庄的铺子都先开起来,他们过去也有自己的势力可用,现在急着过去,可谓两手空空,若迎接他们的是善意还好,若是恶意,他们不是毫无准备?
赵子诚一听觉得有道理,当下就去和师父商量,通过归云庄的传信回复了赵王爷。
赵王爷的回复还没到时,林小福这边却突然在某个半夜起来如厕时,突然就发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