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早死的炮灰原配,我怒嫁反派(749)+番外

作者: 烽火尽染 阅读记录

之前平州的那些商人,在一百一十文这个价位都能出手这么多私盐,说明在这个价位平州都有得挣,拓跋可汗以为,他给的这个价不算低了。

拓跋金苦笑,“父汗,你又不是不知道,平州对我们鲜卑一向都是不假辞色的。”平州一点也不好说话!

“所以,平州是拒绝了?”

“嗯。”

这时有将领说道,“可汗,属下接到消息,沮阳和谈之后,平州出了一条针对食盐的退税政策,或许我们可以在上面做做文章。”

“此话怎讲?”

等在场的人了解了平州的退税政策之后,纷纷开动脑筋。

“平州针对当地食盐的退税政策,让平州老百姓吃盐的价格降低到一百五十文一斤,但它规定的退税额度每人每年不超过十斤的量,超出的部分不能退税。”

“可是,一个人一年吃不了十斤盐吧?”

“吃不了。”一个人一年的吃盐量,少点的三斤可矣,多点的也就是五斤这样。

“平州却给了十斤的额度……”

“这是一个漏洞。”

在场的人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拓跋连看看这些个大聪明,心里琢磨着,有没有可能,这个漏洞是平州特意留出来的,就等人钻进去?

“你们说,平州有没有那种奸商,利用这多余的额度收集赚钱的?”

“肯定有!”反正到了最后,是平州官府吃亏。

“那咱们可以以一百七十文的价钱和平州的奸商购买平州官盐啊。如果我们要的量大的话,或许价格还可以更低一点?比如一百六十文一斤?”

“应该可以?”有利可图,就不信没人动心。

这个价钱,比两百文一斤便宜了几十文呢。一斤就便宜了三四十文,十斤呢,百斤千斤万斤呢?

“让我们的汉人狗腿子去试试。”

第619章 枯荣道长

平州,昌黎

曹华庭站在门外等候召见,十五六岁的少年,抽条很快,虽然看着单薄,但身形足够高挑。

曹华庭本名朱华庭,祖籍南地,于天和二年,与朱氏一族中其他幸存者一起被秘密送走。

到平州也有两三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的伤痛都已慢慢平复。当然,最深刻的疼痛与被几近灭族的恨意,依旧深埋心底。

其实平州举事之后,州长就曾和他说过,他们无须隐姓埋名了,若想用原来的姓氏,可改回去。

但当时他心中已有了某个模糊的想法,便没有改回去,而是继续姓曹。

因为便是宁长歌,与他在辽东书院第一次碰面时,也没认出他来。

这些年,他们这些幸存的朱家子弟都很低调,一直都在努力,不分昼夜地学习。

直到日前,他自觉略有所成,书院的夫子也说没有什么可教他的了,建议他可入世实践。

于是,他便来找州长,准备和她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计划。

“曹儒生,州长有请。”

曹华庭理了理衣服,然后才昂首阔步地进门。

吕颂梨听完他的请示,沉默了很久,才问道,“这事你们商量过了吗?都决定好了吗?”

“是的。”

“你们选择的这条路,可能会面临被人误解,以及世人的谩骂,会很辛苦。”

“州长,我们想好了的,我们也不怕被人误解。”一时的委屈不算什么,他谋的是以后。

“那行,既然你们决定了,就放手去做吧。”而她也正好需要这样一批人。

……

曹华庭刚出来,族弟曹华英就上前,“华庭哥怎么样,州长答应了吗?”

“嗯。”

得到肯定的答复,曹华英都不知道如何反应才好。

曹华庭看了他一眼,道,“别多想了,这是我们朱家的命,也是我们朱家的机会。”

“平州发展得太好了,吸引过来的人才太多了。就拿商业方面来说,明面上除了州长本身组建的辽东商会,还有嵇氏、顾氏以及平州本地的商人等等,我们朱家的机会不多的。”

曹华英点头,这些他都知道。

“我们也没有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资本,我们朱家只能另辟蹊径,才能追赶上来。”

“华庭哥,咱们一起努力,以待来日重振家族雄风。”

长安

这日一大早,永宁门就戒严了,官兵清道。

一辆豪华的马车停在不远处。

这架势,看着就不同寻常。

百姓们忍不住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这是大都督府的马车?”

“何止,这辆好像是谢大都督的座驾。”

“谢大都督亲迎——这是有什么大人物抵达长安吗?”

“你不知道啊,枯荣道长要到长安了。”

“呀,皇上寻到枯荣道长啦?”

“是的,听说枯荣道长之前不知道在哪座深山里修炼,皇上好不容易才找到人的呢。”

“大黎这几年确实多灾多难,确实应该请枯荣道长来看看。”

正在打短工的罗大闻言,恨不得将头埋在胸前。

罗大真的是惶恐,他听不得灾啊难的这些字眼,会让他觉得自己一家是扫把星一样的存在。

从南地到南阳再到雁门,最后到长安。他们一家子颠沛流离,与灾厄结下不解之缘。

来到长安落脚之后,长安虽然没有发生什么自然灾害,但周国的人都说大黎这些年明显比以前要动荡不安。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罗大听着这些话,心里很是不安。

前阵子,平州用东海的利益换取了老百姓可在七日之内自由离开大黎的承诺,当时他就想离开长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