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吾凰万岁(661)+番外

作者: 扬了你奶瓶 阅读记录

虞安和离开凉国前,百官相送,但商乐靖始终没有出现,让虞安和肝肠寸断。

一路回到大殷豫州,豫州上下一片欣欣向荣之景,他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登基大典庆贺。

当初他和妹妹在凉国分别,他带着使团前往凉国京都谈判,妹妹和商清晏回到大殷豫州筹备称帝事宜。

眼下来看,他们准备得还很不错。

其实从凉国回来的这一路,哪怕谈判下来的结果已经超出虞安和的预期,但他的兴致始终不高。

归根究底,还是一个商乐靖。

不过回到豫州,看到热闹的街坊,脸上带着笑脸的诸多百姓,虞安和的心情稍稍好转。

看到使团归来,沿途的百姓全都驻足观看,在听到此次谈判下来的结果后,他们看向虞安和的眼神带着由衷的敬佩。

虞安和心有触动,大事未了,商乐靖心怀大义,为了家国留在凉国,他实在不能拘泥于小情小爱,不然也会让商乐靖瞧不起。

虞安和整顿了一下神情,挺直腰杆进入城门。

只是他的耳力聪慧,隐约听到了几声陌生的腔调,混杂在百姓之中。

他好奇地看了一眼,对洛京的京兆尹道:“似乎有许多外地百姓。”

洛京京兆尹林照笑着道:“是太子的意思!”

南川王是纵帝给商清晏的封号,他要宣示正统,便重新拾起明帝太子这一身份。

如今半壁江山的百姓,在商清晏未登基之前,都口称太子。

林照道:“太子说,大殷上下左右,皆是一脉相承的同胞,无论他们出生在哪里,无论他们的口音怎么样,只要他们说的是大殷话,写的是大殷的字,就都是一家人。若在旁的地方过不下去,咱们这里的城门随时向他们敞开。”

第604章 立后之事

如今大殷的舆图分了东西,但两位统治者的治国之策高下立见。

一方以民为本,减免赋税,鼓励农耕,任人唯贤,严惩贪官污吏,教化百姓...

另一方...

实在没什么值得说的。

至今他们还在跟戾太子的队伍时不时打一场,从朝堂到乡野,皆是一片混乱。

百姓夹在其中,日子艰难,听说明帝太子有此政令,但凡大殷百姓,只要愿意归顺,除了曾经作奸犯科者,便可分配土地。

在土地的激励下,许多流民都拖家带口过来,从此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对明帝太子称颂。

商人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明帝太子统辖的地界没有战乱,他们行商也更安全。

所以刚经历过一场旱灾的豫州,以旁人难以想象的速度繁华昌盛起来。

引得许多饱受贪官压榨,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皆心向往之。

虞安和听了之后,眼睛一亮:“难怪这么多外乡人。”

林照纠正道:“现在都是一家人。”

虞安和连忙道:“对对对!都是一家人!”

使团入城之后,他们遇到了一方成亲仪仗队,那新郎官原本满脸喜意,看到使团归来,连忙招呼队伍避让。

可虞安和却让其不要乱动,以免惊扰了新娘子,主动避开,让成亲的队伍先行经过。

那新郎没想到虞安和毫无官威,自然是千恩万谢,经过使团旁边时,还不忘送上喜糖,说着吉利话:“多谢大人!祝大人早觅贤妻!与所爱之人长相厮守!百年好合!琴瑟和鸣!”

虞安和接过喜糖,脑子里只有穿着皇太后服饰的商乐靖。

他怕是不能如这新郎话中那样,与所爱之人长相厮守了。

喜糖吃到嘴里满是苦涩。

此时花轿红色的轿帘被里面的新娘掀开一角,新娘的盖头下传来一声娇怯的声音:“齐郎!发生了什么?”

原是这新娘忽然感觉花轿停了,却不知前面的情况,才有此一问。

她的声音虽然怯懦,但是带着对新郎浓浓的关心。

新郎回头爽朗笑道:“夫人!咱们遇见了使臣回京的队伍!虞小将军不仅和善!还为咱们让路咧!”

新娘盖着盖头,看不清前面的情况,但还是满怀感激道:“多谢大人!多谢大人!”

虞安和看着那一袭红色嫁衣,不由又想到商乐靖。

口中的糖更苦了。

但他还是扬起一抹笑,对这新郎警告道:“既然遇见了你这桩亲事,我便不能白让道。日后你若是待你夫人不好,我便带人找上你的门收拾你!”

那新郎忙不迭道:“大人放心!我能娶到徐娘,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定然待她如珠如宝!”

那新娘听了这话,似乎是害羞,又躲回轿子里去了。

虞安和又默默往自己嘴里塞了一颗糖,压制满腔苦意,便放他们离开了。

敲锣打鼓的声音渐渐远去,虞安和也回头,继续行路。

他想到商乐靖之余,也想到了自己的妹妹,遂对旁边的林照问道:“登基大典定在了六月十六,那立后大典定在了什么时候?”

原本只是随意一问,不料林照面露难色。

虞安和当即皱紧了眉头:“怎么了?”

那林照依然一脸纠结,还妄图岔开话题。

虞安和在战场上历练这么久,又去了凉国一遭,早不是之前可以被人随意糊弄的棒槌,举手投足间也多了几分威严。

见这林照顾左右而言他,便厉声道:“说!”

那林照许是心虚,身子猛然一抖,低声道:“还未听说立后大典的事。”

虞安和脸色霎时阴沉下来。

在他看来,商清晏能走到这一步,离不开妹妹的扶持。

再加上之前二人如胶似漆的,妹妹毫不犹豫放弃了古旌,一直向着商清晏,商清晏也为了妹妹,不要命似的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