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封神]武王孝子,纣王贤孙(113)

作者: 儒墨刀刻 阅读记录

英明神武的武王不用想,就立刻锁定了出手的嫌疑人。

下一秒,武王目光灼灼地瞪向三弟姬鲜的站位。然后就发现本该站着姬鲜的位置上,空无一人。

好嘛,这还用说什么?

肯定是姬鲜挑衅姬旦,然后两人互殴,双双中彩。姬旦忍着疼和损失颜面的风险,敬职敬业地跑来上早朝。姬鲜则是面子比什么都大,直接在家躺平了,不敢来见他这个二哥找打。

武王心中有数,当然不会让姬鲜就这么逃过一劫。

下了朝,姬发立即叫住了四弟,同时下令给身边小臣,去把姬鲜叫到王府里来。

小臣们对这种命令已经习以为常,立即呼朋唤友前往三公子的府邸,去“绑”人。

武王朝关系最亲近的弟弟招了招手,示意对方跟上自己的脚步。

两人从九间殿出来,向武王办公的书房走去。

走在路上,武王向姬旦询问起了他与姬鲜打架斗殴的缘由。

姬旦摸了摸还在隐隐作痛的右眼角,他自己还在迷糊,姬鲜昨天发什么颠,突然跑到他门上,和他吵嘴打架。

姬旦听着姬鲜的话头,明显是姬鲜得知他去探望过王孙诵,并且姬鲜觉得他是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去会见王孙诵的。

姬旦完全不明白姬鲜为什么这么想,为什么说话那么阴阳怪气,问他“为什么去见王孙诵”、“莫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敢对不起二哥,我就弄死你”。

姬旦想来想去,也只能想出一个由头:“昨日我与大哥,还有姜源表妹,一起去见了王孙诵。可能是让三哥误会,以为我要……嗯,通敌。”

姬旦如实说出自己的怀疑,一点要给姬鲜遮掩的意思都没有。

没错,他就是要告状。谁让姬鲜这个混蛋要这么怀疑他!

姬发眸光微顿。他自然不相信姬旦会出卖西岐投靠王孙诵。

他这个弟弟出卖自己,都不会出卖西岐和他这个二哥。

武王思索的是,姬旦特意借着伯邑考的名义去探访王孙诵的原因。

姬发立刻就想通了窍门。

姬发苦笑一声,吩咐姬旦道:“四弟不必在意那幅画。孤已经将它收起来了。”

姬旦立刻听明白了武王话中含义,是在告诉他这个弟弟,武王已经放下了那副画上的人。

姬旦低眉垂眼,心中暗暗吃惊,这回他是百分百确定了,二哥原来真的喜欢男人喜欢大商太子这件事。

姬旦随即又开始纠结,二哥究竟什么时候和成年后的大商太子见面的。对于这件事,四公子完全摸不着头绪。

武王话已点明到此,姬旦不便继续深究武王和大商太子的事。

他将这件事轻轻地放下,转而说起了殷诵:“昨日我们去时,王孙正在打造一台石磨,王孙说此物可以用来磨制面粉,只需要驴和骡,不需要人力。”

按照殷诵说的,马和牛都可以。同时这位王孙又评价,“杀鸡不必用牛刀”——用马和牛来拉磨,太奢侈了。

所以,马就算了,为什么用牛也不行?

姬旦想了许久也不明白。牛不就是养来杀了吃的吗?

武王有些惊讶道:“可真有用?”

姬旦随着武王走入书房,各自落座。

四公子不急不缓地回道:“今早我府里小臣回禀,王孙昨天傍晚时就做好了这样物件。已经有不少城西百姓在他那里试验过,十分实用。”

姬旦说道:“因为王孙言明谁都能去他那里学习石磨的制作法子,所以臣弟家中的仆人有意想去学习,在府里也做一个。”随即,姬旦复述了一遍昨天姜源和殷诵的对答。

武王侧耳倾听,目光落在案上摆着的棋盘上。棋盘上黑白两色棋子已经落下无数,棋局正是在他继承王爵前一夜做下,每一枚棋子都是武王亲手布置。但是自那一夜后再没有新子落下。

有小臣走进书房,想要将这盘棋撤下,被武王摆摆手挥退了。

姬旦说完,武王轻声呢喃了一句:“这位小殿下很有趣。”

武王盯着棋盘,笑了一下。

他抬眼对四弟吩咐道:“小殿下虽说是诚心回馈百姓,但我西岐着实不曾为他的成长做过什么,反而是蒙他恩情让父亲受封为王。”

“这样,你去找姬奭,组织一支人手,去殿下那里学习制作石磨。这支人手学会后,就让他们将石磨的制作方法带去陈塘关与朝歌。”

“之后,再去其他小麦种植多的地方。”武王一步步安排道,“每去一个地方,要向当地的人说明,这是太子殷郊的儿子诵所造,绝对不能含糊,让别人贪功。”

“人手多少,让姬奭自己安排。”

姬旦俯身,领命。

没一会儿,姬鲜被人连劝带拽地拉进了王府。这人脸上果然也挂了彩,两边嘴角都青紫了一块,颇为对称。

武王将姬鲜狠狠地训了一顿,责问他为什么要找四弟的麻烦。

姬鲜可不敢把自己怀疑姬旦绿了武王的事说出来,毕竟“殷诵是武王儿子”这件事只是他的个人猜测,还没啥证据。

姬鲜清楚,一旦自己无凭无据把这个事情说出来,二哥一定会“破戒”,像继承王爵之前那样,直接动手打他!

姬鲜可以让武王骂,也愿意受罚关禁闭抄写祖训,但是绝对不想被他二哥亲自动手揍一顿——他二哥打人可太疼了!

姬鲜为求自保,信口胡编:“我就是看老四这几天懈怠了练武,找他练练手,敦促他一下。哪里有这么严重,让你骂我一顿?”说着说着,姬鲜就委屈了起来,仿佛他胡编出来的话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