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武王孝子,纣王贤孙(163)
鲁雄微微皱眉。他将目光从东伯侯这边转向殷诵:“可是两位殿下方才话中意思,分明是要报仇雪恨的!”
殷诵丝毫不否认,反而咬牙切齿地说道:“暴君害死我祖母,父亲与叔叔为母报仇,天经地义。”
“暴君倒行逆施,已经引来天怒。就连昆仑山上的仙人都纷纷下山,扶持西岐,欲要覆灭大商。”
“如今大商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境地。我说一句难听话,大商要自保必须舍弃暴君。”
“否则,让西岐姬发得到天下,不止纣王要死,便是我父子两人与叔叔一样难容于新朝新帝。”
“老元帅的官身是闻太师提拔的。闻太师是我太祖太丁点封的。对你们有恩的是太丁、帝乙两位先祖。你们岂能为了无德不仁的暴君,眼睁睁看着两位先祖留下的基业被他人所夺,看着先祖的血脉断绝?”
“这哪里是忠义?”
“这与恩将仇报有何差别?”
老元帅什么时候遇到过这样的“诡辩”之词?当即被殷诵一番话说得满脸通红,抬不起头。他哪里不知道,依着纣王这个态势下去,便是镇压了西岐,还会有下一个反王?
殷诵见老元帅“道心”已破,当即趁热打铁:“是门内斗,不使国失;还是便宜外人,国破家亡。老元帅凭着良心,自己选吧。”
说罢,殷诵就向舅姥爷开口,向他讨要好马,赠与鲁雄,让这老儿回去朝歌。
鲁雄被他这么一激,当即跳反:“罢了。当年大王听信谗言,害死姜王后,本就是他有错在先,愧对王后母子!”
第076章 贫道对你们大商赤胆忠心呐
殷诵立即说道:“老元帅不必为难。祖母的仇自然由她的子嗣后人亲手去报,不会假手他人。”
殷洪在旁叫道:“杀母之仇不共戴天,岂有借手他人的道理?”
鲁雄闻言,又是羞愧又是心安。为人臣子的,除了那等大奸大恶的,谁愿意背上弑君的名声呢?
殷郊默默地抬起右手,遮住了自己的眼睛:他依旧是不赞同殷诵、殷洪和舅舅姜文焕这项决定的。但是他孤掌难鸣,只手难撑天。他根本辩不过这三个人。
在东鲁这一年里,他反复反对过,都没用。他已经气馁了,躺平了。只能寄希望当真如殷洪所说,只要他们宰了纣王,即便倒周也不会让殷洪应誓,灰飞烟灭。
更重要的是,绝对不能让殷诵与武王姬发父子相残。他与殷洪是没有办法,但是这样的悲剧不能在他的儿子身上重演。
殷诵见鲁雄已经被说服,余下的事他便不做干涉。他起身,掀开营帐走了出去。
黄天祥正好扛着长枪,向帅帐这边走来。
黄天祥今天负责带兵到游魂关下叫阵。东伯侯帐下总兵官马兆一直挑剔他嘴巴太钝,连敌军的阵仗都叫不开,日后难以为将。
黄天祥不服气,这两个月一直冲锋在前,冲到游魂关下叫嚣,要游魂关总兵窦容与他一战。
窦容只第一天小瞧了黄天祥,派遣副将姚忠与黄天祥一战。姚忠勇猛不及黄天祥一半,重伤败逃。在那之后,游魂关再没为黄天祥开过大门。
黄天祥为此被东鲁一众将士好生嘲笑了一番。黄天祥苦恼了很久。
这不,今天刚刚从前线下来,黄天祥听说哪吒在东鲁大营现身,立即奔跑了过来,就为了向“毒舌王者”哪吒取取经。
黄天祥看到殷诵走出帅帐,身边却没有哪吒身影,当即知道自己来晚了。
黄天祥迎上殷诵,问道:“不是说西岐那边战事吃紧么,哪吒怎么来了?”
殷诵正在思索武王姬发将鲁雄送来东鲁的用意。他听见黄天祥的问话,抽回神,当即将情况稍作说明告诉了黄天祥。
黄天祥有些失望地说道:“哪吒跑得忒也快。我还想向他讨教一番,怎么气死敌方将领呢。”
殷诵知道黄天祥现在的“瓶颈”。殷诵本人对阵前放垃圾话这种惯例没什么想法,不过黄天祥想突破,倒是不用一定找哪吒。
殷诵往帅帐内指了指:“你可以向鲁老元帅请教怎么骂人。我表哥都说老爷子在这方面十分厉害,别人都望尘莫及。”
黄天祥闻言,暗道这也算意外之喜,立即跑进了帅帐。
鲁雄在帅帐内,将外面两个小鬼的话听得一清二楚。老爷子脸上立时窘迫起来。
他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家了,又是坐上元帅宝座的军中翘楚。阵前叫骂这等事情哪里需要他来做?若不是这回栽在了姜子牙的手上,老元帅断不至于拿出年轻时候的本事,在西岐那头见一个骂一个。
营帐内其他人都听到了殷诵与黄天祥的对话,碍于老元帅的面子,只是掩住嘴唇偷笑。
东鲁大营这边,实在没有非殷诵不可的地方。他张开翅膀,飞回了兖州东海岸,继续监造东海水族的防护大阵。
按照敖丙所说,东海的形势在未来会有大动荡,但是老龙王瞧不出这动荡于他们水族是好事还是坏事。为防万一,东海龙宫才下了狠心,建造这座由九九八十一座阵塔构成的大阵,保护水族不亡。
殷诵琢磨着,虽然明面上敖丙的老子才是东海之主,但是东海最大的“地头蛇”其实是与阐教齐名的截教。截教教主的道场蓬莱仙岛就在东海。若说东海的形势有大动荡,势必与截教有牵扯。
殷诵对截教知之甚少,也判断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将这件事抛在脑后不去多想。
纣王二十七年春末,东鲁无大事,三天两头派兵马在游魂关外叫嚣,与窦容逗玩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