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武周]问鼎(344)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何况这一片交战地,也不是公主近来训练将士所用的山地地形。

然而孙仁师没听到公主给出的确切答案,只听她反问道:“那我倒是想问问孙将军,你因为拿到新罗的军粮,就觉得足够高兴了吗?”

孙仁师默然了一瞬,努力让自己那翘着尾巴的得意给收回来了几分。

几乎就是在他有这等收敛表现的下一刻,他就听到李清月说道,“从北汉山城推进,正好可以让孙将军和黑齿将军紧密配合一番。”

她抬眸之间毫不掩饰对前线战局的图谋,带着一股令人心惊的战意,“所以,只等苏将军那头动兵,我等便即刻入驻北汉山城!”

她伸手,将一只小船模型,放在了汉江与七重河交汇的——

入海口之地。

------

“媚娘似乎在分心?”

李治落下一子在棋盘上的时候,朝着对面之人望去,开口说道。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长安比起洛阳更合乎于李唐发迹根源,让他在身体不佳的情况下更能产生依赖,又或者是秋季将过,不再有暑热并湿气发作,让风疾暂时被遏制了下去,在回返长安后,李治觉得自己的头脑都清醒了不少。

想到三门峡水运送粮日益运转娴熟,李治便盘算起了在长安安稳度过明年夏天的办法。

总是往万年宫去也有些不妥,更何况此地一度发作过山洪,也让李治对此地有些心理阴影。

总是前往洛阳也不妥,这总让他有种不能掌握住局面的错觉。

那就只能就近解决了。

算起来,在这长安宫城周遭还真有个地方可去。

不是别处,正是大明宫。

位于龙首原之上的大明宫,占据了龙首山的最高处,足以俯瞰整座长安城,此前一度作为隋朝禁宫的一部分。

自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居太上皇的位置,由太宗皇帝在此地为其修建了夏宫。不过,在其于二十多年前病逝后,此地就少有被启用了。

李治却记得此地的好处。既是山高之处,距下方二十丈有余,自然能将夏日溽暑潮热之气都给阻挡在下头。

而那天子位居龙首,更是再好不过的意向。

为此,李治将此事交托给了阎立本,希望他尽快给出一个合适的扩建方案。若是条件允许的话便尽快动工,以求在明年夏日到来之时便能入住。

只可惜,阎立本比起他的兄长阎立德更长于艺术丹青,而非军事和建筑,对能否成功让大明宫达到陛下的要求还有些忐忑。李治看出了他的迟疑,只让他放手去办。

反正再差也不会比现在的住处糟心了。

所以虽是有此挂记之事,李治的情绪还是因病症缓解而平复了不少,也多出了几分闲暇来留心于旁人的神情。

此前意图阻止阿菟担任那熊津大都督的上官仪姑且不论,李治最容易见到的还是面前的皇后。

他好像真是从原本的眼前时常模糊的状态中恢复了过来,也忽然发现,皇后并不只是在为女儿争取封赏的时候绝不退让,而是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其实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权势是会养人的。

他甚至有点忘记了皇后刚入宫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子,只听对方在面对他的那句发问后,以从容的口吻答道:“我在想陛下给右武卫大将军下达的那条诏令。”

虽然薛仁贵是征讨铁勒的重要将领,也是这出战事发起后不久就先行立功之人,但他的资历还不足以让他成为铁勒道的行军大总管。

这个官职所属另有其人,正是右武卫大将军郑仁泰。

就在去岁,郑仁泰还出兵在西域杀死了拔野古部的首领,更让他在平定铁勒部的战事中负责坐镇督统,有了名正言顺的理由。

所以李治直接下令的目标也是他,而不是薛仁贵。

李治问道:“媚娘觉得这条决定有问题吗?”

他给郑仁泰下达的指令是,铁勒九姓在战后如有先行投降之人,不必对其作出接纳,直接将其就地格杀。

谁让那西突厥之战持续了七年之久,居然都没让大唐西域的各方胡人意识到唐军强盛,这让他只能采用铁血手腕。

之前苏定方为都曼求情,让思结部在反叛大唐后居然还有重新复起叛乱的机会,可见这些人都是记打不记吃!

那又何必继续按照怀仁的手段来办事。

当他身体不佳的时候,也最是需要边境的稳固,不能再有这等降而复叛的情况。

更何况,固然杀降可能会引来诟病,可就算是弹劾诟病,也只会冲着那些负责作战的将军,而不是他这位天子。

“陛下的决定没有问题。”武媚娘神色不变地答道,“既抚恤怀柔不能起到威慑作用,在必要的时候自然需要杀,否则局势反复,就可能给突厥、吐蕃这些野心勃勃的强敌以复起的机会。只是我在想,陛下是否需要双管齐下办事。”

李治原本有些审视意味的目光一收,来了兴趣,“何为双管齐下?”

武媚娘答道,“叛乱者威服,顺从者怀柔。”

见李治示意她继续说下去,她说道:“陛下身在长安,便自然能想到这长安西市,而在西市之中,并不乏回纥商人。若铁勒部众凡有参战又投降之人都尽数被杀,难保不会让这些回纥商人惊惧于自己的前途。”

“西市之中的胡商以万人为数,仰赖于西市生活的长安百姓又有十万人,若一夕之间长安城中胡商人人自危,持刀奋起,要想将其影响消弭下去,几乎全无可能。”

“所以我的意思是,不如专程告知胡商,大唐只对叛逆者不轻饶,而非对所有回纥人都有剿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