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武周]问鼎(526)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两边的对视间,没有去给战友提供什么安慰,或者回以一个微笑,只是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了下一处交战的收尾之中。

但这稍纵即逝的目光相接,已经足够她们从彼此的反应中看出那其中潜在的意思——

这场跨越寒冬训练后的战事,不会失手在她们这里!

……

刀兵止歇了。

就连风声,好像也在这些声音结束的时候暂停了一会儿。

阿平有些脱力地躺倒在山坡之上,伸手抹了一把自己的脸,也不知道那上头到底是汗水多一些,还是血水更多一些。

她只知道,在她将这些挡在她面前的东西抹去的时候,头顶的日光从高树缝隙之间穿透下来,肆意地照在了她的脸上。

她仰头朝着上方看去,正看到了逆光中在枝梢长出的新芽,被日光照成了近乎透明的颜色。

也便是在此时,她听到了一阵踩踏在落叶上的脚步声,随后就是一只手伸到了她的面前,“还能站起来吗?”

她侧过头来,就对上了庞飞鸢的脸。

这个比她小了足足二十岁的姑娘,在脸上写着三分疲惫,却是七分的锋芒毕露。

好像很难不让人本能地答道:“当然站得起来!”

快开春了,哪里是能休息的时候呢?

------

不止是白山之中的激烈交战,泊汋城周遭也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奋斗场面。

随着人力投入到伐木之中,农耕器械被快速地生产了出来,而后交到了那些今年报名参与种植水稻的高丽人手中。

冬日由阿左做出的兜售新稻米行动,既让这些人确认了这水稻的品质,又让他们确定了李清月这位封地主人的态度。

眼下,便到了看他们表现的时候。

新的田地在山中谷地以及鸭绿江的两岸陆续展开,仿佛随着鸭绿江水的陆续化冻,两岸的土地也在流水蔓延中,被浸染上一层新的风貌。

李清月看着眼前的一幕,不由露出了一抹会心的笑容。

有着去年成功的经验,这些对于高丽人来说陌生的农具,也不过是他们需要按部就班掌握的东西。在田垄上分田、掘地、修渠的人手,都知道听从这位安定公主的决定,才能让他们过上更为舒心的日子。

“经验之谈”是掌握在她这一边。

更让她这笑容加深的,是她听到黑齿常之领着李敬业将木材送达的时候,李敬业用颇为骄傲的语气发问:“我现在能轻松砍伐槭树了,是不是可以换去柞木那边?”

“老话果然没说错,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要学会打开一个开口,后头的就好办了。”

“……”

李清月扶额憋笑了一阵,朝着卢照邻说道:“把他也给我逮去上课!免得这人砍树砍傻了,回去之后我没法跟英国公交代。”

真是见鬼,哪能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来形容这个!

只是还没等卢照邻答话,李清月又忽然瞧见姚元崇朝着她快步跑来,神情中带着几分夹杂着喜悦的着急,将她的注意力又给转移到了那头。

姚元崇人还未到近前,声音就已先到了。

“公主!又有一批流民来投!”

第172章

这些忽然到来的高丽百姓, 非要算起来的话,有不少原本就是泊汋城中的人。

只是,当唐军跨过鸭绿江之时、当高丽灭国之时, 他们便往北边逃亡而走了。

“现在他们听说这边对于高丽人并没有那么苛待,甚至还能算得上是优待,他们又聚集在一处回来了。”在领着李清月往城中回返的路上, 姚元崇说道。

“安东都护的州府位置太靠东南方向,对于毗邻辽水、鸭绿江一带的管控不够, 也难怪他们先想到的不是安东都护的其他县城。”李清月心中暗忖。

又转而对着姚元崇发问:“他们闹起来了吗?”

“有那么二三十个。”姚元崇没有隐瞒她的意思,老实答道, “他们说自己原本就是泊汋城里的人, 为何回到自己的地方居然还需要重新登记入户,不能住回到他们原本的住处。还问,为何他们的住处会被我们入驻泊汋的驻军给占据了。”

人一多, 就不能指望人人都讲道理。辽东固然土地肥沃,但对当下来说依然该当叫做穷山恶水出刁民。

见李清月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姚元崇接着说道:“然后我按照公主所说,告知于他们。若是他们要拿回他们觉得是自己的房子, 请给出那三样东西,他们便不说话了。”

同行的卢照邻好奇发问:“公主让他们给出哪三样东西?”

李清月答道:“此地的地契房契,离开泊汋一年半期间聘请唐军维护房屋的雇佣金,第三个倒不是实物了,只是需要他们证明, 自己会说大唐官话, 并未拿到户籍也只是因为意外远游而已。很难吗?”

卢照邻:“……”

这三条也未免过于刁钻了!

姑且不说, 他们在逃难离开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这个条件将地契之类的东西带上,就说那支付给唐军的房屋维护费用, 卢照邻按照自己对公主的了解就不难猜到,数额绝不可能太少。

而最后的那条大唐官话,其实同样是一条灵活标准。

以他此前开办教习官话课程的经验来看,或许是因为毗邻营州的缘故,有些人确实会上那么三两句,可再多便没有了。

要被评判为“会说”,显然一点都不容易。

但想想这些敢直接说自己房子在这里的,大概也不是什么讲礼之人……

这也算是以毒攻毒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