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武周]问鼎(699)

作者: 千里江风 阅读记录

便是在离车落地的这一刻,那串马蹄声也已更接近了他们所在的位置,足以让人在此地看清对方的模样。

狄仁杰也忽然意识到,为何刘仁轨在察觉对方身份的时候,会先有一番惊疑,只因那纵马而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数日前前往昭陵为英国公送葬的安定公主!

算算时间她确实是该当回来了,但当对方甩开披风翻身下马之际,二人又并不难看出,在她脸上尚有几分因赶路仓促而来的疲惫。

就连刘仁轨都忍不住问道:“你怎么来了?”

李清月解开了挂在马背一侧的长剑,疾步上前,将其递到了刘仁轨的面前:“昔年老师出战熊津之时,我曾赠剑以表学生心意,今日也当如此。”

风雪声动,却丝毫也没影响她随后的那句话,清晰地传入了两人的耳中:“此剑等同安定公主、上柱国、右武卫大将军亲至,老师若有必需之事,但可先斩后奏。”

刘仁轨目光当即一变。

师徒多年,他听得明白安定话中的潜台词。

这话并不是在说,她要效仿当年的跑路之举,和老师一起跑去巡查,而是在说——

这把被她举在手中,为这巡抚之事再添一笔助力的,是一把代表着权力的宝剑。

既是天后之剑,也是公主之剑。

第209章

可刘仁轨, 并没有立刻接下这把剑。

就算是前来长安任职不久的狄仁杰都能看得出来,这对师徒之间的气氛,着实称得上有些微妙。

如果说, 方才安定公主策马疾驰而来,右相紧急喊停马车之时,这景象还让人觉得有些动容, 此刻又不免有些微妙了。

刘仁轨缓缓呼出了一口气。

十月飞雪,呼气成雾, 确是个寒冻之时。

“先上车来说吧。”

“怀英,”刘仁轨登上了马车, 朝着乖觉站在原地的狄仁杰颔首致歉, “劳驾你在外稍待片刻,我与公主有几句话想说。”

这位原本还在车中指点后辈的右相,现在得跟另一个更不省心的后辈这里问出个情况来。

见李清月在他面前坐定, 刘仁轨问道:“我以右相身份巡查镇抚,既有天皇天后指令, 便用不上你非要再多送我一个先斩后奏的权柄。官员之中如有阳奉阴违之人,我既曾统领边军, 也不怵于以雷霆手段办事。”

他语气凝重了起来,发出了质疑:“安定,你何故必行此举?”

李清月对于刘仁轨问话同时的打量不退不避,“为两件事。一为自己,二为黎民。”

刘仁轨:“你且说来吧。”

“我先说第二条吧。”李清月沉声答道, “为英国公送葬之前, 我已与母亲就受灾严重的四十州与其余各州之事有过一番局势探究, 觉得方今救灾规则之中的有一条极不合理——”

“各地出现险情后,官员不得擅自做出越轨之举, 必须上报中央予以讨论,等候中央裁决,下达救灾旨意,遵照旨意决定能否开仓放粮、减免租赋、修建水硙等民生物事。”

李清月眉心微蹙:“若这灾情只是间发伏旱也便罢了,大多时候能察觉征兆,也来得及等候一月,静候朝廷旨意,可若是沿海水患、徒生山洪、流民大批入境的时候,难道也要遵照这样的规矩吗?”

她显然不这样觉得:“不错,对官员的条规律令增多,能防止官民勾结,以灵活变动为由随意开放粮仓,行叛逆之事,却也让家底不丰、背景不深的官员并无私财能用于救济百姓,阻遏灾情,更不敢冒险悖逆铁律。可惜……”

“自唐律奉行至今已有数十年,不便直接将其提出,故而我想请老师持我之剑,巡查河南、江淮之地,如遇百姓食不果腹、粮仓仓储不足的情况,先斩后奏,开山舍禁!”

她一字一顿:“奏报抵达朝堂,此事全权由我与天后担责,启议地方救灾事宜。”

舍禁?

在李清月话音落定的那一刻,刘仁轨的面上闪过了一缕深思。

安定的意思他听明白了。

现今的规则确实对于突发性灾害后的地方救灾限制良多,就算是狄仁杰、娄师德这样卓有贤才的官员,在应变灾情上也难免处在束手束脚的状态。

正因为如此,天后与安定商议,想要将中央严格把控各州灾后补救措施,改作必要的情况下由地方先行裁定。

只是此次旱灾发作之时,尚未有人胆敢冒大不韪突破规则,赢得足够的地方调度好处,让此议题若是颁布于朝堂之上,势必还会引发不少反驳声音,故而需要有人先去做成此事。

而这个重任,便被交托到了他刘仁轨的手中!

何为开山舍禁?

唐律有明文规定,对于天下的大部分山川陂泽,每逢正月、五月、九月严禁进行屠杀采捕,而对于类似两京这样的皇朝重地,周边三百里内不得行弋猎、采捕之举。

就算是贵族子弟的田猎,也大多是在划定的猎场范围内,或者是在三百里外逐猎的。

可对于灾情当头的地方来说,若真已到府库告急,周边粮食调度不及的地步,捕猎于山川之间,显然是让更多人活命的必行之策。

当他巡视到江淮地界时,应当正值次年正月,倘若局势失控,或许当真需要违背律令办事,以防上奏朝堂回复不及。

他都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也坐到过宰相的位置上,根本无惧于因此遭到问责丢官,可安定给出的这把剑,却显然是要为他彻底打消这个后顾之忧。

不必刘仁轨担心其中的麻烦,就由她来担这个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