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武周]问鼎(833)
他只是用一种愈发像是在看陌生人的眼光,看着面前的这个女儿。
“我不想跟阿耶闹成这样。”李清月叹了口气,“送别李弘的时候我还又骂过他一次,说他和世家勾结实在是不孝,也完全不明白阿耶的毕生所求,更不明白阿娘在其中做出了多少贡献。我总不能……”
眼前的林中光斑,让李治本就不太清明的目光里也多出了一道道炫光,让他在这句软化下来的语气里,好像重新看到了那个跑到他面前来询问的小姑娘。
那个时候,他对女儿的称呼还是阿菟,而不是一句何其冷淡的安定。
李清月的那句未尽之言,听来有几分哽咽的意味,像是在说,她绝不能比李弘还不孝,再将阿耶给气病倒一句。
奈何时间是不能倒退的。
所以李治再无法弄明白,到底为何他的子女跟他之间,会在不知不觉中,闹到了比父亲那一代的时候还要不可开交的地步。
他只知道,就算安定和他还不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在这份后辈与长辈的此消彼长之间,他知道自己依然需要做点什么,来阻遏住这个趋势。
他像是在跟自己说,也像是在跟面前的女儿说:“安定,我已给不了你更多的东西了。”
安定公主,上柱国,右武卫大将军,安东大都护,这是一连串位极人臣的名号。
就像苏定方一般,再要加封的话,只能封到她的子女身上。
但她甚至不想在这个早该成亲的年纪出嫁!
这就是君王与臣子之间的矛盾,也是父亲和女儿之间的矛盾。
除非有一方真正停住脚步。
他希望这个人不会是他。
可他在这沸腾而煎熬的情绪里,听到的却是一句依然不曾犹豫的答案:“您可以的。”
直到说完了这四个字,李清月才有一瞬的沉默,像是在考虑,她到底要不要将自己接下来的话说出口。
先一步在她目光中闪过的下定决心,却像是在告诉着面前之人,她必须要说,也不得不争。
“我要安定公主这四个字的前面再多出两个字,有别于寻常公主的地位,哪怕新的太子再立,哪怕您的权柄会挪交到下一任天子的手中,他都不能对着他的姐姐举起屠刀。”
李治感觉到掌心有一阵钝钝作痛,“哪两个字?”
“镇国。”李清月迎着李治的目光,给出了这个答案,“镇国安定公主。”
第237章
镇国安定公主这六个字, 若是换了旁人来说出口,或许还像是在意图篡权僭越,可这话从李清月的口中说出, 却宛然是另外一个意思。
以她如今所掌握在手的赫赫军功,只怕要比朝堂之上的任何一个人都配得上镇国二字。
而这话落在李治的耳中,也分明还有着其他的意思。
安定的这一句话确实是在“进”。
在原本就已属朝堂第一流的位置上, 还要再多出一个镇国的封号来,简直是前所未有之事。
可她, 又何尝不是在“退”呢。
她要了镇国二字的加封,要了这个就算下一任天子继位也不能对她轻举妄动的身份, 也就意味着, 她已正式地停在了这个位置上。
那么她就势必不会如同天后此前所建议的那样,继续朝着太子的位置发起进攻。
这对于李治来说,当然是一件好事!
他虽然本能地觉得, 媚娘提出安定为太子的说法不过是在和他斗气争权而已,以这天下千百年的惯例来看, 绝不可能有实现的希望。
但安定做将领做到这个地步,同样是前所未有之事。
以她所积蓄下来的力量, 简直是这李唐朝堂中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倘若她真想达到那样一个位置,恐怕真能掀起一场可怕的叛乱,也绝不是刚刚接触政局的李贤能够解决的。
好在,一切终究是在朝着对他来说可控的方向发展了。
安定愿意退,天后也愿意不必强求, 而是用另外一种李治能够接受的方式来维护她们自己的权利, 来抓稳她们现有的权力。
那么就算给安定以镇国安定公主的位置, 给天后以组建正式的前朝女官团体的机会,又有何妨呢?
只要皇室内部的争斗, 能够以更为和平的方式平息下去,李治就能在病中留有余力去继续对付更为重要的敌人。
而天后与安定,在这件事上和他的立场是完全相同的,正是他最为锋利的两把武器。
若是他不幸疾病早发,在没能将李贤栽培为一个合格继承人前就过世,若是比他还要大上几岁的天后也早早离开,那么有着镇国之名的安定,就会是匡扶社稷、帮助李贤坐稳这个皇位的最佳人选。
想通了这个答案背后所代表的意思,李治非但没为安定在方才的争执之后“得寸进尺”而觉恼怒,反而只觉一切都终究回到了可控的样子。
“镇国安定公主……好!”
最后一个字落下的刹那,李治的目光中好像也有一片迷雾被涤荡而去,“十年东征西讨,克复疆土,合该有镇国之名!”
……
在校场边等候天皇陛下回来的侍从很快看到,这对自远处走回的父女之间显然经过了一番各有收获的商谈。
无论最开始的时候天皇是抱着何种想法前来寻人,现在都已得到了一个对他来说相当满意的结果。
在他身边的安定公主也是面带笑意,一派振奋昂扬之态,一改先前跟上天皇脚步时候的冷漠。
但怎么说呢,他们俩是各自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甚至说是大有收获也不为过,有些人却要面对着一个莫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