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武周]问鼎(894)
他伸手指向了那头,总算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庆幸。
因为那里,正是安定公主所统辖的安东都护府!
大唐可用的将领有不少人都在那里,宣城公主也在那头。
当安定公主的佩剑和狄仁杰的分析被一并送到那里的时候,那头也更有机会以最快的速度出兵平叛!
甚至那一路人在抵达多滥葛部之前,会先经过仆固部的地盘,倘若那头也怀有异心的话,正好能够将他们给震慑下来。
在得出这个结论的瞬间,那把已然摆在他们面前的佩剑,让本已置身于风浪之中的狄仁杰和娄师德,都感觉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庆幸。
他们绝非处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之中!
狄仁杰转向了那些报信的信使,“我想劳烦你们分作三批,一批随同宗仁前往调兵,一批前往辽东报信,另外一批随同我们这头的人一起前往关中。如何?”
那为首的信使应道:“理当如此。”
他们当然没有意见。
身在并州都督府的狄、娄二人没因为事情的难办就舍弃他们的高将军,反而在抽丝剥茧之间将当前的局势分析了个明白,对于他们这些接连疾驰奔行半月有余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出意外之喜。
沿途之间对于高侃安危的担忧,半道惊见郭待封尸首的惶恐,也都因为这些有条不紊的安排,暂时平息了下去。
“那就办事吧。”娄师德直接起身点起了人,“并州这边早已备好了后续的补给,正好在此时派上用场。”
随着娄师德的下令,自此地为中心一批批人手各自朝着目的地快速进发。
即将先一步北上的府兵和后勤兵马点齐了五千之数,连带着押运的军粮武器一并动身。
胜州、云州、朔州相继收到了狄仁杰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点齐了境内可用的兵将,巩固边防沿线。
河东道、关内道有司相继收到军情疾报,虽因并未得到出兵号令不能擅动,但在狄仁杰的建议下,他们必须做好随时调兵的准备。
军情则以沿途百里加急的方式继续朝着关中传递。
而另有数匹快马朝着安东都护府的方向而去,为首之人背负的,正是安定公主的那把宝剑。
但狄仁杰现在仍不可以休息。
娄师德亲自领兵支援高侃,意味着他狄仁杰需要继续留守后方评估局势。在真正的主事人到场之前,他不能有任何一点懈怠。
或许唯独的喘息时机,也便是在此时人手都已被分派出去的时候。
谁让他所知道的军情也仅有如此而已,他们商定做出的应对也都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复。
可在这暂时的“轻松”里,狄仁杰终于能够暂时脱离开战局去考虑的,却不是什么简单的话题。
他望着面前已然空无一人的书房,不由长叹了一口气。
真是要命啊。
一个曾经被敌军俘虏过的太子,哪怕侥幸被救援了回来,真的还能去做太子吗?
边地的羌胡都会知道,这个大唐王朝的继承人居然如此不堪一击,倘若继位做了皇帝也只会更容易被人所拿捏罢了。
将脸丢在了外面,除非他能一鼓作气歼灭敌方,再打出一场场不可能取胜却最终赢下来的战事,否则,脸面已失,就不是那么容易找回来的。
可接连更换太子,第一位太子在被废后因谋反罪被杀,第二位太子被废后于襄州病逝,第三位太子现在又成为了铁勒人的阶下囚,就仿佛这太子的位置上有什么诅咒一般,又当真是一件好事吗?
在边境正处动乱之际,狄仁杰仿佛也能看到,这大唐的王朝也正处在风雨飘摇之时。
陛下一共七个儿子,死了四个,被俘虏了一个,被排斥在政坛边缘一个,唯一剩下的周王李旭轮又并不像是能够被扶持起来稳定朝局的人。
比起太宗陛下当年的继承人之斗,竟然还要麻烦得多。
反倒是天后和安定公主,在方才他与娄师德的商议里,都已被默认成了他们后方的支柱……
狄仁杰只能迫使自己去想,无论这山雨欲来的局面到底会发展到何种地步,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击退外敌。
内部的政斗会演变成何种模样不得而知,但起码,绝不能让五胡乱华的惨剧再一次在这中原大地上发生!
三百年的教训犹在眼前,甚至就在隋末乱世还有突厥和薛延陀的入侵,任何一位获知军情的官员都不敢有丝毫耽搁,只想着一定要将这出军报再快一点送到陛下的面前。
再快一点也不为过。
但就算加急到此等地步,这出军报进入关中,也已入夏了。
……
长安的夏日蝉鸣拖延出的尾音,在这一日被一阵急促到近乎焦躁的马蹄声所打断。
“报——边境疾报——”
带着军情疾报标志的信使自进入关中就一路畅通,直走龙首原之上的蓬莱宫而去。
这一道道为了让宫门城门开启的高声传讯,让信使抵达宫中的时候,天皇天后和安定公主都已等在了紫宸殿中。
李清月也当即敏锐地意识到,随同信使前来的还有两人,自打扮和神情来看,比起寻常的驿卒,好像更像是边境的士卒。
在踏入此地后的第一时间,他们便将近乎求救的目光投向了她,俨然是认得她的身份。
她在心中隐约有了个猜测。
倒是李治的声音先一步打断了她的思绪:“军情如何?”
距离李贤自关中出发,已有将近三个月了,在此期间并未有消息传回,显然也很寻常,谁让李贤所去的多滥葛部实在是太过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