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之殷商风流(276)+番外
二次东征胜,周公以成王之令分封天下同姓与异姓诸侯,以周宗室姬姓居多。
武王取商只取了王朝的都城,而周公旦的第二次东征则彻底扫清了周围的残余势力,三年苦战东征灭的国家多达数十个,疆土扩展几倍,得到后分封宗室坐镇占领用以巩固。
自此,周成为东至海,南至淮河,北至辽东的九州大国。
周公东征班师回朝,此时周的疆域已从西方向东扩展至东海,丞相提议新建都城,迁都。
经众臣商议,都城选址在伊水和洛水流经的伊洛盆地中心,洛邑。
东征死伤诸国无数人,上至各宗室贵族,下至平民奴隶,除了祸首被诛外,还有死于战乱的。
先商镇南侯,今周神武将军镇南侯遗妻女皆死于此战。有流言传出,是子淑夫人携忘归楼拥戴公子庚叛乱,子淑被诛于沫城。
子淑夫人卒时年仅四十,与镇南侯合葬于沫城东陵。
时隔一年,洛邑建成,称为成周王城,东都。周公召集天下诸侯至新王城举行庆典,颁布诏书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种制度。
史称,《周礼》。
几年后成王长大,周公旦还政成王。成王亲政,周公太公召公,及丞相共同辅佐。
周公还政三年后在封地病故,葬于文王墓地。
吴世齐以先商遗臣入新朝为官,凭一己之力青云直上,又以无双的口才于朝堂辩驳群臣,为官数载刚正不阿,逐渐树立声望。
是以拜相后辅佐天子将新王城治理的繁荣,成王多次下诏嘉奖,天下士大夫莫不以他为榜。
四十岁拜相,天子尚未听说其娶妻,以其年轻无妻欲将周宗室之女嫁与他,他以政务之多为由拒绝。
而后又有宗室公候欲将自己的公主嫁与,接连未果。
丞相未有妻,却有一女,宗室见拉拢丞相无果,便打起了丞相之女的主意。
上门提亲之人踏破相府的门槛。大多数人却吃了闭门羹。这些人都是有声望有地位的宗室子弟,于是怀恨在心。
朝堂掀起风波,丞相遭群臣弹劾,天子色变指问丞相。丞相从容应对,乃反问至朝臣,直言一一数落。得召公,太公赞赏,天子嘉奖,此事作罢。
事出,轰动王城。
自此无人再敢找丞相麻烦,吴世齐以一外姓,位极人臣。
时年四十四,长女吴苓年芳二十二。
未肯嫁宗室诸公子,却下嫁了吴地家臣护卫,此举有违礼制,却无人敢反对弹劾,轰动一时。
此后进入成王治理的盛世。
成王二十年病重,立嗣姬钊,托孤于召公、 毕公,太公,丞相。
成王二十一年,崩,享年三十五。其子姬钊继位,是为周康王。
周朝盛世再次延绵,长达四十余年,辅政大臣相继年迈去世。
天下安宁,四十余年不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
周康王二十六年,康王病故,葬于毕原,传位于嫡子姬瑕,是为周昭王。
太公,召公皆逝去,国相年迈,辞官遣返封地养老,周昭王恩准。
西周走向衰微。
吴地靠大河,离沫城也不远,从吴地以北最高的山脉上远远望去能看到殷商旧都,大河以南的西亳。
雕刻云纹的轮车上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慈眉善目,正眯着眼看着北前方。身旁还牵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
“太公,您在看什么呀?”
年过八十的老者将自己的玄孙抱起,“太公在看江山。”
“江山是什么?”
“江山呐,就是天下人都想要,可又都望尘莫及的东西。”
小女孩想了想,“既然是都想要的,那一定是很好的东西吧。”
老人家慈祥的笑了笑,“它呀,有时候很好,繁花似锦,可有时候呢又不好。”
“为什么呀?”
“因为花在盛开过后,总会凋零。”
勾了勾孩子的鼻头后老人家又注视着前方,“昙花一现,但终究还是灿烂过的。”
温柔的风拂过山脉,山林里葱绿的树沙沙作响,几瓣粉色吹到了他跟前,落在他的肩头上。
“又是一年春了,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吧,真累啊!”
小女孩提亮着眼睛从他怀中爬下,“阿爹!”
“琪儿,不得无礼。”
小女孩于是端着手,“祖母安,兄长安。”
“母亲,祖父,我先带琪儿下去等你们。”
身旁雍容的老妇人点头。
男子带着儿子以及刚刚的小女孩子先行离去,留下了几个婢子随从在远处候着。
六十余年过去,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只不过气质不减当年。
吴苓满头银丝,静静的站在称呼父亲的母亲身后,红润着眼睛。
白发老人声音微呼,“墓地去清扫过了?”
“去了,兰姨与阳叔叔的墓地也一并清扫了,墓地有遭雨水,我寻思着要不要重新修葺。”
“修吧。”
“今日是舒儿父亲的祭日,可有回来?”
“回来了,今儿一早舒儿就从齐地带着几个孩子赶回来了,清扫完墓地后如今在家中等着您呢。”
舒儿是他的孙女,前些年与齐地吕公的玄孙互生喜欢,求天子做了主两地结了亲。
老人静坐在轮椅上未出声。
许久,“我怕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几十年过去,即便成了白发苍苍皱纹满布的老人,岁月也带不走他身上散发的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