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沉迷搞基建(335)
知道他们在这里大家放不开,跟众人喝了两杯酒他们就起身了。
韩凛对跟着站起来的一群属下们说道:“你们慢慢喝,我和秋白就先走了。你们明早到小楼来拜年,不用来太早,巳时过后再来,我跟你们二老爷给你们发红包。”
“好好,我们到时候一定到。”有红包拿这么好的事情他们自然是不能错过的了。
一群护卫队长和护卫们送他们主子出到门外,孙青还准备亲自送两位主子回去小楼。
不过韩凛摆摆手,不让后面的人跟上来,自己和他们家傅老师两个人牵着手慢慢的往小楼走回去。
全部人都到后面的膳堂去吃饭了,回了小楼也就只有他们两个人。
***
两个人一起去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了一身宽松舒适的衣服坐在二楼的小厅这里,一边烤着火一边喝着小酒聊着天。
小炭炉子上面热着果酒,正是他们年前酿的酒,现在打开已经能喝了。
韩凛喝了一口小酒,发出一声舒服的喟叹,“好喝,明年咱们多酿一点酒吧?三月可以酿桃花酒,酿完了桃花酒就接着酿桃子酒,六七月有什么果子吗?嗯,我想起来了,六月南方有荔枝了,明年派孙青他们去一趟南方,包几个山头种荔枝龙眼香蕉,还有甘蔗!荔枝可以酿酒,龙眼香蕉这些可以晒成各种果干运回来咱们这边卖,南方的果子多,我们可以多种一点。”
“甘蔗还可以制糖,我们可以大面积的种植甘蔗,在南方开办几处甘蔗作坊,大量的生产甘蔗,让南北两地的百姓们都能吃得起平价的甘蔗。哦,还有海盐,我们可以在南方找一些人弄几个盐场,找人晒盐,把盐的价格打下来,让百姓们都能吃得起平价的盐。”
“而且啊,南方一些比较温暖的地方,一年可以种两到三季的庄稼。”
“此话当真?”这次傅秋白坐直了身体,转头看向自说自话的小夫君。
“是啊,南方一些地方四季如春,很适合庄稼的种植。不过南地一些地方都是山林丛林,有瘴气,北方的人去了南地会不适应那边的气候。”韩凛上辈子去过南方旅游,对南方好几个城市都是比较了解的,特别是越往南的地方那里的气候就越温暖,“那里每年一到夏季和秋季就经常有飓风,飓风一来,房子人都能吹跑,严重的时候还会淹水。”
“你年后写个信跟皇兄说一说这个事情,让皇兄那边派人前往南边了解一下情况。咱们这边的话,我打算跟钱老板他们合作,派孙青他们跑一趟,在那边和钱老板他们合作开一些作坊。”
“这个事情咱们急不得,要慢慢的一步一步来计划。”韩凛以前在南边旅游的时候遇到过台风,十几级的台风,别说古人住的这些茅草屋子了,就是高楼大厦都在摇晃,只有经历过台风的人,才知道十几级的台风强度到底是有多大。这也是为什么古人没有办法去开发南地的原因,除了那边的山林瘴气多之外,还有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里每到夏季和秋季就刮台风,什么东西都能给你刮跑,更别说人了。
他们国家五十年代的时候派了好几个军团去开发南方,也是历经很多困难,才把南边开发出来的。相比起北方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冬季而言,南方的气候温暖,是比较适合庄稼的种植,也是比较宜居的城市。这也导致了后来有许多北方的人跑到南方去读书和工作,后来就不愿意再回去北方了。
但是现在的话,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政治重心还是在中原地区和北方这里,国家的领导人并没有把目光放在南方去。
傅秋白也明白这个道理,点了点头说道:“年后我给陛下那边去个信,跟陛下他说一声这个事情,看朝廷在这个事情上的态度如何。”
“只是以我对朝中那些大臣们的了解,他们大概是不会支持派人去南边的。”傅秋白对朝中的那些大人了解,事情还未上报上去,他就已经猜到了朝中那些大臣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如何了。
韩凛对此倒是没什么所谓,“没关系啊,朝廷不派人去,我们就安排人去。等明年我们把码头建好,把大船造出来后,我们可以直接从安乐县那边坐船到南方,十天半个月就能到最南边的岛屿去了。如果以后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跑一趟南边去看看。”
“我让钱老板他们帮忙找一种胶树,如果他们能找得到的话,明年咱们要大量种植一批胶树。如果胶树能种植起来,我们又能多一个很大的进项了。”
“胶树是做什么用的?”傅秋白并未听说过这种树。
“胶树啊,就是一种能产生胶……就是一种黏液的树。如果有这种胶的话,我们可以在车轮的外面加一层胶圈,可以起到保护车轮和减震的作用。还有就是这种胶能用来做鞋底,这种胶做成的鞋底会特别的耐磨,也不进水,一双鞋子穿个三五年都没问题。”在现代胶是比较普遍实用的一种材料,各种生活用品几乎都可以见到胶,只是在古代还没有发现这种东西,因而并无人知晓而已。
见他们家青年感兴趣,韩凛就跟他们家青年科普起了胶的作用和好处。
见到壁炉里的火小了,韩凛站了起来往里面添了几块木柴,今天他们给所有的下人都放了假,因而今晚上小楼里不会有下人来伺候了。
“你肚子饿吗?要不要给你……”韩凛想说烤点番薯,才想起来他们这个时代很多瓜果蔬菜都没有,等他们的大船造出来,他安排人出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各地去寻找可以吃的吃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