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军户子科举逆袭为内阁首辅(233)

作者: 小稻饼 阅读记录

他抿了抿薄唇,收起儿女心思,更加刻苦温习书籍。

而秦朝阳和秦晚霞,自从陆府那场宴席后,几乎就天天能够在明和堂看到黄瑾。

黄瑾性格爽朗大方,秦晚霞和她熟了后,心里可喜欢她了。

于是,她便时常把他大哥喊来跑腿,给他们俩人制造见面的机会。

待到了四月中,所有新科进士迎来了殿试。

陆杰修和秦朝宁俩人,是在放榜后都没出去和其他同年聚会,比文弄墨的。所有新科进士里面,他们唯一熟悉的就是彼此了。

而会试第一的黄致远,则和他们两人恰恰相反。

他在这段时日里,已经在同年里混熟了,也和不少朝廷命官走动得频繁。

传闻,他去得最多的是副主考官曹明洋的府上,但是很多时候都被拒之门外。

然后,他就经常去房师,某翰林的府上了。

实际上,他自己能够在春闱里考了第一,他个人的才学是不俗的。

为此,他现下是大家呼声里面,状元的最佳人选。

此时此刻,天还未亮,他们这一批新科进士都在右掖门排着队,等候着闱官的到来,把他们带去保和殿应试。

黄致远排在陆杰修的前面,是新科进士队伍里面的第一位。秦朝宁则是在陆杰修的身后排着队,是队伍的第三位。

忽然,黄致远转过身打量起了陆杰修和秦朝宁,这么细看,他便心下有些忐忑。

由于陆杰修和秦朝宁今日之前都没在同年之中出现过,他此前还没有过眼下如此直观的感想:年轻,实在是太年纪轻轻了。

春闱第二、第三的学子,这相貌也取巧了。

探花郎本就是取的殿试前三里,长相最出众的那一位。黄致远在心里不满地想到,反正他对状元志在必得!

第126章 殿试结束

闱官匆匆来到后, 朝在场的两百名新科进士笑吟吟地行礼问好,然后才温声让大家跟上他的脚步。

黄致远昂首挺胸,活像只抖擞昂扬的大公鸡, 意气风发地走在最前面。

陆杰修有些许紧张,但是面上依旧镇静。

而秦朝宁, 再次来到皇城内,没有户部抽调生员那时候的好奇心了, 安静地跟在他们身后。

[1]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之一,它的空间很大, 主要用途是殿试、赐宴等。

等这些新科进士踏入保和殿时,殿内已经有数名朝廷大员,陪同上座那一抹身着明黄色配以金丝线钩织衣衫身影的天子,皆是等候在堂上。

闱官领着所有进士跪拜当今天子, “恭迎圣上, 万岁圣躬万福。”

天子起身,目光扫视底下跪成一片的今科进士们,“起身。”

他朝站在右侧的杨首辅吩咐道, “首辅大人把考题安排下去吧。”

杨首辅行作揖礼接下圣上口谕,便示意底下的闱官们安排众位进士按序入场落座。

待所有今科进士们都落座后, 秦朝宁坐在了第一排的第三张案桌后方。

他忍不住抬眸朝堂上的朝臣和当今圣上看了看。

待刘阁老和韦之贯都和他的视线对上, 并且神色严肃,他立马敛下了眼眸。

刘阁老、韦之贯:“……”

俩人哪怕立场是不对付的,此时的想法都是一样的, 这臭小子。

当今圣上,原来和他大哥年岁相差不大, 秦朝宁低头的时候默默想到。

实际上,在场两百名今科进士里面, 就他一个人这般大胆,直面圣颜,还把朝堂上的各个重臣都看了一遍。

而历帝,是看到了秦朝宁的。

不过,他倒不介意此子的冒失。

实际上,秦朝宁在春闱里面考了第三的事,他是知情的。现下,对于今科前二十的进士,全部都是在四十岁以下的学子,他面露满意之色。

一旁的杨首辅余光瞥到圣上的神色,瞬间状似不经意地感慨,“圣上,您看我们朝的这些英才,倒是一届比一届年轻有为了。”

此话一出,有眼色的官员纷纷附和。

闻言,历帝的眼眸间难得更柔和了些。

他不是第一次站在保和殿监考底下新科进士的殿试,但是以往他都是站在母后身侧。

而且,他抽看过几名学子的春闱答卷,此届新科进士确实比以往的更富有朝气和灵气。

这不就是天佑他这个天子的一种现象吗!

所以,他哪怕知道此时底下的人都是拍马屁的多,也是好心情地全盘接收。

待辰时一到,闱官们便给各个新科进士分发考题。

随即,所有新科进士就开始全身心地应对这场殿试。

是一跃龙门亦或是错失机缘,全看眼前这一仗了!

秦朝宁拿到考题看过后,他坐着沉思。

殿试的题目只有两道,一道八股文,一道策论。

题目一:文教兴邦否?礼法兴邦否?

题目二:论海禁的利与弊。

这两道题目在殿上所有新科进士看来,都属于完全的开放题目,和春闱、秋闱、乡试等都对比下,当真风格差异过大。

眼前的考题,很贴切国情和俗务。

几乎是所有新科进士都没提起笔,俱是一脸思考状。

对于秦朝宁而言,文教兴邦否?兴。礼法兴邦否?兴。

只要是兴文教有度,行礼法有度,国邦何愁不兴?

文教促生产力,礼法行约束与管教,二者结合得当,宣朝的生产资料何愁不上一个台阶?

至于论海禁的利与弊,利大于弊。

闭关锁国带来的危害,他脑海里有一堆历史教训的资料。

海禁一开,对于本朝产能过度的物品不仅有了去处,对于本朝缺少的资源也都可以输入。

上一篇: 您的外挂已上线 下一篇: 周末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