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尾音带出几分慵倦,眼尾上扬,轻飘飘睨过来一眼,眸光里带着某些不清不楚、难以言喻的意味,在她身上转过一圈。
像是无影无形的小钩子,于深夜里悄然勾动心弦,令平静心湖漾起动荡波纹。
意图明显,用足了方法暗示,却故意不明说。
阮朝汐绷着脸忍住不笑,粉色菱唇却微微地翘起。
动作里带了不自觉的亲昵,人往前倾,顺遂着被拨动的心弦,手臂拥了上去。
寂静深夜里,两人拥抱着吻在一处。
思念肆无忌惮蔓延,心跳激烈,这是彼此都可以清楚感知的、最直接的思念。
受伤的右手很快被松松地牵着,重新搭在床边。“这只手千万莫动。伤处再不好,夏日热天里遭罪。”
受伤的手当然不会轻易挪动,但另一只能动弹的手腕被握在温热的手掌里,逐渐在身后扣紧。
这又是个难以挣扎的动作,阮朝汐这些天来隐约知晓了眼前皎月般的郎君心底难以碰触的暗处,顺着他的动作后仰起头,任由他以绝对掌控的姿态把她压在床头。
“三兄……我最近养伤都未出门,晚上又在木楼等你。”
回应她的是一声舒缓的:“我知道。但有些事没有道理可言。”
皓白手腕被扣在身后,又被压在身下。骨节分明的长指把纤细手腕牢牢扣在掌中,握紧了。
青色纱帐放下,缠绵的吻落了下来。
第124章
雨帘遮蔽视线, 长雨洗刷人间。京城在潮湿的水汽里入了初夏。
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无声无息出了青台巷。
今日是平卢王问斩的日子。
西市口法场凌乱拥堵,众多囚车已经押到了。
阮朝汐带起黑色幕笠,撑伞远远地站在人群里。平卢王元宸穿着囚服, 镣铐加身坐在囚车里。
豫州时的肆意张扬不见踪影,眼前只剩个颓废人形。
在豫州时不可一世, 踌躇满志地筹划着从穷乡僻壤回到京城繁华贵地,接替司州刺史重任。回京路上还不忘设下埋伏、准备一举铲除多年的眼中钉。
自以为步步得计时, 可有想过如今场面?
西市口人头攒动, 从早上处斩至今, 犯人换了一拨又一拨, 地面污浊,雨水混着血水狼藉, 刽子手都累了。距离午时正刻还有一段时辰。
娟娘提前放出了牢狱, 早起换一身素衣, 挎着竹篮, 送来断头酒。
元宸不肯喝。
冷笑一声, 把整杯酒泼到娟娘脸上, 摔了酒杯。
“贱人!你果然好好地放出去了!跟了我这么些年,你是不是始终惦记着你崔氏的灭门之仇,记恨着我强占你的旧怨, 暗中串通了旁人害我!”
围观众人的轰然议论声里,娟娘什么也未分辩,神色平静地抹去脸上酒渍,俯身下去,捡起地上咕噜噜滚远的酒杯, 放回竹篮里。
“元郎误会了。妾从未记恨元氏对崔氏的灭门之仇,更谈不上强占之旧怨。”
绵密的雨里, 她温婉地轻声细语。
“王府密室是元郎自己下令掘的,和废太子的来往密谋书信是元郎亲笔写的,密室中的龙袍冕冠也是元郎生了狂妄自大之心,暗中准备的。妾只是据实陈述,元郎自作自受,妾心中并未有多少对元郎的仇怨之心。”
元宸丝毫不信。“这时候了还不肯说实话?我一时不察,被身边跟着的小玩意儿反咬一口,你直说一句恨我,让我安心地去!”
娟娘笑着摇摇头,“实不相关爱恨。好,妾如实地告知,让元郎安心地去。”
她早准备了多个酒杯,又拿出一只新杯,重新倒满美酒。
俯身靠近元宸耳边,附耳低声说了几句,又站直了身,再度把酒杯双手捧过来。
“毕竟相识一场,喝了酒再上路罢。喝完这杯酒,以后去黄泉路上等我索命。”
元宸听了那附耳几句,仿佛被雷直劈在身上,脸上的愤恨轻蔑之色骤然褪去,表情显出一片空白。
他紧盯着娟娘,缓缓伸手过去,喝了酒。
午时三刻,验明正身,卷入谋逆大案的平卢王连同诸多党羽,一起于西市口伏法。
娟娘挎着竹篮,如释重负地离去。
走出几步,停下身来,远远地看向另一侧巷口远处的马车。
马车边站立的阮朝汐冲她微微点头,收伞转身上了车。
“李大兄,可以走了。”
马车缓行过污水血气漫溢的巷口,越过议论不止的行人,一路往东,沿着御街往北。
马车路过皇城最南的止车门附近时,阮朝汐撩开车帘,注视着两边的左右卫府。
两所卫府的官衙正门,被白色封条牢牢封上了。
身后传来一阵疾风暴雨般的马蹄声,几十轻骑从身后风驰电掣赶来,马车停在路边,让轻骑过去。
领头的年轻将领路过时认出赶车的李奕臣,猛地勒住马,往车里拱手见礼,用的还是旧日云间坞的称呼,“仆见过十二娘。十二娘今日入宫?”
阮朝汐颔首还礼。“入宫拜谢圣恩。”
来人一点头,“京中不太平,十二娘早些出宫。”并不多寒暄,催马直奔皇城南门而去。
阮朝汐盯着匆匆远去的背影。赫然是入京后极少见面的徐幼棠。
——
马车在宫门外停下,求见的消息报进宫去,很快得了回音,梵奴在老太妃的宣慈殿召见她。
梵奴正在进学的中途,听闻了消息,抓着笔就跑出了庭院, “嬢嬢!“
阮朝汐双手张开,蹲身抱了抱扑过来的幼童。“原以为陛下会在式乾殿。怎么还在宣慈殿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