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可怜皇子被养成记(68)

作者: 今壹 阅读记录

祁森懂了,在沈无霁的指示下坐到旁边案桌,提笔写了起来。

在三人眼皮子底下写名单,谁也不怕他耍花招。

江敛要根据祁森提供的人规划他们未来的安排,海隆也要等这份名单去交差。

沈无霁坐着坐着坐困了,迷迷糊糊地打了个哈欠,干脆滚到江敛床里面赖着睡觉。

这人刚还在竹林里走了圈,外衣也不脱就往他床上钻。

江敛盯住他,目光危险,“换衣服去。”

沈无霁打滚胡噜道:“不换,我困,睡觉。”

江敛拽不动他,忍了忍,抬手把沈无霁的头发都胡噜乱了才罢休,任他在里面糟蹋自己的被子。

山匪有小三百个人,祁森写了快半个时辰才将人分配完毕。

名单交给江敛,确定上面与江敛掌握的信息没多少出入后,海隆才‘押着’祁森返回郊外。回到刚刚那棵树下,一人往山上走,一人返回剿匪营地。

按照祁森所写,其中有一百六十四人是绝对服从于他,但其中有十来个人是自愿为匪,享受着奸/淫掳掠的快感。

不待江敛反应,海隆就厌恶地表示这些人不能逍遥法外。

祁森默认了海隆的决定。

他虽落草为寇,但也看不惯山匪中某些人的作风,只是大家同属一个阵营,所作所为没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剩下的百来人多是从其余山头合并来的,各自都有残余的老大,大家表面和睦,有福同享,有难绝不可能同当。

夏江山匪这次被剿,老早就有人收拾细软跑路了。

在江敛的安排下,祁森带着忠于他的山匪们开始转移。

海隆先抓了那群跑路的山匪,后将原先发现的山匪窝挨个扫清了,最后才打到祁森所在的老窝,结果发现人早就‘跑’干净了。

探子传来战报,海隆当着夏江县令的面看完然后表示不信,亲自带着人把周围几个头都扫了个遍。

很可惜,一根山匪毛都没看到。

当天夜里的剿匪营地,关于县府衙内有人给山匪通风报信的议论不胫而走。

海隆也听到了,扭头便黑着脸敲开了县衙的大门。

据知情/人士描述,当天海隆和县令大吵了一番。

原本是吵给山匪通风报信,后面吵着吵着变成海隆骂县令只会打打笔头官司,正事一个也做不了。

这话顿时传遍夏江城大街小巷,不少百姓对此话认可点头。

夏江城在京城与江南的中心处,城外还有奔涌的江流码头,遍及四方要道,可谓是商家必争之地。

夏江商贾云集,他们是税收大头,年年上供给县令不知道多少油水,以至于在城中有钱的就是大爷,百姓被欺被骗的事情屡屡发生,气性大的告到官府也只会被和稀泥。

久而久之,有冤情的宁可走一城去省府告状,也不愿进夏江的县衙。

海隆自从知道这个县令不作为后,给他泼屎篓子都泼得心情舒畅,现在骂人更是把积攒的仇怨都骂了个舒畅,任由县令抖着手指指着他说不出话来。

海隆扭头摔门离开,咚的一声巨响近乎拆了县衙的门,把县令气得险些昏厥过去。

县令拼命吞速效救心丸的饿时候,海隆已经先下手为强,挥笔写完一封怒指县衙内与山匪私通的奏折,不日便送回京城。

他表示很愤怒,希望皇帝派人严查,若不查,这山匪作乱不管也罢。

第31章

又一封关于夏江山匪的奏折, 沈周如头疼的看完,将奏折情况甩给早朝上的文武百官。

这次是武官占理,大家群情激奋指责御史台不作为,把上次骂得嗨的文官都领出来批了一遍。

文官人人皱着眉, 谁也不敢当出头鸟。

都说水至清则无鱼, 大家心知肚明, 县衙和山匪必然存在某种不可言的交易,现在被海隆戳破放在明面上,他们只觉得脸上无光。

有少部分人觉得不对劲。

现在正是剿匪的关键期,夏江县令就是收了再多的贿赂,顶多是放那些山匪头子一条生路, 怎么可能这么明目张胆地放所有人跑?

是不是有猫腻?

但他们也只敢在心里嘀咕, 现在为夏江县令说话就是等着被那群彪悍的武官骂。

众官吵来吵去, 吵到最后沈周如也烦了,干脆下旨:“令江城省府督查此事,若查出夏江县衙与山匪有联系者,按律处置。”

旨意传到江城省府,也传到了夏江县衙, 县令吓得当场几近昏厥。

海隆冷眼看着县令做派。

他早就从祁森那拿到了山匪与夏江县令相互庇佑的罪证。

至于为什么这次夏江县令会主动请旨剿匪, 祁森直言:“因为他和老鱼头闹翻了。”

老鱼头是夏江山匪原先的老大,因为年纪大了, 刚愎自用, 惹得很多人都不想听他的, 这才有了祁森当老大的机会。

不过祁森占了老大的位置后也依旧对老鱼头恭敬有礼, 毕竟老鱼头和夏江官员的关系更好, 打点起来更加方便。

但今年也不知道是不是夏江城税收多了,还是山匪壮大给了老鱼头底气, 他强硬要求夏江县令上交油水再加两成。

夏江县令自然不愿从自己荷包里掏钱,便向商队们施压。

各商队因打点山匪的份额连年增加早已不满,大家私下里聚起来讨论过数次决定和山匪翻脸,夏江县令有了商队支持的底气,再跟老鱼头几次商量都不欢而散后,两方矛盾一触即发。

江敛拿山匪开刀,真可谓挑了个好时候。

祁森和海隆都感慨了下江敛的好运气,然后按照沈无霁的安排,各自完成自己的事情去了。

上一篇:兰原烽火 下一篇:君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