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夸夸我的神探祖父穿越爹(462)

若非吾辈始终坚持锄奸卫道,又岂会有如今乾坤清朗,百姓安居?

正在情绪高昂之时,狄松实指了指他身后的那块夹了许多名字的,高高挂在墙上的布。

他道:“有了去岁的经验,为持公平,也让诸位一目了然,增设此龙虎榜,以画正字之式记功,最后在龙虎榜独占鳌头者,得御赐牌匾。”

一群人呼吸都微微变化,目光不由落到高挂的墙布上。

狄昭昭没冒头,情绪没亢奋,甚至很平静。

他被祖父上过课,自然知道这个龙虎榜是干什么用的。

压根不是因为去年大理寺宣布得匾额之人时,那一点小小的争议,而是为了激励众人,时刻看到龙虎榜上的变化,从而绷紧神经,你追我赶的投入。

即使是落在后面的,难道看着自己落于人后,甚至成绩惨淡,好意思摸鱼划水摆烂吗?

相比去年增设的小小一张榜,不花几个银子,但效果是无疑的。

就如同分组一样,因为去年模式是一个个案子挨个看,集中所有人的力量破一个案子,然后再下一个,这样效果是非常好的,但同一时间,一般一个案子就几个人发表意见,其余人只能闲看着。

导致有些来参加的人没有物尽其用,浪费了许多时间,最后总共破掉的案子数量虽多,但明显还能更多。

狄松实哪里会让这种事存在?花钱从地方特意请来,一个月好吃好喝的供着,就偶尔划水出出力?

于是今年计划就被更新了。

分组攻坚,最后留五到八天的时间,再集中去对付那些疑难的悬案。顺手又添了一张龙虎榜。

简单介绍完了情况,狄松实问:“诸位还有何疑问?”

等了一会儿,没有人提出疑问了。

狄昭昭便主动道:“既没有问题了,那直接开始吧。”

他也早已习惯狄松实这种效率,他率先走到物证区那边,挑选了一个合适的空位坐下。

周道耕一愣,邀请道:“狄寺丞看脚印能辨认出性别,身高,年龄,体型等诸多信息,来我们这一组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狄昭昭调整了一下椅子的位置,看着眼前一小撮漂浮着的蘑菇字条、蘑菇碎画,他摇头拒绝。

如实道:“我个人在观察物证细节比较有心得,也最为擅长,先来这边攻坚效果最好,能破更多的案子。”

第163章

周道耕虽有些可惜, 想给他们小组拉个强手,但听狄昭昭的说辞,也没再劝了。

毕竟他善为人, 最知道什么叫强扭的瓜不甜。

更何况是这样一颗自幼长势良好,盖过田里同一茬瓜的鲜嫩瓜王。

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也不珍惜自己的天赋,喜欢东搞搞,西摸摸,最后碰了一鼻子灰才会沉淀下来。他何尝又不是这样?信心满满去接手族里生意,亏了好大一笔家财,回头才发现学雕画时无意中开发的才能, 竟是如此难得可贵。

周道耕想着年轻时意气风发去做生意的自己, 笑着摇摇头,专心的投入自己面前的案子。

若能带回匾额,可保家中几十年营生家财无忧, 他既被族中委以与官府交好的重任, 又哪里愿意错过这个机会?

他面前放着的, 也全都是提取了脚印,并且脚印是关键物证的案子卷宗。

这都是由大理寺专人负责, 读过卷宗后,分门别类了的。

狄昭昭也没将这份邀请放在心上, 坐进物证组后, 他大略看了看周边坐着的人。

他身边坐着几个人, 有方才周道耕介绍的孙学士、齐掌柜等人,隔壁是卷宗组, 负责的是物证少, 逻辑相对严谨, 卷宗资料充分,嫌疑人就在固定范围内之类的案件。

能做到小有名气的人,行动力专注力都不差,此刻陆陆续续开始看身前的卷宗。

隔壁仲岳选了一本卷宗打开细读,不远处的周道耕也挑了面前的一份卷宗抽出里面拓下的脚印,他旁边的一位老人家连拆了五六封卷宗,似乎在挑选擅长的脚印,想来个开门红,还有看盒里骨头的、皱着眉写写画画的……

如此气氛带动下,连原本慢条斯理的人,都莫名有了紧张感,要泡茶的、要出恭的、要坐垫和椅子的……都纷纷加快了速度,迅速拿起了面前的卷宗。

生怕慢人一步。

要知道龙虎榜可还在前头悬着!

目前这种小组模式,主要还是看个人,但是最后小组前三的会分别奖励一个“正”、半个“正”还有一横一竖,换算来说,也就是加5分,3分,2分。

这刺激不可谓不大,要知道前面这么多天忙活下来,那些水平低一点的,或者运气差一点的人,说不定都找不到五条关键线索,破不了五桩案子。

但是取得小组第一的,竟然可以每人多一个“正”,这绝对是冲击龙虎榜首的极大助力。

这样的模式,也是促进小组内互助,若是有瞧不准的,相互帮帮忙,或者自己拿到了身边人擅长的,也别私藏。

眼前这场面,倒是恰好符合那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渐渐地,原本还寂静的衙署公房有了些细碎的声音,并不是说其嘈杂不专心,恰恰相反,这是逐渐有人进入办案状态的表现。

狄昭昭也挑中了眼前一个漂浮着圆乎乎蘑菇顶的大箱子,拿起箱子上的卷宗,正打算翻看,身旁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

正是隔壁组的仲岳,他低声提醒说:“你真不考虑换一组?按理说,看物证是效率最低的一个,如果真有很有价值的信息,早就被提取出来放到卷宗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