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沙雕淑妃在线发癫/朕为淑妃养老操碎心(108)+番外

眼见天气转凉,郑惠妃关切询问他的身体状况。

周瑾行道:“朕倒没有什么不适,倒是太子得多加注意着些,切莫受了寒。”

郑惠妃道:“妾都记着的,时常提醒昭儿添衣,他还嫌烦呢。”

周瑾行:“你自个儿也得多加注意着些。”

郑惠妃微微一笑,有些腼腆,似想起了什么,故意道:“不知这回圣上陪淑妃妹妹去皇庄可玩得尽兴?”

周瑾行瞥她,听出了酸醋的味道,“她要种地。”

郑惠妃早有听闻,却故作惊讶,“种地?”

周瑾行点头,“种白叠子。”

郑惠妃没有答话,心里头想着,白叠子那般金贵的东西,种数千亩供她观赏。

啧,到底得圣宠。

那般奢侈的行径,朝廷里的那些言官不知作何感想?

周瑾行用余光瞥她。

如果此刻温淑妃在场,只怕郑惠妃心里头的腹诽有趣得很。

“听说太后这两日受了风寒?”

郑惠妃点头,说道:“前日妾曾过去探望过一回,说头疼得厉害。”

周瑾行问:“太医院那边怎么说?”

郑惠妃:“开了药方,也扎了银针,昨晚要缓解许多。”

周瑾行点头,“朕不在宫里的这些日,让你费心了。”

郑惠妃笑了笑,“能为陛下分忧,是妾的职责。”

说罢看向他手旁的碗盏,说道:“这是防风寒的汤饮,陛下可饮些。”

周瑾行端起它,并未入口,而是仔细端详,指腹轻轻摩挲碗底,脸上的表情耐人寻味。

“太子服用了吗?”

“用过些许,嫌苦。”

周瑾行抿嘴笑,意味不明道:“朕也怕苦。”

说罢放下那碗汤饮。

郑惠妃沉默。

周瑾行盯着她看。

那时帝王的眼神极具窥探性,犹如一柄锋利的剑,犀利得叫人心颤。

“朕去看看太后病情如何了。”

“妾恭送陛下。”

周瑾行起身离去,郑惠妃行礼相送。

桌案上的汤饮还是温的。

已经走到门口的周瑾行忽地顿身,身子微微倾斜,里头的郑惠妃自然而然端起那碗汤饮服用。

周瑾行看着她的举动,眼神晦暗不明。

第四十三章

离开永福宫后,周瑾行去看许太后。

秦嬷嬷走进屋内,压低声音道:“娘娘,圣上走了。”

郑惠妃默默放下碗盏,悬挂的心稍稍落下。

方才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总觉得那人仿佛发现了什么一样。

良药苦口利于病。

那碗预防风寒的汤饮最后还是被她饮下了,她还得跟他周旋很长一阵子呢,自要好好保住身子。

秦嬷嬷似有牢骚要发,嘀咕道:“老奴打听过了,据说皇庄要种三千多亩的白叠子供淑妃娘娘观赏。

“那么多白叠子,得耗多少钱银,圣上竟然也允了,纵容成这般,简直不成体统。”

郑惠妃缓缓坐到榻上,“圣上偏宠温淑妃人尽皆知,侍寝,共乘,出入,皆要带她,你同我说这些,有何意义?”

秦嬷嬷被噎了噎,说不出话来。

郑惠妃淡淡道:“人家好歹是一国之君,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得心的人,若连这点喜好的权利都没有,还做什么君主?”

秦嬷嬷沉默不语。

郑惠妃疲惫道:“我乏了,等会儿太子过来,让他自行温习功课。”

秦嬷嬷应是。

去往寿安宫的周瑾行面色略微古怪,昨晚他翻看近几月寿安宫周边的来往人员,郑惠妃来的次数是要比以往多一些。

郑惠妃以前曾是许太后安插进来的,知道他的忌讳,理应避嫌。

这些年她也确实安分守己,就算有打理六宫之权,也毫不骄纵,处事素来低调,叫人挑不出错处。

这是他把太子养在她手里的根本原因。

与寿安宫那边频繁接触,不免让他生出疑窦。

此刻寿安宫的许太后躺在榻上,钟嬷嬷刚喂完药。

室内烧着炭盆,暖洋洋的,许太后嫌药味重,钟嬷嬷开窗透气。

外头的冷冽从缝隙钻进来,一下子把药味冲淡不少。

没过多时,宫婢来报,说皇帝来探望了。

许太后疲乏道:“让他进来罢。”

周瑾行撩袍进寝殿,向许太后行了一礼,关切问道:“阿娘可好些了?”

许太后道:“扎了银针,用了些药,比前两日好多了。”

周瑾行坐到凳子上,看她气色不佳,说道:“天气愈发寒冷,阿娘可要注意着些,莫要再受寒,恐病情反复。”

许太后“嗯”了一声。

母子叙着家常,哪怕相互间早有隔阂,仍旧维持着表面上的体面。

似想起了什么,许太后忽然说道:“七郎的事哀家原不该多嘴,只是郑惠妃心中有怨怼,你还是多顾虑着些。”

周瑾行沉默。

许太后继续道:“自打温淑妃进宫后,七郎对她甚是偏宠,想来那孩子的脾性是合你心意的。

“我这个老太婆原不该多管闲事,不过后宫的女郎总容易争风吃醋。

“郑惠妃虽识大局,到底是女儿家,难免有点小家子气。回数多了,就往哀家这儿跑,倾诉七郎对她的冷落。

“哀家年事已高,管不了这许多,七郎自己也该有分寸。”

这番话巧妙地解释了为何郑惠妃频繁来寿安宫接触的原因。

周瑾行没表现出什么情绪,只道:“儿知道了。”

许太后咳嗽两声,“后日的宫宴哀家就不去凑热闹了,拖着病体总是没什么精神,省得扫你们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