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105)+番外

“这就是王妃说的鱼丸?贼他娘好吃!”

“鱼丸汤太好喝了!”

“吃完糖醋鱼再喝这个汤,简直绝了!”

得亏鱼丸汤是分好的,每人一碗汤、三颗鱼丸,尽管每颗鱼丸有乒乓球那么大,但还是觉得不过瘾,砸吧着嘴猜下一顿会是什么。

王妃做的菜真好吃啊!他们是如此幸运,竟然有福气地吃到王妃做的海鲜,还是他们以前不曾吃过的。

啥?今儿这顿不是王妃做的?是王妃教小丫鬟做的?

没关系,这不重要!

若没有王妃,他们哪会知道海鱼还能这么吃?

不仅海鱼,昔日没看在眼里的贝壳,竟然能做出一桌鲜香美味的大餐来……不说了,回去就跟兄弟们嘚瑟!

……

在钦县的日子,徐茵享受到了久违的悠闲度假。

每天早晨在绣楼看日出、傍晚看夕阳,不起风的时候会去海边散散步。

遇到渔船靠岸,就挑些感兴趣的海鲜回去,想吃什么做什么。

没几天,终于等到王府出海的大船回来了。

从海盗窝反抢来的金币银元、珍珠玛瑙还有与外邦交易所得的当地特产,挤挤挨挨塞满一大一小两个货舱,沿途捕捞的鱼货晒满前后两个甲板,真正的满载而归!

侍卫们人人脸上带着兴奋的笑。

起航时对未知旅途的惶恐,这大半年间已完全被战海贼、访外邦的意气风发所取代。

“王爷,属下幸不辱命!”

归来的将士们,朝燕恪瑾单膝下跪。

“平安归来就好,回头论功行赏。”

是该论功行赏。

自从来到南蛮,大家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根本无法用只字片语概括。

徐茵回顾这两年间的总总,心里感慨万千。

皇帝大概做梦都想不到,被他亲手立、又亲手废,废了不够还扔的远远的、恨不得此生不相见的嫡子,居然在这方小天地里,改(搞)天换(搞)地。

真要论功行赏的话,莫说现任太子,就说皇帝他老人家,在位期间的建树,恐怕都没燕恪瑾这两年做的贡献大。

此后几天,燕恪瑾一直待在书房,听亲卫细细回禀如何战胜海盗、如何找到外邦与之做交易,还把此行到过的地方,制成了一份详尽的海上舆图。

以后出海的人,有了这份舆图,就有了明确的航行方向,而不是像他们一边航行一边摸索,头几天难免惶惑不安。

直到遇到一拨不长眼的海贼,抢他们不成反被他们抢,在海贼船上发现了一份舆图,顿时有了方向,之后学海贼的方法,把到过的地点细细画了下来。

燕恪瑾看了他们画的舆图,又看了海贼船上搜出的那份,豁然开朗。

原来越境外洲以外,竟然还有这么多的陆地和岛屿?

徐茵抿嘴偷笑:王爷可打开新世界大门了?

第91章 作精女配选择种田(41)

那些陆地,据亲卫目测,不见得比燕华小。

燕恪瑾由此想起王妃有段时间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短,何必局限在小小的燕华?

他的心,这一刻豁然开朗。

徐茵见他整天在书房忙忙碌碌,就没去打搅他。

闲来无聊打算自己出门溜达,结果被他用一船舱的珍珠玛瑙留在了绣楼。

这些珠宝,有些成色老了,有些倒是还很新,都是海盗们从过路商船或是别国的船只打劫来的,一代继一代的,不知累积了多少代海盗的财富。

徐茵带着采青两个一边擦拭一边琢磨:珠宝多了其实没多大用处,在她看来,还不如满满一仓库的物资来得实在。

不过,眼下她倒是有个更好的主意。

当晚,夫妻俩一起用晚膳时,徐茵抛出了心中的想法。

燕恪瑾听后,俊眉轻挑:“建一支海军?平时巡逻海岸线,打仗了随时出战?”

“没错。”

徐茵给他分析了一番海军的重要性:

“海岸线和燕关一样,也是一道重要国防,甚至更重要。咱们能发明火枪、大炮,你以为别国就不会有吗?哪天他们要是开着大船、架着大炮攻进来,你觉得以燕华目前的兵力,能防得住?人家能在海上作战,咱们行吗?人家能开着船长驱直入,咱们的兵,兴许一上船先晕了。”

燕恪瑾越听神色越凝重。

联想到燕字队出海前的适应性训练,大部分时间确实是在抗衡晕船。

当时没想这么多,如今回想,后脊一阵发凉。

跟着他南征北战无数回的燕字队,上个船都要适应半天,何况是那些不曾进行长期作战训练的普通士兵。

不说南蛮沿海,就说临海郡,为何海盗一来就遍地修罗场?

守城的士兵,握长枪之前的手,是挥锄头的,上阵对敌、马前厮杀都不曾有过,地面作战都打的很吃力,还指望他们海上作战?开什么玩笑!

只是……

“本王无权私养甲兵,传到京中,父皇会怀疑本王想逼宫。”

关于这一点,徐茵也考虑到了。

“对外咱们可以说是组建商队出海,反正大部分训练都在海上进行。”

想了想,徐茵又道:“别国想不到从海岸线来攻打燕华最好,但万一呢?就当我多心,未雨绸缪吧,宁可用不到,别事到临头措手不及。”

燕恪瑾略一沉吟:“以组建商队的名义招募这倒是个方法。招进来分批训练,完了由燕字队带他们出海历练。没轮到历练的就在近海巡逻防范。这么一来,海边得隔一段距离修一座烽火台才行,否则有动静来不及传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