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1164)+番外

煮饭烧水的烟火气好歹能顺着大会堂的排风管道吹出去,痰盂马桶的臭味就没那么好消除了。

吃喝拉撒都在一个点,一个多礼拜下来,可想而知有多脏乱臭。

徐茵循着周兰给的地址,辗转问到这里时,对原身爹目前所处的环境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原身爹名叫徐启山,平福市红安县红木场镇双阳山村人。

十二年前他老婆带着女儿回娘家走亲戚就再也没回来,听人说是跟着在台岛做生意的娘家表姑父去了台岛。

两人当初结婚没领证,所以离婚也不需要去办离婚证。

老婆跑了,这婚姻也就不存在了。

头两年,他浑浑噩噩的,干啥都提不起劲,总觉得一个大男人连老婆孩子都留不住,简直窝囊到了极点。后来被他老娘骂醒了,让他有本事好好干活攒钱,然后去台岛把老徐家的血脉接回来。

是啊!老婆跑了,孩子毕竟是他的。

想到孩子,他浑身充满了劲,可待在穷山村猴年马月才能攒够钱去台岛看女儿、接女儿的钱?

于是他跑去市里的工地干苦力,搬砖、拌沙,一心想着攒够钱了去台岛看女儿,她要是过得不好就接她回来。

不想钱还没挣到,先把腿摔伤了。

因为不是工伤,工地不肯赔钱,只是尽人道主义送他去了医院,出院后身无分文的他瘸着一条腿回了小山村。

他老娘为此数落了好一通,跑出去干什么呢?命苦不怨政府,山里人就是靠山吃饭的命,想不通的才跟城里人抢活干。这下好了吧,活没抢到,腿摔断了!

徐老太数落完,想给他找个媳妇。

心想有了媳妇,他的心总该留在家里,不会一天到晚想着出去跟城里人抢活干了吧。

第995章 校草那拿了支票出国的初恋(34)

“老三啊,你还年轻,总要给咱们老徐家留个后,娘这回一准擦亮眼睛,给你找个贤惠的。”

徐老太想着自己三儿子长得又不差,离婚那年三十四岁,年纪说大也不大,女人这个年纪二婚都不难,何况是爷们。

可她忽略了一个实情——徐启山的腿瘸了。

家徒四壁,如今又瘸了腿,谁愿意嫁进来啊?

徐启山自己也不愿意再娶。

可不娶怎么行呢?他这一脉岂不是要绝后了?

徐老太急了:“要不,把你大哥家的栓子过继给你?”

老大徐启江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小儿子那会儿六岁。

徐启江倒是愿意,又不是别人,是亲弟弟,横竖还在一个大家庭里。

可他媳妇不乐意,好端端的,凭啥把自个儿子过继给老三?老三又不是什么富人,还没自家宽裕呢。

徐启山也不愿意,他还要攒钱去台岛接闺女呢,养了过继的儿子,还攒得下钱吗?

可他老娘非要他过继一个孩子,要么就催他二婚。

他既不二婚也不过继,就一直在他耳边催催催。

三年前徐老太查出肺癌晚期,临终前还在念叨这个事,说唯一放不下的就是他。

他握着老娘的手,答应她一定会给老徐家留个后。

但他没打算过继侄子,而是决定收养。

当时山上寺庙的老和尚圆寂了,留下一个不到两岁的小沙弥,据说是老和尚在山里捡的,多半是人家养不起丢的。

徐启山就把这个小沙弥领回家,办了收养手续,成了他的养子,好让老娘九泉之下安息。

自从腿瘸了以后,他歇了去城里卖苦力的心思。

不过腿是残了,但手没废,回村后,一直跟着村里一个老人学编笸箩。

可普通笸箩卖不上价,就绞尽脑汁想花样,争取编得比普通笸箩漂亮,逢大集时带去镇上卖,几年下来,倒真的被他攒了些钱,往返台岛的路费、住宿费想来应该够了。

山洪暴发前,他正盘算着赶完这次大集,就带着养子去台岛探望女儿。

这些年,他也想通了,女儿要是愿意跟着他回来,他当然高兴;可要是跟着她妈过得不错,不愿意回来,他也不强求,大不了每隔一段时间去看看她,给她塞点零花钱。

没想到爷俩还没出发,双阳山村遭遇了山洪。

好在当时他们没在家,连着下了好几天雨,自留地淹了,爷俩跟其他村民一样,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正在地里抢收,能抢点成熟的土豆、芋头回去也好。任它们一直泡在水里,就真的一点收成都没了。

这时,忽听“轰”的一声,山洪暴发了,泥石流喷涌而下,瞬间吞没了他们的房子。

比起房子被吞,好歹人还活着。要是当时嫌雨大没出门,指不定已经没命了。

想到这里,坐在帐篷里编笸箩的徐启山一阵唏嘘。

不知道他藏钱的墙洞,有没有被泥石流冲走,他攒了好多年的钱啊,唉……

“小和尚!”

“小和尚你爹咧?你家来客人了,快喊你爹出来!”

徐茵在一个热情过头的街道人员带领下,来到了安置灾民的大会堂门口。

屋檐下,几个拖着鼻涕的小孩子在玩拍纸包,角落蹲着一个瘦弱的光头小孩儿,安静地看他们玩。

见有人喊他,他局促地站起来,懵懂的眼神透着几分好奇。

徐茵:“……”

这个就是她的小沙弥弟弟呀?

“姐姐?”

小光头仰着小脸,盯着徐茵认认真真看了好几眼,咧开嘴笑了:“真的是姐姐!你耳垂有颗痣,我爹也有。姐姐,我和爹正打算去看你咧,你咋回来了呀?那我和爹还能去台岛看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