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29)+番外

好在大岙村的人穷是穷,但都不懒。穷也是因为良田少、交通不便。靠着大山饿不死,但一时半会也富不起来。

徐茵给他们出的主意,仿若一颗石子儿投入平静的湖面,泛起了一波涟漪。

村干部们觉得可行,反正他们村良田少,秋收也不是很忙,四五家派一个人,挑着收拢的山货去一趟城里,有徐茵留下的干货市场的地址,无需挑着担瞎转悠。

这样的话,头一天摸黑下山,在县里找个小旅馆住一晚,第二天起早去市场卖掉就能赶回来了。

“我外甥女还说,松茸、竹荪、红菇这几样价值比普通菌子高,大家挑出来单独放。其他的,不想贱卖最好也分分类,木耳归木耳、蘑菇归蘑菇。人家大市场都是按类定价的。还有,笋干菜晒的时候,稍微捯饬捯饬,去掉点老梗,总之卖相好点,收购价会高点。”

“金雄说的大家伙都听见没有啊?”村支书站在一块儿大石头上扯着嗓门问。

“听到了!”

“成!那就照他说的干!从现在起,咱们的山货,不卖给那些人了。”

“肯定不卖了!”

“以前便宜他们了!”

村支书说完,正要挥手散会,耿舅舅忽然想起外甥女的建议,连忙又补充:

“今年的山货大部分都被收走了,但离大雪封山还早,大家完全可以再晒一批出来,量不多也没关系,年前就当咱们去试试水,听说城里人过年前扫年货扫得很疯狂,保不齐能卖个好价钱!”

大岙村的山民一听,劲头十足地结伴进山捡菌子、刨冬笋去了。

偶尔逮到山鸡、野兔,做成熏鸡、风兔,也打算带去市场卖卖。

卖不动就带回来过年吃,反正两箩筐都挑了,也不在乎多这点东西。

徐茵委实没想到自己随口出的主意,让大岙村提前迈入了九十年代初山农挑着担走出大山、靠卖山货致富的日常。

她这段时间着实有些坐立不安,因为大嫂的预产期临近了。

尽管心里做足了准备,选择用最积极的应对去抵御最坏的打算,可到了书中最为关键的转折点,依然担心剧情会否强大到无力扭转。

“茵啊,你最近怎么老走神?下课就算了,上课怎么也走神?都被老班点名了,这可不像你。是家里出了啥事吗?”

童桂花觉察出了她的异样,某天下课忍不住问。

徐茵托着腮帮子,有一搭没一搭地翻着书页,和同桌吐起心里的苦恼:

“我大嫂快生了,我哥在外地工作,我爹妈……唉,总之挺不放心的。”

“嗨,这有什么!你这周末回去要不把她接出来?我妈医院有熟人,提前开个病房住着,有什么比得上医生护士照顾得更专业呢?”

徐茵其实也有这个想法,就怕爹妈不同意。就提前三天住医院去,还哄了她妈老半天。

“那你就说提前做个产检呗,现在很多产妇都会提前去医院做个B超什么的。”

当然,那些人是为了生儿子。

徐茵眼睛一亮:“对啊!我咋没想到给嫂子做个产检。谢谢你啊桂花!”

她上完上午的课,把书包一收,就蹬着自行车往家赶,喊大嫂收拾衣服去医院产检。

徐大嫂这几天总觉得忐忑不安,闻言二话没有进屋收拾换洗。

徐母板着脸不怎么高兴。

徐茵跑过去给她捏起了肩:

“妈,你安心在家,不用惦记,有我呢。等嫂子生完我会来报信,到时你再去医院也不迟。最近家里就劳烦你和爹守着,辛苦您二老了!”

徐母很受用,却板着脸不想理她。

闺女最近越来越有主见,给点颜色就能开染坊,给点好脸色她想必更嘚瑟。

姑嫂俩来到医院,徐茵按产妇体检标准交了款,陪嫂子上楼体检。

得亏来了,否则她真要悔一生。

第26章 八零极品小姑子(26)

因为B超做完,医生对徐茵说:“你们最好做剖腹产的准备,胎位不正,顺产的话,不见得顺利。”

徐茵心里咯噔一下。

想起原文里的这段剧情,徐大嫂这胎生的异常艰难,加上没有好好养胎,还受婆婆和小姑子各种磋磨,身体本就虚弱,生完后大出血,可不就over了……

想到这些,徐茵下意识地揪住医生的白大褂:“依您看,直接剖好,还是先顺不行再剖?”

医生叹了口气:“足月以后,想要正胎位基本不太可能了。”

言外之意,想要少受罪就直接剖。先顺再剖等于痛苦两遍。

但她类似的见过太多了,很多人根本不愿意剖,一来剖宫产康复比顺产慢,二来开销大。

她看了眼病历资料,农村来的,愿意直接剖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那我们马上剖。”徐茵立马作出决定。

医生愣了一下:“你能做主?”

“里头的是我嫂子,我哥在外地工作赶不过来,能做主的也就我了。”徐茵笑笑,“我这就去缴费,医生你看定在哪天剖比较好?”

“越快越好!”

于是,下午一点半第一台手术,徐大嫂被推进了生产室。

看出她很紧张,给她打麻药的医生说:“你运气好,给你剖的是我们院长刚从省医院挖来的主任医师。”

“谢谢谢谢!”

徐大嫂不断向准备剖宫术的主任医师道谢。

主任医师笑容温和:“不用谢。要谢该谢你妹妹,我看她这么果决,才决定主刀的。”

徐大嫂闻言,感动地有些哽咽:“那不是我妹妹,是我小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