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炮灰她选择种田(575)+番外

与其放他们在府里清闲得抠脚趾,她那边却忙得需要雇人,倒不如都带走。到时候开荒柴山种香料,肯定缺人手。

管家不是不放心她的安危吗?那就再带几个拳脚工夫不错的护院去,留几个看守别院,多的都去开荒种香料。

每个月给下人发放的月钱,也不是小数目呢!

徐·抠门·茵再次上线。

徐府到徐家位于城外的祭田、族山,马车要跑上老半天。

决定出发的这天,用过早膳,徐茵就带着丫鬟婆子、一支十二人的护院队,还有府里擅做素食的厨子、方便她差遣跑腿的徐奎,在老管家含泪目送中启程了。

也幸好走得早,临近晌午时,凤城孙家果真又来人了。

不出徐茵所料,这回,孙家母子俩一起上门来了。

得知侄女不在府里,而是去徐家墓园守孝了,孙母心里暗骂了声“晦气”。

扭头数落起自个儿子:

“都怪你个死小子!上次让你亲自来一趟洛城接你表妹,你非要去参加同窗的生日宴。茵茵想必生气了,觉得我们不重视她,才不肯去我们家的。”

“不愿去就不去呗,何必非要人家去。”

孙志谦惦记着书肆那本连载中的《悠游记》,心下思忖不知哪位文豪写的,读起来意犹未尽,可惜已出的几卷他都读完了,下一卷不知何时才印出来。

因此,对孙母的数落浑然不放在心上。

要说徐家这个名义上的表妹,他就小时候跟着母亲去外祖家做客时见过,长大以后未曾照过面,哪还有什么印象。

而秀杰兄生辰邀他一起庆生,那是一早就定好了的。

为了一个毫无印象的表妹,缺席同窗知己的生日宴,说得过去吗?

孙母看他这副浑不在意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

她谋划这么多,为了谁呀!

可这话又不能放在明面上说,只能自个生闷气。

一再跟老管家打听:

“不知您可联系得上茵茵,我是她姑母,知悉她家逢巨变,特地从凤城赶过来看望她的。”

“前儿我还与她有过书信往来,她答应随我去凤城散散心,前几日本该我亲自来接她的,无奈家中临时有事,抽不开身,这才晚了几日……”

老管家不卑不亢地回道:“抱歉!姑娘出门前交代老奴,说是要为老爷、夫人守孝三年,这期间,哪儿都不去。”

“啊?”孙母愣了愣,“要守三年?这三年她都在墓园住?不回家了?”

“姑娘是这么交代的。”

孙母:“……”

被徐茵这一招打了个措手不及,彻底搞懵了。

父母双亡,身为子女为其守孝是应该的,但也不必非得去墓园守啊!

在家不能守?去亲戚家不能守?不就是饮食上吃素不吃荤、穿着打扮上素一点嘛。

何必非得搬去墓园、守着亲人的墓碑过三年呢!

这……光那个画面就让人感到晦气。

再者说,等她三年后出孝,年纪就整十六了,到时候肯定会有不少与徐家门当户对的人家上门求亲,哪还轮得到她家志谦。

孙母越想越怄气,可她能怎么办?

人都跑去墓园守孝了,总不能追去徐家墓园劝说吧?

一想到墓地里躺着徐家的列祖列宗,心里打着各种算盘的孙母,怎么可能不心虚。

最后只好无功而返。

回凤城的路上,孙母倚着马车的车厢壁唏嘘:

“下半年你就要下场院试了,本想着你表妹手头富裕,即便她不愿随我们去凤城住,好歹能问她借个几两给你当盘缠,也不枉我们跑这一趟,没想到……”

孙志谦恍然大悟:“原来娘是为了跟表妹借银子才非要亲自来洛城的?不过娘,院试的盘缠您不用担心,秀杰兄家境殷实,生辰宴那天我和他打过招呼,到时候盘缠不够他会帮我的,我俩关系好着呢!”

孙母没好气地哼了哼,心说你那同窗再有钱,还能徐家有钱?

一想到徐家那富丽堂皇的七进大宅子,还有城外的万顷良田,孙母就羡慕得睡不着觉。

偌大个宅子,竟然由个老管家当家。

唯一的主子,跑去墓园守孝,还要在那阴森寒碜的地方待上三年,孙母就觉得这侄女委实拎不清。

可现在纵然她想调|教,也找不到人呀,只得按捺下满心不忿,暂时作罢。

第483章 科举文男主的炮灰表妹(6)(四更,求月票!)

徐茵若知道孙母此刻的心思,一准送她三个字:想屁吃。

她一路顺利地抵达城外族山。

到山脚时日头西斜了,茶山还要翻过两座山才到,到了以后再准备晚膳,就太晚了,徐奎便来征求姑娘的意见,今晚不如在山脚徐家村的村长家借宿。

徐茵没意见,顺嘴问:“这个村也叫徐家村?”

“是的姑娘。”徐奎说,“这个村里的住户,有的祖上与徐家沾点亲带点故,有的受过老太爷的恩惠,愿意帮徐家守祭田、族山。老太爷就出资修了祠堂、拓了车马道,他们感恩于老太爷,就把村名取为徐家村。”

“原来如此。”徐茵了然道。

徐家村的徐,是老太爷的徐啊。

徐奎去了不一会儿,就回来了。

跟他一起来的还有徐家村的村长。

“见过姑娘!”

村长算是徐家的族人,只不过隔了好几房。

此前,原身父母下葬,除了老管家父子俩,他是出力最多的。

只是原身自从收到噩耗起,一直沉浸在父母双亡的痛苦中,对这些人的付出,并未看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