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儿子说,徐茵家条件不是太好,到现在都还没手机呢,要不我们给她买个手机?”
“手机不好吧,她家里人会不会以为我们故意想让她沉迷电子产品、从此不爱学习?”
“……”
说的也是!
“那大家有什么好的提议?”
“要不直接给学校,让学校出面给她发笔奖学金?”
“同意!”
“同意!”
“同意!”
“……”
许天意妈妈跟着发了个同意的表情包,心情愉悦地下楼散步去了。
电梯里再次遇到邻居家长丹丹妈。
“天意妈,你们天意期中考怎么样?我们丹丹考了408分,比中考略有进步,但不知为何,25校总排名反而下滑了,真是怪事。”
许母神色复杂地看了对方一眼。
“怎么了?你家天意没发挥好啊?唉,我就说东明不行,当初让你想办法把他送长顺来,现在后悔了吧?长顺虽然不能跟普高比,但在职高里还是相当不错的……”
许母清清嗓子,打断对方:“天意这次考了418,比中考进步不小。不光他,他们整个班都进步了,他们班班长数学、英语双满分,总分596分。”
丹丹妈双眼呆滞:“……”
不可能!!!
电梯到了一楼,许母朝对方挥挥手:“丹丹妈,我先走了啊。”
“哦、哦……”
等许母离开,丹丹妈不淡定了:“胡诌的吧?职高生考满分?怎么可能!你不是说这次的数学卷好几道大题很难吗?你们学校最高分才519,东明那种破落户,596?哈!打死我都不信!”
她女儿低着头,小声应道:“是真的。我们老师说,东明今年走了狗屎运,捡漏捡到一个中考考砸了的重高实力学生,连带着她所在的高考班,平均分整体上涨了至少20分……
“……”
徐茵成了香饽饽!
各个学校都想撬东明墙角,无论是职高还是普高,都给徐茵递来了橄榄枝。
普高不用说,肯定是从高考的角度来游说她:“我们学校学风、校风比东明好,实验室、图书馆资料比东明多,东明多半都是摆设吧?”
东明:“……”你们礼貌吗?
长顺等职高没办法拥有普高的学风、校风,但他们有钱,直接允诺一笔不菲的奖学金。
东明:这个可以有!
葛校长忙让教导处修改奖学金制度,提升奖学金额度。
长顺那边在东明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额度。
但还是被徐茵婉言谢绝了。
为什么?
因为她在东明开了两亩地的农场,不能浪费。
“……”
这理由是如此清新脱俗,让他们无从反驳。
葛校长和东明成了最大的赢家。
阳城教育界给了他一个无比贴切的称号——“捡漏王”。
“捡漏王也好、幸运儿也罢,徐茵总归留在了我们学校!接下来,东明要抓住这次机会,争取一年比一年好,让曾经轻视我们的同行跌破眼镜,让曾经忽略我们的家长、学生后悔不已!”
葛校长这番话,是在周一国旗下讲话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说的。
东明学子,尤其是高考班的学生,经过期中考这一战,找回了遗落已久的自信,振臂高呼:“加油加油加油!我们不比任何人差!”
第571章 逆袭吧!废柴!(46)(三更,求月票!)
之后的三年,他们紧跟徐茵,一步一个脚印,验证了这番话。
三年六学期,乍看漫长,过起来却如白驹过隙。
第一学期期末,依然是25所职校联考,前一百名,曾经垫底的东明占了六分之一席位。
第二学期期中,徐茵带着东明学子,拿下数学、英语两门平均分最高、语文优秀率第一的战绩;
第三学期期末,全市统测,徐茵依然牢牢霸占榜首,前两百名,东明抢下了20个名次,位序还挺靠前;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每一次联考、统测结束,各所学校,包括普高都在关注东明的成绩。
一看榜首又是徐茵,得,今年多半又花落东明。
平均分最高、优秀率第一、合格率第一……东明拥有的头衔和荣誉越来越多。
甚至各高中之间的体育、歌舞、摄影等赛事,也积极踊跃着东明学子活泼的身影。
东明特色的“开心农场”,更是不止一次上过新闻、见过报。
如今全国的教育系统都知道——阳城有一所职业高中,教出来的学生,不仅文化课成绩碾压普高学子,还把忆苦思甜的劳动教育做到了极致。
正是这个特色,让东明受到了教育部的点名表扬,号召全国的中小学都向东明看齐。
这么一来,生源还是问题吗?
看看东明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从徐茵这届的249,一路飙涨到了549……
不少资优生,与实中、一中两所重高无缘后,跳过其他普高,毅然选择了东明职高的高考班。
东明的生源,早已碾压一众职高,甚至超越部分普高,成了职高界的龙头老大、普高界忌惮的对手,把葛校长高兴的,眼角笑褶与学校荣誉成正比似的逐年增加。
各校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躺平,彻底麻了麻了。
徐茵这三年来收获也不小。
她的开心农场成了全校师生课后放松时最喜欢光顾的一角。
两亩地的小农场,挤挤挨挨种满了各色蔬菜:小到葱姜蒜、大到轮胎一样的金色大南瓜。
每年的丰收季,是这个校园最美丽的时刻,也是全校师生最开心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