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219)
金彦云一抬眼,就对上昭华投来的目光。
他则回以让她放心的微笑,表示自己能应付得来。
两人隻是一个对望,就被嘉禾看在眼裡,恨在心头。
她表面纯善无算计,其实已有谋划。
按照前世的经历,今日宫宴,会有人刁难金彦云。
她要珍惜这个机会……
正因为如此,宴会开始后,嘉禾就一直关注著金彦云。
席间,大臣们纷纷献上贺礼。
“祝愿皇上,万寿无疆,江山永固!”
“臣祝皇上福如东海,松鹤长春!”
“愿吾皇千秋不朽、功业永存,佑我天啓,德泽后世后代——”
寿礼五花八门,让人看花瞭眼。
宣仁帝脸上始终挂著笑容,大为满意。
“诸位爱卿,你们的寿礼,朕都很喜欢。
“难为你们个个都如此用心。
“今日朕之寿辰,应当普天同庆!”
贵妃朝著身边一个太监使瞭个眼色。
那太监立即心领神会,悄悄从后面出去。
不过须臾,随著一声窜天响,空中炸开硕大的烟花。
君臣们都看向那烟花,为之震撼。
烟花放完后,贵妃优雅地起身。
“皇上的恩泽就像这烟花,既能放光照亮一方百姓,又能播散出去,福泽万民。”
宣仁帝龙颜大悦,眼角都笑出瞭几道褶子。
“爱妃,这想必又是你的主意。朕很是喜欢!”
贵妃不骄不躁,露出温柔的笑容。
“那是臣妾的福分。”
“父皇,母妃的礼物送完,就轮到儿臣瞭。”嘉禾献上一副亲手所绣的千裡江山图,格外波澜壮阔。
衆人都对她的女工赞叹不已。
宣仁帝自然也要夸奖她,“好,很好!这绣工真让朕眼前一亮啊!”
昭华一看那绣图,就知道它并非出自嘉禾的手。
这时,嘉禾又当衆问她,“昌平,你给父皇准备瞭什麽呀?”
昭华浅浅一笑,说的话却没有多客气。
“皇姐如此费心,倒显得我没用心瞭。”
嘉禾的脸色僵瞭一瞬。
“不管什麽寿礼,都是一番心意嘛。昌平,你不必跟谁比较的。”
这话可谓是滴水不漏。
昭华饶是赞同地点头,“说的也是。”
而后,婢女呈上她那份贺礼。
打开一看,竟然隻是一小碟糕点,还粗陋地用荷叶包裹著。
衆人脸色各异,但都觉得这昌平公主太随意瞭。
皇上寿辰,怎能出现这样寒酸的寿礼?
嘉禾忍不住想笑。
还真是上不得台面。
宣仁帝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笑容,这时有些难看。
贵妃故意表现出尴尬,又佯装温婉地圆场。
“这是昌平亲手做的吧?”
昭华出奇地淡漠,“不是。”
别说其他人瞭,就连魏玠都不知她这是什麽算盘。
不过,以她的聪明,定然不会把场面弄得太难堪。
想来那糕点另有玄机。
魏玠拭目以待,兀自抿瞭口酒。
好歹是公主送的寿礼,宣仁帝哪怕再不喜欢,也得尝一口。
他原本隻想做个样子。
然而,这才一小口下去,他脸上便露出惊喜之色,而后一脸激动地望向昭华。
第二百八十一章区区一块糕点?
宣仁帝像是吃到人间难得的美味,语调高扬。
“就是这个味道!
“皇儿,这东西,你是从何处买来的?”
见皇上如此反应,衆人都很好奇。
那糕点究竟有什麽高明之处?
嘉禾最为不甘心。
方才父皇收到她的寿礼,也没露出这样的神情。
区区一块糕点,怎麽比得上她的绣品?
面对这等场面,昭华不卑不亢。
她缓缓道。
“每逢生辰,父皇总是十分想念皇祖母。
“她老人傢离世得早,但其英雄事迹能得青史留名。
“当年内宫生乱,叛军入城,是皇祖母不顾自身安危,带著十多名皇室子女出逃。
“父皇那时年纪小,隻记得皇祖母喂给您的米糕甚美味,但后来再食之,却再也找不到当初的味道。
“儿臣问过许多内官,他们也都说不清。
“后来儿臣翻看皇祖母的手札,发现有一页记载,‘收之即回,路远,怕凉,中途遂裹之存温’……”
“难道母后那时用的是荷叶?”宣仁帝想起亡母,眼眶发热。
贵妃疑惑地问:“单从先太后那句话,如何推测出是荷叶的?”
嘉禾也觉得不对劲。
昌平一定是问瞭宫中老仆才知道的,还在这儿卖弄,故意让父皇觉得她很细心。
昭华对著贵妃施身行礼。
“回娘娘,这并不难。
“隻要根据手札所写内容,再结合史官所记载的事发时间、地点,就能大概推测出来。
“具体来说,叛乱时,正处春末夏初。皇祖母他们藏在一村落内,收到米糕后,她是在中途才想起用东西包裹,能用来包裹吃食的东西,可不多,恰好那村裡有一种莲大户……”
嘉禾听到这儿,还是认为她在撒谎。
“即便如此,也不能确定就是荷叶吧?
“说不定是直接用衣物,或是其他宽叶包裹呢?”
其他人也认为有理。
昭华没有多馀辩解。反而附和这话。
“皇姐说得对。
“所以我每样都试瞭,还请当年吃过那米糕的皇姑姑品尝过,耗费许久,才确定是荷叶。”
她口中的“姑姑”,指的是宣仁帝的皇姐——长公主安柔。
今日寿宴,安柔公主并不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