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昭华(637)

作者: 一蓑烟雨 阅读记录

御书房内,隻有父女二人。

宣仁帝听完昭华的要求,兀自摇头,似是叹息。

“昌平,你说三年就要回来,这实在是为难父皇瞭。”

昭华态度坚决。

“求父皇答应,儿臣必然鞠躬尽瘁,为您达成所愿。”

宣仁帝想瞭想,最终还是点头应下瞭。

“好,就三年。”

三年内,天啓兵强马壮,也是时候给大漠一个杀威棒。

就让其他诸国看看,在这片大地上,谁说瞭算。

“也请父皇为魏傢正名,放过他们。”

这事儿宣仁帝也一并答应瞭。

如今还活著的魏傢人,隻有魏玠一个,其他人都死在陇右城,尸骨无存瞭。

当天宣仁帝就让大理寺给出结案书,撤下瞭缉捕令。

魏傢谋反一事,就像一阵风,来时很猛烈,去得也快,随后就归于平静。

听闻和亲的消息,最著急的就是皇后。

未央宫内,皇后拉著昭华的手,悲愤交加。

“为何又让你去和亲?之前不是已经派出一位公主瞭吗?

“华儿,你怎能如此轻易答应呢?

“你到底想做什麽啊!”

皇后爱之深责之切。

昭华隻得告诉她,宣仁帝用魏玠的命要挟。

皇后直言不讳:“那便不要管别人瞭,华儿,母后隻担心你的安危,此去大漠,我们母女何日能再相见啊!你让母后怎麽能好受。”

昭华轻轻摇头。

“母后,实话跟您说,即便我不受此要挟,仍然逃脱不出这命运。

“父皇照样会强行下令,让我和亲,就像舒莹那样,您见她有反抗的馀地吗?

“倒不如我先应下,为自己争取生机。”

她勉强扯出一抹微笑来,好让皇后得到些许安慰。

“母后,别担心我,三年很快就过去瞭。”

“隻怕会有什麽变数……”皇后一脸愁容,如同愁云积聚,怎麽都散不开去。

十月初,西境的战事完全结束瞭。

两国各自派遣使臣,于边境进行停战会面。

西祁使臣控诉天啓的恶行,天啓使臣有底气,指责他们先屠城,行径更加恶劣,那十万将士死有馀辜。

这之后,西祁皇帝写国书到各国,希望他们能够与自己联手,共同攻打天啓。

然而在屠城这件事上,西祁理亏。

即便天啓水淹陇右城,也是被逼无奈之举。

是以,诸国都不愿蹚浑水。

西祁的朝堂上,皇帝和大臣们都义愤填膺。

“皇上,那可是十万将士啊!难道我们就这麽算瞭吗!”

情况传到金彦云耳中。

他从天啓被带回来后,就一直是个闲散王爷,还要被皇帝的人监视著。

关于那场大战,他递瞭不少折子上去,劝皇帝谨慎行事,不要贸然进攻,可皇帝完全无视他。

如今战况已定,金彦云也无力挽回。

他为将士们的死而惋惜,但站在局外,能够看得更加透彻。

“屠城是谁下的令,还是没有查清吗?”

手下回他。

“自从十万大军进入陇右后,通往西祁的路就被人切断瞭,我们完全收不到任何消息。也不知道屠城是哪位将军下的令。

“但根据宫裡头的消息,皇上并未下过此令,很有可能是下面的将士……”

金彦云摆瞭下手,否定瞭手下的猜测。

“不会。不会是他们擅自行动。如此落人口实的事情,还没等大获全胜,如何敢做?”

手下不解。

“那会是谁做的?可惜陇右城无一人生还,否则还能打探一二。”

说到此处,那手下突然就想到关节处。

他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殿下,难道是天啓……”

是天啓人自己干的!

隻有这样,才能说得通,他们为何要用那样的手段,不留一个活口。

金彦云不置可否,但神情十分沉重。

这一战,将会大大改变当下的局势。

突然,一名探子入内禀告。

“殿下,天啓那边有消息,长公主要前往大漠和亲瞭!”

金彦云神色微变。

和亲?

她愿意吗?

与此同时,陇右城外。

负责清理战场的将士们骑著马,遥望那面目全非的陇右城,唏嘘一片。

不多时,有个小兵发现异样,快跑来向领头的副将彙报。

“将军,发现一条通往城外的密道!”

有密道,就意味著有人逃生出去瞭。

第八百二十章密道,逃生者

副将带著一队人马,前往那密道查看。

密道打通瞭城墙内外的地下,高约七尺,宽五尺。

大水灌入城内,密道内部也被水冲刷瞭一遍,看不出残留的痕迹。

大致推测,这密道是最近几个月挖出来的,看通向,很可能是专用来逃生的。

副将立马把情况上报。

不够机灵的新兵著急问旁边的老兵:“将军为何发愁?那些百姓还活著,不是天大的好消息吗?”

老兵往他脑袋上敲瞭一下。

“你这娃子,光会往好瞭想,怎麽不想想,万一逃出去的是西祁军,岂不是乱瞭套瞭!”

新兵一听,猛然回神,拍瞭下自己的大腿。

“哎!我咋没想著到!若这样可就完瞭!”

这消息传到皇城,宣仁帝又不得安宁瞭。

能够在那麽短的时间内挖出一条逃生密道,令人匪夷所思。

但是,比起那帮西祁人,他更怕逃出来的是魏傢人……

宣仁帝忙从榻上坐起身,透过那帐幔,双眸泛著点点杀意。

不能让人知道,陇右城内发生过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