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国质子和风评被害的公主(37)
便隻瞧那一路跟著皇傢仪仗走过来的灾民百姓,当在山门看到公主亲自拾级而上之时,立马跪地痛哭,就该明白,这女孩受的这份累,很值!
大灾之时,人心定瞭才不会生乱,不生乱,才不会再来人祸。
隻不知……虞国此时,皇傢之中可有有这份担当之人?
蘅芮走在整个祭祀队伍的最前面,她腰背始终笔直,为瞭不耽搁祭祀时辰,她脚下步伐也不慢。
这个时候蘅芮就很庆幸,自己此前与鸿襄练瞭那段时间剑,令她体力增长许多,否则这会儿还真不一定能扛得下来。
前面大半路程,蘅芮都还好,但还差一二百阶就到礼觉寺时,她的腿有些开始不听使唤瞭。
一个恍惚,蘅芮脚下拌瞭一下,她身子立时向前扑去,却在此时,一双有力的大掌自身后箍住瞭她的腰,将她又拉瞭回去。
周围侍卫和宫人都紧张瞭一下。
被对方扶著重新站好,蘅芮回过头,朝那张熟悉的俊脸点瞭一下头:“多谢。”
鸿襄轻叹一口气:“再坚持一下,快到瞭。放心,我一直在你身后,不会让你摔瞭。”
蘅芮眨瞭一下眼:“嗯。”
接著她又转回头,继续迈步上行。
不过,可能是那句“我一直在你身后,不会让你摔瞭”给瞭她安心,后面她再没磕绊过,一路顺利地爬上瞭礼觉寺。
祭祀大典正式开始。
由礼觉寺的住持引领蘅芮由前殿一路向后拜过去,到达正殿之时,有一场祈福仪式。
衆僧闭目同念经文,蘅芮为佛主上香后,跪拜,诵祈福词。
鸿襄和其他随同的祠祭司使吏们,则全跪在瞭蘅芮身后。
蘅芮按照祠祭司事先为她准备好的祈福词诵读完毕,三拜后,却没立时起身,而是双手合十,举目望向面前那巨大的佛像,轻声又念诵瞭几句,然后再三拜。
鸿襄因著跪得离女孩最近,旁人听不清她又说瞭什麽,但他能听清。
那一刻,他盯著她的背影,不禁一怔,随即心中涌过一股暖流。
待女孩起身,他随之起身。
可能跪的有些久,女孩起身后晃瞭晃,他连忙伸手扶住。
“还好吗?”
蘅芮摇摇头:“我没事。”
祈福继续。
听高僧做完一场法事,蘅芮又去瞭礼觉寺后山,开始扫佛塔。
总之所有仪程做完,天色都渐暗瞭。
在寺中吃过一餐素斋,蘅芮率衆人开始下山。
原本蘅芮还想徒步爬下去,但被衆人劝住,毕竟天色已晚,公主安全事大。
此时,早有侍卫将马匹从后山山径牵来,还有宫人将软轿也抬瞭上来,但车架是上不来的,毕竟山径狭窄,仍候在山下。
蘅芮不想坐轿,一个是慢,一个是颠,便想自己骑马下山。
衆人再次力劝,山路渐黑,公主身娇体贵,万一从马上摔下来,谁都担待不起。
这时鸿襄站瞭出来。
“公主,可否与鸿某共骑一骑,由我护您下山?”
蘅芮眨瞭眨眼,这主意倒是可行,便点瞭头。
周围衆人也全松瞭口气。
反正这阵子,这两人关系很不寻常,在新京城裡已闹到人尽皆知,他们此时共乘一骑,也没什麽大不瞭。
在云国人心中,对女子的教条并没那麽多,但凡未成婚者,男女相互接触,没人那麽在意。
于是鸿襄就扶瞭蘅芮上马,随即自己翻身坐在瞭女孩的身后。
蘅芮上马后也没客气,直接后背靠在瞭鸿襄的胸膛。
鸿襄垂眸看向身前的人儿,唇角不自觉浅浅勾起。
“坐稳瞭,要下山瞭。”
女孩点点头:“嗯。”
下山因著天色已暗,不敢叫马儿行得太快,便一路隻小跑。
轻风吹过,蘅芮靠在鸿襄身上,觉得很舒服,眼睛就缓缓闭瞭上,想小憩一会儿。
却在此时,耳畔响起对方低沉的声音。
“为何会在祭祀时,也为虞国百姓诵瞭一段祈福词?”
蘅芮睁开眼睛,身子又往后倚瞭倚:“国虽有界,却哪的百姓遭灾不是苦?既然搞瞭这麽大阵仗来祈福,便不如都祈一下,莫负瞭我好容易爬的那麽多台阶。”
她说完,半天没听到身后之人再说什麽,却发觉,对方下颌不知何时轻轻搭到瞭她头顶,还温柔地摩挲瞭几下她的发。
“累瞭吗?靠著我睡吧。”
接著,一隻有力的手臂就拦在她腰间,将她又往他怀裡揽瞭揽。
第 21 章
如此鸿襄骑马带著蘅芮下山,待行至距山门还有一小段距离时,蘅芮叫停瞭整个下山的队伍。
山门附近将有百姓守候,虽说云国民衆不在意男女大防,可身为皇傢公主,尤其还是来主持祈福祭祀大典的,她总要保持皇傢威严,哪能这般坐在虞国太子的马上叫百姓看到。
于是蘅芮从鸿襄马上下来,又另骑瞭一匹温顺的马,准备自己走完这最后一段山路。
前面衆人不肯她单独骑马是怕山路难行,会有危险。
但此时已近山脚,路很平坦,且无碎石,倒没那麽危险,衆人便也没再出言阻止。
这样,蘅芮就自己骑马走在最前,鸿襄紧随其后,衆人则护在周围。
本来大傢都以为此行将一路无波,等出瞭山门,公主坐上马车,他们便可如来时一般,一行人再顺利归京。
哪料,当途径山路最后一个弯折之处时,公主的马突然莫名其妙的惊瞭。
隻听那马长长嘶鸣一声,就高高立起前蹄,然后开始不停蹦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