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头明白她的意思了,“你想让谁去?”
张希瑶知道瞒不过阿爷,她也不想瞒,“大伯吧。二伯还得在汴京做生意,少他不行。大伯走镖更稳当。当然他还得学。罗大虎懂行,可以跟着一块去。”
张婆子有些不放心,“可是路上遇到危险,货物被抢,这怎麽办?”
“阿爷阿奶,做生意都是这样。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张希瑶左手拍右手,“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据我所知,我们卖的红菇在福建那边至少可以翻三四倍。那边的人认这种蘑菇。”
张婆子倒吸一口凉气。
张希瑶开始逐一细数,“还有我们平时吃的红糖,之前是甘蔗做的。在南方,其实一斤只要五文钱,可是在汴京要二十文。至少翻了四倍。”
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至于其他的东西,她暂时还看不出来。
张婆子拍着巴掌,“怪不得那些走商能赚大钱。”
张老头觉得她只看到别人赚钱,没看到危险,“万一路上出了事,货物被抢,你就鸡飞蛋打。”
“阿爷,这世上没有百分百安全的买卖。”张希瑶看着张老头,“阿爷,你觉得这生意可行吗?这回我们家收那麽多甜菜,只靠我们做生意,可用不完这麽多。我们必须走出去,把货散!”
张老头恍然大悟,“你不是往南走,你是想往北走?”
南方是産甘蔗的産地,她肯定不会把糖运回南方。那就只能是北方了。
“那当然!”张希瑶也没有瞒着他,“北方也有许多好东西。牛肉、羊肉,马匹都是好的。”
张老头迟疑,“没有关系,你可能走不通吧?”
“这世上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情。一开始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张希瑶定定看着他。
“你跟我说这些,只是让我说服老大随你去?”张老头觉得孙女绝不是这麽简单。
她自己就能说服老大,哪用得着他开口。
张希瑶笑道,“还有村里人。”
张婆子诧异,“万一出了事。”
“阿奶,各家都有那麽多壮劳力,要是真出了事,我赔钱给他们。”张希瑶用村里人也是知晓他们不会拿钱逃跑。毕竟一个村子住着,亲娘老子都在这里,不可能往外跑。
张老头抽着烟袋锅子,一时没法给她答案,“那我得好好考虑。”
“谢谢阿爷。”张希瑶见他没有推脱,就知道这事成了一半。
她开始岔开话题问村里人怎麽样,下次还种不种甜菜。
提起这事,张婆子就拍着大腿,“种啊!怎麽不种!你大伯卖甜菜的时候,全村人都过来看热闹。看我们数钱给他。一个个都羡慕得不行。问我们买种子。有些人后悔呢。”
顾灵希松了口气,“他们想种就让他们种,回头我们家可以多多的熬糖。”
张婆子有些迟疑,“可是天t天这麽熬,我们几个不成。我腰都快断了。”
之前只有自家种的甜菜,熬起来不费事。可现在是好几户人家种的甜菜。她身体真的吃不消。
张希瑶想都不想就道,“那好办!请大伯家的几个婶娘帮忙。给她们开工钱。”
“他们会不会把方子外洩?”张婆子也想找帮工,可是她更怕方子被人发现。
“暂时让她们负责洗,削皮和切块,你们专门负责熬吧?!分工合作。”张希瑶顿了顿,“等石子考上童生,他们主动会向咱们家靠拢。”
张老头觉得这主意不错,“可以!就按你说的办。”
第 67 章
翌日就是张家办喜事的日子。大郎一大早就去接亲。
张大伯在家招呼亲戚朋友, 张二伯陪着一块去的。同行的还有张氏族人。
大房一家也过来帮忙。
他们今年跟着种甜菜,赚了一笔好菜。接下来还要再种。
这回二房办喜事,大房也过来了。
除了大房, 村里其他人也都提前过来,询问要不要帮忙。
夏收那会儿, 张家拿出打谷机, 这东西就放在地头, 就可以脱粒,特别实用。
张家用完, 也将打谷机借给别人。大家都承张家人情。
张老头感谢他们过来,却并没有让他们伸手的意思, “你们能来吃喜酒,我就很高兴了。快上座!”
说着就将自家人安排到位子坐下。
张希瑶也没有閑着,她要帮忙做菜。
虽说这次也请了乡间厨子,但是这年头的厨子手艺很局限, 她想做几道硬菜。
其实也不是大鱼大肉的硬菜,那样抛费, 也吃不起。
张希瑶是做了几样炸物, 也算是给大家添点油水。
油条一人一根, 总共要办十桌。差不多要炸一百根。不是个小活。
夏花和秋花要负责洗碗, 陆氏负责装盘。二郎和大房的两个叔伯负责端菜。这活一定得是壮劳力来干, 因为一次都要端好几个盘子。可不是轻巧活。
当然现在新娘还没接来, 所以宴席还没开始。
等迎亲的队伍来了,张希瑶油条也炸好了,她跑去看热闹。
就见迎亲队伍, 一个男人抱着公鸡进来,大郎穿着一身红色的长袍, 胸前扎着大红花,喜气洋洋进了院子。大红包的另一头是新娘,头上有盖头,女人款款而来。
虽然看不清人脸,但是只从她的走路姿态也能看出对方是个文静端秀的女子。
待吉时到了,有人唱,“一拜天地”
一对新人朝着门外拜了一下。
“二拜高堂”
张婆子,张老头坐在最上面。张大伯和陆氏分别坐在他们旁边,一对新人给他们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