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靠摆摊(124)

张二伯没想到她这麽快就打退堂鼓了,面露古怪,“我还以为你会撮合他们呢?”

“强扭的瓜不甜。婚姻就更不能勉强。”张希瑶摊了摊手,示意他去招待客人,然后就忙活自己的了。

张二伯进屋陪客。

许是张希瑶提醒,张二伯真就留心观察,她猜得还真对。夏路平的确对夏花有想t法。时不时会看一眼夏花,当别人看过来时,他又装作不经意移开。

虽说夏路平不是长子,但是两家悬殊太大,肯定不是良配。

虽然张二伯看出夏路平的心思,却也没有声张。只能装作不知道。

婚礼直到淩晨才停。张家人将桌椅板凳全部规整到一起。女人和孩子清洗锅碗瓢盆,然后一家家给人送回去。

张老头在卧房,让张希瑶帮忙盘账。今天收了不少礼金,但花出去的钱也很多。

张家这次办的酒席很丰盛,所以赔钱的概率很大。

当然张家在村里的威望也达到顶峰。村民们都说张家又发迹了。

张希瑶算完后,就将银钱递回去。

张老头将钱锁进柜子里,张希瑶就道,“阿爷,我们汴京的生意不能耽搁,明天我们就先回去了。至于大郎哥,新婚燕尔,可以再晚几天。让二郎哥跟着去。”

张老头颔首,“行。摆摊卖吃食少一天都不行。位置被别人抢去就不好了。”他问她,“你之前说的走镖,我会跟村里人说。马上天就冷下来,开春才能上路,也不必急于一时。你别着急。”

张希瑶颔首,“我明白。不过甜菜得尽早处理。开春得运走。”

张老头让她只管放心,“我会安排人手。你要买铺子就买吧。走镖的事情恐怕没那麽快。你不如先把铺子开起来。”

张希瑶点头,“如果开铺子,二伯当掌柜,大郎当伙计。那夜市的人手就不够了。”

“那就让你大伯娘和二伯娘也过去。至于大郎媳妇……”张老头想了想,“先不急。再看看吧。”

张希瑶知晓阿爷是想考察文氏,也就答应了。

第 68 章

翌日一早, 全家人早早起来。作为新娘的文氏也起来给长辈们敬酒。

张老头作为长辈给文氏礼物。文氏也回敬其他人一些自己做的针线。

张希瑶收到一个荷包。说实话她还是头一次见到古代做工如此优良的绣品。

这蝴蝶栩栩如生,像是真的要飞出来似的。

男丁们收到的是鞋子。因为他们经常要走来走去,鞋子抛费厉害。

夏花和秋花收到的也是荷包。只是花色不同。张希瑶的是蝴蝶, 夏花是荷花,秋花是海棠。

看到这麽好的绣品, 许氏就看向女儿秋花, “你看你大嫂绣的, 多好看。你绣的花歪歪扭扭,跟虫子似的。”

要搁以前秋花肯定乖乖听话, 可她去了汴京摆摊,性格也开朗多了, 再加上又被张希瑶教导。

性子比以前要强,秋花撇嘴,“娘,绣花伤眼睛。只要我能赚钱, 还怕没人给我绣花嘛。”

许氏噎得不轻,可她又不能怼回去。毕竟女儿现在真的在赚钱。

张希瑶可没注意到她们的争吵, 她提醒张老头, “阿爷, 这水果分吃了吧?我们马上要去汴京。”

张老头笑眯了眼, “是该分吃了。”

他拿了个盘子, 装了两根香蕉, 两个紫奈,两个橘子,西瓜只有一个, 所以是切成两瓣放进去。

他摆了三个盘子。一份送给里正家,一份送给大房, 一份送给杏花家。

等他们将东西送还,张老头才挥手让大家吃。

张希瑶好久没吃过香蕉,她先拿了一根。

咬了一口,甜甜糯糯,虽然没有现代的香蕉甜,但是味道的确好很多。

她又拿了一瓣西瓜,只有尖尖的部分甜,其余部分根本不甜。跟黄瓜没什麽分别。

张希瑶跟张老头说,“阿爷,我听说西瓜要跟葫芦嫁接,果子才甜。明年你试试呗。”

张老头咬了一口西瓜,问她什麽是嫁接。

“就是把西瓜的苗插入葫芦的根。然后用油纸给裹住。一段时间后,它们就能合二为一。”张希瑶把作法简单说一遍。

张老头诧异,“不会死吗?”

“你试试看呗。”古代没有塑料薄膜,张希瑶不确定能不能嫁接成功。

张老头仔细一想,也不费什麽事,试试就试试,“那我明年试一试。我们家就有葫芦种子,下次你从汴京带些西瓜种子。”

“好!”

他们两人聊天,家里其他人吃水果却是香甜的很。明明这果子不怎麽甜,对于他们来说却是难得的美味。尤其紫奈又大又甜。他们村也有人家种紫奈,可是果实又酸又小。要不是外型一样,他们还以为是两样东西。

吃完水果,他们开始吃早饭。

因为要赶路,肯定得吃得饱饱的。

张婆子和陆氏去竈房,文氏也跟过去帮忙。

吃完早饭,张希瑶就跟家人一起去汴京摆摊。

他们一走,张老头就去大房。

张满贵如今对于这个弟弟,不再像以前那样冷淡。

看到他过来,也会打声招呼。

张老头把自家要招人洗甜菜,削甜菜的事说了,“一人一天给三十文钱。”

听到有这麽高工钱,大文氏(因为跟二房的文氏一个姓,所以称为大文氏)当即就凑过来,“当真!那我们家几个孩子都能去吧?”

“男娃就算了。他们可以上山打些柴禾。”张老头指着墙边刚打成捆的柴禾,“这麽一捆,我给三文钱。”

在汴京城,这样一捆柴要五文钱,可是汴京消费高,而且路途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