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北宋靠摆摊(27)

她进了之前那家冰室。这家小二年纪不大,态度很热情,一直笑呵呵的。

张希瑶问他家有多少冰。小二却不清楚,直接帮她把掌柜叫过来了。

当张希瑶提出想把他家冰全包了时,掌柜、小二和张二伯都愣了。

张二伯直接将筐子卸到地上,急得直跺脚,“你傻了吧。买这麽多冰干什麽?你要是热的话,找块树荫凉快凉快,打打扇子不就行了吗?”

他以为阿瑶买冰是为了解暑。事实上也不怪他这麽想,因为这冰是去年冬天储存的,冰并不干净,不能吃。最多能冰镇水果。可是张家也没有水果给她冰镇,所以张二伯根本没往那方面想。

张希瑶让他不用担心,“我自有用处。”

掌柜听她是要把冰窖包下,也就给她算了一笔账,他们家冰窖总共有2000块冰。有一半已经被大户人家预定出去了,还有1000多块冰是平时散卖的。全部拿下要20贯钱。这可不是一笔小钱。

张希瑶朝张二伯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交钱。

张二伯一颗心几乎跳到嗓子眼,他几乎是结巴着说,“你居然真要全拿下。你不再想想?!”

这孩子胆子咋这麽大。二十贯的冰都敢买。她做什麽吃食要用这麽多的冰?

张希瑶见二伯不动弹,直接绕过他,打开背篓上面的东西,露出那扎得整整齐齐的铜钱。

好家伙,真有人带这麽多钱出门。

掌柜见她真要买,忙磨墨写下契书。这麽多块冰肯定不可能一次用完。就相当于租赁冰窖。

“不知贵店的冰窖存在何处?”冰窖一般都在城外。主要是取水方便。运到镇上,路途遥远,太浪费时间。

掌柜告诉她地址,“出了镇子往左拐一条街道,离河边比较近的那个院子就是。”

掌柜很快将契约写好了,又得找牙人过来办手续。要不然对方不认,张希瑶也会很麻烦。

当然她还得交税。跟房税差不多,官府2%,牙人10%。

办完手续后,张希瑶和张二伯又跟着t掌柜一起去冰窖查看冰数。

这个院子很大,一楼住着东家请的仆从,底下藏着冰块。想要取冰,可以找仆从帮忙,也可以自己下地窖取冰。

当然这些冰要在两个月内取走,如果不取走,天气这麽热,估计也会化了。

掌柜将钥匙交给张希瑶,待冰用完,她要将钥匙还回来。

张希瑶接过钥匙,与掌柜道了别,就去找铁匠定磨具。

张二伯不知道她要干什麽,但他现在已经无法阻止她了,这孩子花钱是真没数。

铁匠听完张希瑶的叙述,戒备地打量她,“圆桶状?你做这麽多干什麽?”

“我想做个新吃食。”张希瑶见他表情不对,还以为他技术不精,试探问,“能做吗?”

铁匠以为她问的是官府给不给许可,想了想道瞎,“你做的不是农具,官府要求不那麽严格。”

张希瑶愣了一下,是了,这时候铁器是严格管制的。她又问铁匠,做五十个铁筒要多少钱。

铁匠回答,“一个至少得上百文。”

张希瑶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这磨具那麽贵。而且她要的多,至少一个月才能拿货。

一个月过后,那冰至少化一半。张希瑶问铁匠能不能加快。

“我这是手艺,天气这麽热,我想快也快不了啊。再说铁匠铺的铁都是有数的。”铁匠说什麽都不肯。

“你只是想做铁筒,没必要非得用铁吧?我看那药铺装药的盒子,茶叶铺子用的盒子是锡器,也可以装东西啊。用铁还容易生鏽,不划算。”铁匠不愁生意,所以他一点也不怕把这麽大的生意往外推。

张希瑶眼睛一亮,既然能装药装茶叶,硬度肯定也不错。

她当即问铁匠这种盒子哪里卖。

“这种得找老匠人的铺子,咱们镇没有,你得去县城或是汴京。”铁匠也只知道这麽多。

张希瑶谢过铁匠,拐了弯就去了茶叶铺。

这里可是有钱人才能来的地方,掌柜看到两人进来,下意识以为他们是来找人的。

张希瑶说自己不找人,想找掌柜买茶叶罐子,“我家有需要。”

掌柜一听,就从自家柜台找了几种茶叶罐子让她挑,“你要哪种?”

茶叶罐子分为许多种,有木头的,有陶瓷,有铝制,有锡制,也有铁制等等。

越是造型精美,这些盒子就做得越小。以显示价格之贵重。

这个铁制的盒子有点太大了,做冰棍不合适,铝制和锡制的盒子大小比较合适。

这里的铝制和锡制并不是纯铝或纯锡,古代提纯工艺没那麽高。张希瑶摸了摸,有一定厚度。就像她小时候也用过铝锅,其实里面也加上其他金属,用起来并不那麽软。

张希瑶问了铝制和锡制的价格。

掌柜面上做出为难,“从来没这麽卖过啊。我们店卖的是茶叶。这样吧,你要的话,铝制的盒子给50文,锡制是100文。”

张二伯眼珠子差点瞪出来,居然这麽贵。

张希瑶原本还想定做五十个,听了价格,直摇头。这也太贵了。

但是去县城或汴京城定做,时间又给耽误了。

她跟掌柜要了三十个铝制的盒子,“您给便宜些。”

她之前没跟冰铺掌柜讲价,是因为需要人家看守冰窖,这个可是一锤子买卖,必须得砍价。

掌柜低头想了想,最终给她便宜了一贯钱。也就是说三十个盒子收她14贯钱。

“掌柜的,您做生意不实诚。这也不是你一家有这个盒子,我可以去药铺,也可以去县城。您要是这麽要价。那我走了。你别看我年纪小就糊弄我。”张希瑶作势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