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291)

作者: 古木架 阅读记录

郑文文道:“就是。”

聊了这会儿,叶欣就準备回去了。

郑文文却又叫住了她:“瞧我,光顾着跟你说话了,忘记了一件事。你等等我。”说着转身回屋。

叶欣一时不明,就等着。

没多会儿,郑文文重新出来了,手里拿着两封信,交给她说:“昨天中午,邮递员送了两封信来,你不在,我就先给你收着了。”

叶欣接了过来,低头看看封面,又擡头笑道:“谢谢你了。”

她还真把这事情忘记了。月中出门还记得看看,前几天去省城就没记得这回事。好在不用记得也有邮递员送上门来。

现在知青宿舍就剩下三个人,其中有个李英丽,幸好不是她代收的,要是信落在她手中,还有些怕她乱拆乱看。现在叶欣是真的觉得李英丽有点癫,不敢把她往好处想了。

想到这里,她对郑文文真诚道:“年初一要是没事,你上我那串串门,咱们聊聊天也好。”

郑文文眼睛一亮:“能有什麽事啊,既然你邀请了,我就去了啊!我可是十分想念你那的茶水零食,能去待半天的!”

叶欣笑着点点头,挥手道别,转身回去了。

上坡的时候,她一边走,一边把信拆了看。

一封还是家里的地址,不过署名成了原主的父亲叶顺利。信中字迹也变了,跟黎美悦直接要钱、愤怒骂人不同,叶顺利打起亲情牌来:说她小时候怎麽可爱活泼,怎麽给她买新衣服,怎麽花钱送她上学,措辞细腻,语气诚恳,说得非常父女情深。还说让她下乡是无奈之举,体谅她在乡下不容易,没有能力回报家庭就算了,怎麽能对家里这麽冷淡呢?难道以后真断了亲情?还指责她气得本就産后虚弱的母亲更加难受。

叶欣看完,笑了下。

叶顺利似乎是在厂办上班,文职的岗位,确实挺会写,挺会煽情,还知道婉转隐晦。

不过要是自己信了,好声好气跟他们修複关系,下次他就会暴露面目了,结果还是一样的:要钱,要回报家庭。

他们夫妻俩睡一个被窝,同样的重男轻女,还能有好的?

估计是黎美悦被她直白地气了两次,气得不想再回信。夫妻俩也终于明白她现在性子大变,用强硬的不行了,改为怀柔路线,所以这次就让叶顺利这个搞文职的动笔了。

她收起这个,心平气和地拆另一封信。

另一封自然是大姐叶欢的,熟悉的字迹,还是从她厂里地址寄出来的。

刚拆开,就意外发现里面有一张彙款单。

叶欣愣了下,拿开彙款单,看起内容来。

叶欢说,她跟家里说要搬出去,遭到强烈反对。进入腊月后,家里开始给她物色人选了,她偷偷听到,父母在讨论一个四十多岁死了老婆的有钱人,她感觉很恐慌,也下定决心要抗拒这种安排。车间里有一个男工人不错,她準备大胆追求了,希望自己可以成功。另外,她在家里很难存下钱,索性寄给她,如果她能帮忙存起来最好,如果她生活拮据也可以把钱花了,反正对她来说,钱花在弟弟妹妹身上没什麽差别。这三十块钱是这个月的工资,领了钱她都不敢回家,先直接到邮局寄了,不然一回家就会被问走。

叶欣看完,微微皱眉。

存钱不是为了应对风险吗?需要钱的时候有钱可用。

叶欢把钱存到她这里,远水解不了近渴,相当于没存啊。

不过,叶欢住在家里,父母眼皮子底下,说不定偷偷存了钱也会被翻找出来……好吧,能理解,寄给她存确实是个办法。

叶欣已经能想象到,发工资日叶欢两手空空回家,被家里询问,她理直气壮说寄给自己了,还拿出了凭证,那对夫妇怒火中烧却无可奈何——嗯,有点爽。

看了信,她又看看这张三十元的彙款单。

帮存当然是能帮的,反正对自己来说没有什麽麻烦,到时候叶欢需要,及时彙回去给她就是了。

去年年中,叶欢第一次寄钱过来,三十元;去年年底,叶欢第二次寄钱过来,二十元;加上这次的三十元,叶欣默默记住,她给叶欢存着八十块钱了。

……

这天是腊月二十九,轮到沈卓在医疗站坐诊。

年前医疗站最后一天值班了,之后年三十到明年年初三不上岗。

傍晚,叶欣从知识的海洋中游出来,起来活动活动手脚,然后下去喊沈卓回家,免得他又被一些拖延时间的婶子大爷拖住了。顺便她也散步散步。

刚下去,就迎面撞上了一件大新闻——

李英丽买自行车了!

没有经过任何转述,就在叶欣穿过村子要往医疗站走的时候,亲眼目睹,李光荣骑着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载着李英丽回来。

至于为什麽确定是李英丽买的,而不是李光荣,是因为在大家震惊、好奇、羡慕、嫉妒的围观和问话中,李英丽亲口说了,非常骄傲:“我家里给寄过来的自行车票,我买的!”

说完就迎来了一大片的羡慕赞叹。

原本对她懒惰、傲气、刻薄的种种负面印象,一下子被自行车的光芒盖过去了,觉得她非常厉害!

毕竟这可是凉水塘的第二辆自行车啊,怎麽能不厉害?!

上一辆还是沈卓家的,已经过去好几年了。

其实自行车的价格也就一百多,一家人勤劳努力再省吃俭用一下,一年就能攒下来。但是钱好说,票难得,能弄到自行车票的都是有本事的人!

总而言之,李英丽在凉水塘狠狠地出了一波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