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325)

作者: 古木架 阅读记录

经过她一番安慰,李英丽放松了许多,才放开她的手回去。

沈卓已经在边上站一会儿了,这时候才走过来。

握起她的手看看,她皮肤白,被抓得泛红了,还有几个指甲印,他皱着眉头,轻轻给她揉了揉,说:“她怎麽一点分寸都没有?以后你别理她。”

叶欣叹了口气,“没什麽的。走吧,回家了。”

他们就沿着小路穿过水塘,往村子那边走去。

正好到了小学放学的时间,一阵铃声,随后吵吵闹闹的声音从坡上涌下来,给此时过于安静的凉水塘带来几分活力。

接下去几天,叶欣心情不太好,不想上工。

沈卓就让她多休息休息,在家里看书。

不下雨了,他把竹椅给她搬到院子里,放在石桌旁边,吃的喝的更好放。二月赶集已经买了毯子,叮嘱她记得盖上,不要着凉了。

叶欣道:“还着凉呢,晒着太阳都会热出汗。”

沈卓擡头看了看院子,说:“午后太阳很快西斜了,晒不太久,会凉的。”

叶欣嗯了声,忍不住扯扯这印着花开富贵图案的毯子,皱着眉头,“真讨厌,镇上毯子就没一个素色的,花得我都没法专心看书。”

沈卓也觉得这大红花的太花哨了点,“下次进城咱们在买更好的。”

叶欣哼了声:“没听见大队长说吗?最近不能去,不给开介绍信!”

沈卓就说:“那以后吧。大队长也是为了咱们好。”

叶欣说:“我知道,我又没误解大队长,是说咱们起码半年以内不要进城了。”又摸摸毯子,叹气:“算了,虽然太花了,但毛绒绒的,触感还不错,将就着用吧。”

看了会儿书,还是觉得不舒服,一手抓毯子一手拿书起身道:“你还是给我搬回屋檐下吧!这种光线下伤眼睛。”

沈卓就又给她搬回去,这边是挤一点,不过光线确实更合适。

等她重新舒舒服服窝进躺椅里了,他倾身亲亲她的脸,说:“要不我在桌子那里盖个凉棚?遮住太阳,以后就舒服了。”

叶欣眼睛一亮:“好啊,你现在就给我盖!”

沈卓见她情绪起来了,点点头:“我先研究一下,準备材料,尽快给你盖起来。”

叶欣仰起头亲亲他,鼓励:“好哦,你先设计,拿纸画一画图,争取盖得又漂亮又结实!”

沈卓顿时充满了干劲,转头就研究去了。

叶欣则继续悠悠哉哉地躺着看书,现在她在看高中历史了。

二月底就这麽过去了。

第135章 帅知青

三月初又下了几天小雨, 到处潮湿泥泞。

潮得坐不住,叶欣索性换了水鞋,上山看竹子。

沈卓跟她一起上去。原本还说要背她的, 但叶欣最近心情不好, 加上天气不好,不想跟他玩这个了。何况那麽潮湿, 山上都是湿滑的, 万一摔倒了可不是开玩笑的, 还是自己走路稳当。

还没走近,就看到一丛竹子生机勃勃的,新绿色的竹叶以及冒出的竹笋, 让人看着心喜。

叶欣走过去,绕一圈仔细观察,发现这丛最终就是有一个死掉了。不过活过来的三个也够了, 不仅长出了竹枝和竹叶, 还发了三四棵笋, 一棵已经快比她高了,呈现一种向上生长的勃勃姿态。

她还是有些惊讶:“长这麽快啊!”

沈卓道:“雨后春笋,就是这样的。”

说着牵着她往第二个竹坑去看。第二丛四根竹种都活了, 发了五六棵笋,也是生机旺盛的模样。

叶欣有些低落的心情就好起来了, “长得真好!等这些竹笋长起来,很快就成才了。”

看完了这两处先种的用作材料的,继续往上走一点儿, 看看最近种的吃竹笋的。

也活过来了, 根部能看到新鲜的根须往下扎,竹节上都冒出了新芽, 长出嫩绿的枝叶来,看着叶子大很多似的。

沈卓解释道:“这是麻竹,叶子大,端午可以摘来包粽子的。”

叶欣很新奇:“真的?那这种竹子真好,用处大。”

看完,他们就下去了。

雨后,不仅是春笋直冒,山上的草木新枝也已经长出来了,叶片沾着水珠,粉红的、嫩绿的新叶子柔软清新,只是碰到了就会沾湿衣服,有些讨厌。

沈卓还是小心牵着她,下山可是比上山要更小心的。

下到菜地,也已经是翠绿的一片了。

辣椒、黄瓜、苦瓜、西红柿之类的苗都长势很好,不过还远未到收获的时候,倒是那些绿叶菜长得茂盛,已经可以拔些来吃了。

一片翠绿色中,有一树粉色,娇嫩鲜妍,柔软芬芳——那就是桃花了。

叶欣让沈卓去摘菜,自己去看美丽的桃花。

当初买的时候,就是为了看花的。买时只有她腰高的小苗,现在已经长得比她高了,花也比去年开得更多、更好看。

仔细地欣赏了好一会儿,她转头问沈卓:“你说它今年能不能结桃子?”

沈卓闻声回头,只见她站在花树下,粉色的花瓣映着她娇美的容颜,他脑海里不禁浮现了一句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一时看呆了。

见他这样,她忍不住笑了,笑起来更是动人。

她脆生生地提高了声音:“发什麽呆,我问你话呢!”

沈卓这才回神,隐约想起她问了什麽,回答道:“可能吧。”

叶欣走到他身边,伸手戳了戳他已经越长越宽的肩膀,说:“今年多照看照看,我想吃桃子!”

沈卓自然答应下来:“好。”

叶欣就满意地转开了,去看看鸡鸭,见又有蛋了,就怀着喜悦的心情,小心地用两个手指头捡髒兮兮的蛋,一共捡了三四个,装在边上一个破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