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336)
等他看到这次的回信,估计会跟黎美悦一样破防大骂,装不下去。
嗯,希望他气狠一点,伤心伤身!
取了钱,叶欣脚步欢快地走出邮局。
走到沈卓面前,笑道:“走吧。”
沈卓推起车,问了句:“家里有什麽事吗?”这次她耽搁久了些。
叶欣笑着摇摇头:“没事啊,还给我寄钱了呢!我排队取钱,才耽搁了的,让你久等了。”
沈卓恍然,怪不得她心情那麽好,“那我们回去了?”
叶欣点点头,“经过供销社的时候,再顺便买包红糖吧。秋兰嫂子怀孕了,哪天去看看她。刚忘记了。”
买了红糖,他们就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叶欣想起徐大夫他们,皱眉说道:“看来我们今年都不出去比较好。闹不清外面是什麽情况,还是低调一些,稳妥一些。”
沈卓心中同样忧虑,“嗯。不安稳,咱们先在家待着。”
回到家,收拾过后,该干什麽干什麽。
沈卓依旧在医疗站轮值,坐诊走诊,不轮值的时候上工。说好的凉棚还是没能搭起来,因为平时忙着,下雨才有空,可是下雨天又不好动工。
索性,叶欣说还是过了这段潮湿的时候再弄吧,潮湿的春天不仅是不好动工,而且毕竟是木头树叶稻草这些做材料,容易发霉了。不如等四月清明过后,往年医疗站也是清明后天气好了才动工的。
所以雨天空閑的时候,两人就在家继续看书学习,也算安閑。
外面风风雨雨、愈演愈烈,他们偏安一隅,还可以过自己平静的小日子,就还好。
只是多少也受到影响了的。
有一天,沈卓值班回来,跟叶欣说:“医疗站的药不够了,尤其是中药,因为上头的事情,供应受到了影响。”
叶欣想到徐大夫店里被砸的那个样子,并不意外,“如果西药够就先用西药吧,有药就行。”
沈卓微微皱眉:“乡亲们大多习惯了喝中药的,不太信服西药。”接着告诉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队长今天跟我们研究了,说接下去将会试着从采药的队员手中收购中药材。”
叶欣心中一动:“跟我们以前采药卖一样?”
沈卓点头:“嗯。收过来我们医疗站自己炮制,这个在培训班的时候也有学过的。其实在医疗站刚开业的时候,大队长就说过这个办法了,只是自己炮制比较费时间,也怕收上来的药材良莠不齐,到药材店采购就会稳妥一些,也方便一些。现在外面既然受到影响了,只好自己收了。”
叶欣觉得这个办法可以,“咱们靠山吃山,山上药材确实不少。这也是增加收入的事情,医疗站收,还不用背去镇上了,那些采药的队员应该也愿意的。只是你们得仔细甄别、称量,还要炮制,相当于工作量变大了,更辛苦。”
沈卓道:“大队长说,先试试看,到时候如果忙不过来,就让不轮值的人处理药材,不用再去上工,或者减少上工的时间。”
叶欣点点头,“这样就合理了些。”
大队长还是考虑周全的。这麽一来,既处理了中药材供应不足的问题,又可以增加队员的收入,又不至于加重医生的负担。算是把事情比较妥善处理了。
感叹大队长周全之余,叶欣也想到了自己的空间。
那块药田,虽然打理得马马虎虎,但也毕竟是种了一亩地的药材了。
按空间增幅算,种得早的药材,已经有四五年了,一年生的她已经采收了一些。有些木本果实入药的,要长大了才能结果,比如连翘,要定植三四年才有采收,现在也差不多可以了;有些要多年生长药性才合格的,如天麻二到三年,黄芩四五年,也都可以收了。更珍贵些的,人参得六年以上才有药用价值,还得再等等。
当初跟沈卓上山采药时学的中药知识,到底还是有些用的,她就能甄别哪种药材要什麽时候才能采收。
药材收了放在空间也是白放着,仓库已经快堆满了,不如拿出来用了。
趁此机会,叶欣就说:“我也要去采药!”
沈卓一怔,随后表示了不赞同:“上山采药辛苦又危险,你别去。咱们现在也没必要那麽辛苦了。”
叶欣却坚持:“去以前你带我去过的地方,还好的!自从你去年在医疗站上岗以来,咱们就没有上山采药过了,现在肯定已经成熟了很多,不采都浪费了。趁医疗站收药材的消息还没传开,我先去后山熟悉的路线采几筐,久没采了,肯定收获比较容易;等到后面别人闻风而动,就不好采了!”
沈卓皱着眉头听完,见她非要去,就说:“那我跟你一起去,你别自己去。”
叶欣瞪着他:“哎呀,你不是要上岗上工吗?我自己去就行!反正大家已经习惯我下午不上工了,不显眼。”
沈卓道:“就跟你说的,咱们只去后山熟悉的几条路线采收一轮,不用几天功夫。别的山头就不去了,犯不着。”
叶欣想了想,觉得也可以:“也是。别的地方就留给别的乡亲采好了,我也不想跑太远。”
说着她就坐不住地要起来準备药筐,“明天你閑着?咱们就去吧!宜早不宜迟!”
沈卓拉住她,无奈道:“没说现在就收呢。大队长也是怕大家都急着上山采药赚钱,春季多雨,山上湿滑,容易出意外,打算清明之后再放出消息。”
叶欣:“啊,大队长真的好周到!那咱们也清明之后再去吧。到时候先采药,再搭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