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零之好好种田养自己(385)

作者: 古木架 阅读记录

当时提出来的时候,就说过了,不太方便,因为医疗站没有锅没有竈,不好烧水,所以水都是早上从大队长家灌的——反正不费什麽,早上跟家里要用的一起烧了。

但是只有一个热水瓶,容量不是很大,如果当天多几个人去,就很容易喝完了。或者开开合合的,半天水也凉了。

喝完了又不好再去打扰大队长家,其他人值班的时候,没了就没了。

沈卓值班的话,因为他中午就要回家吃饭的,就会顺便把热水瓶带回家,顺便烧点水再带去。没了就添上,凉了就重新烧热的,毕竟天冷了。加上家里有茶叶,也有菊花茶,叶欣看到的时候,就跟他说顺便泡点茶下去,反正是下火的,她菊花茶也囤了不少。沈卓就照做了。

这其实只是沈卓和叶欣的一点好意,也是举手之劳,没想到被乡亲们看在眼里,很是赞赏。

他们家里用的水,泡的菊花茶,也确实不错。喝过的都说好。

至于前面乡亲说的,沈卓医术更高,也有可能,因为沈卓是被俞医生私底下送了几本书的,比别人多学一点,多懂一点,理论结合实际,可能真的是跟别人拉开了一点距离的。

总而言之,沈卓似乎逐渐显露他的不一样了。

原本一起培训一起上岗的四个年轻医生,经过第一年的时间,慢慢在乡亲们印象中拉开了距离。

叶欣觉得,这个,也不是坏事吧。

毕竟沈卓是一直有在学习、在研究的,要是没有比别人优秀一点,那不是白学了?

不过她忽略了一个因素,那就是,她空间出産的药。沈卓研究着研究着,轮到他坐诊开药的时候,也会把特意放在角落的属于叶欣采的药先开出去。虽然不多,但是药效更好,乡亲们还是意识到了,归功于他。

不过乡亲们眼中的医术差距,还只是比较细微的,毕竟也没有几个人刚好碰上好茶水+更精準的诊断+更好的药材。

沈卓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领先他人,他还是兢兢业业上岗,看病开药,只是觉得自己坐诊的时候来的乡亲多了些,他没有那麽清閑了,看书的时间少了。

这天他值班,住牛棚的老人又来了。

哦不,已经不能这麽称呼了,现在唐博雅和金忠国已经不在牛棚住了,他们有了屋子。

今天来的是唐博雅,他这次没有提前“通知”,是真心来求药的,“天渐渐冷了,这几天我老睡不好,夜里连连做噩梦。想取点助眠的药吃。”可能因为出事的时候就是冬天,天冷下来唤回记忆了,半夜真是吓醒,惊惧不已。金忠国也这样。

沈卓看他脸色又憔悴了些,果然是没睡好的模样,又问了问,就估摸着準备开一些安神的药材给他拿回去煎。

唐博雅却压低了声音,说:“之前不是有可以直接吃的吗?不用煎的那个。那个方便,效果也好。”

沈卓疑惑了下,才想起来是什麽。

那次其实是叶欣给的。

是那种香味很清幽淡雅的洁白花朵,那股香味一直萦绕在叶欣身上,很好闻的味道。之前沈卓一直问,她都不说,直到今年四月里他才真正看到了,她晾晒的一小把白花。那次她是要晒干了送给李秋兰的,听说李秋兰夜里睡不好。

当时他交给李光耀,让李光耀代为转交给李秋兰。交出去之前,沈卓研究了一下,确实是清香无害的,甚至有不错的清心安神效果,能助眠也不奇怪的。

后面给老人的,他估计也是这种花。

也许叶欣还研究了一下,做成药丸了——之前她不是有捧着一本医药古籍研究麽。

沈卓现在想起来,都有些佩服她了,怎麽什麽都会?

冰雪聪明,又细心努力,还那麽善良。

不过,叶欣说那是野花,山上采来的,并不多。

因此对着老人期盼的眼神,沈卓看了看小仓库的门,也只能低声说:“那是叶欣自己研制的药,不在医疗站药品中——当然,她并不是胡来,研究过有效的,才给你们吃。也是不想多从医疗站拿药,方便一些。”

唐博雅能理解后面那句,少在医疗站拿药,也就少花钱。毕竟自己和老金过来开药,都是这两个年轻人掏钱的。

但是对前面透露出来的意思,他就很震惊了,“你是说,那是叶知青的独门秘方?叶知青还有这个本事!”

沈卓顿了下,因为他其实也不清楚,索性也就不解释了,“……总之,是她自己做的,可能数量也不多,不知道她手头还有没有。不如我还是先开点中药?”

唐博雅觉得那姑娘年纪轻轻,可能是祖传的秘方,叹着气点头,“好吧。那药药效奇好,想必是十分珍贵的,不多也正常。”自己又身无分文,再要人家好药就有些厚脸皮,不知好歹了。

不过还是厚脸皮接受了寻常的中药,这个不那麽贵,先用用吧。

现在也只好先厚颜无耻地活下去,往后若有机会,再报答吧。

唐博雅接了药材,道谢过,慢慢走了。

这个时候李光耀才从小仓库走出来,看看那个老人蹒跚离开的背影,转头凑过来,用有些神奇的语气跟沈卓说:“他怎麽又来了?”

沈卓语气平静道:“你不是听到了吗?他睡不好,开药吃。”

李光耀看着他:“中间你们压低了声音,我什麽都听不到。”

沈卓顿了下,跟他道:“他说,夜里连连坐噩梦,梦到在首都被抓起来示衆殴打辱骂的时候,当时……”

李光耀“卧槽”了一声,立刻阻止:“行了行了,别说了——怪不得要压低声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