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露水红尘(122)

作者: 击云腰 阅读记录

听见帐中细微的翻身声响,殿内值守的金钏和女萝连忙近前,打起纱帐关切问道:“郡主您醒了,头还疼不疼?”

郑泠见到她俩,迅速坐起,摸了摸自己的脖子,出乎意料地,上面既不痛,也没有任何痕迹。

一切都诡异至极,她以为或许是自己大难不死,这又是魏缙的什麽鬼把戏,于是蹙眉问道:“你们怎麽会在这里?是不是魏缙把你们也抓了过来?”

听见她如此问话,两人不明所以,面面相觑,随后金钏伸手探上她的额头,担忧地看着她:“郡主可是哪里不舒服?奴婢们不知魏缙是谁,只知我们自幼随侍郡主,自然是寸步不离跟在您身旁的……”

郑泠闻声一惊,她们不知道魏缙是谁?!

那如今……

她思索了片刻,不禁回忆那段身陷黑暗,漫长真实又屈辱悲愤的一辈子。

究竟那些不堪回首的是一场梦?还是现在才是梦?

她拿下金钏放在她额上的手,握住仔细捏了捏,软软肉肉的手掌,是再真实不过的温热触感。

现在不是梦呢。

金钏和女萝瞧着郑泠这怪异的言行,忧虑道:“郡主可是梦魇?要不要传太医来瞧瞧?”

“不必了。”郑泠摇头,她大约明白了,自己或许是得上苍垂怜,竟又重活了一世。

她揉了揉太阳穴,佯作不经意道,“睡了有些久,我都睡懵了,脑中浑浑噩噩,现在是哪一年都要不记得了。”

闻声,金钏女萝忍俊不禁,一人给她揉两侧额角,一人拧了温热毛巾给她擦手:“午间小皇子的百日宴上,郡主您高兴,贪杯喝了两杯酒后就睡到了现在,醒来脑袋昏沉是再正常不过的。”

听到小皇子百日宴,郑泠便知道了如今是什麽时候——顺德十八年,庚子年三月初八。

这是,四年前。

她想起来了,这一天合宫欢庆,小皇子又玉雪可爱,她自小爱热闹,是以不自量力喝了几杯,酒力不胜醉倒,就夜宿宫中。

缕清这一遭,郑泠重新倒回床上,寻了个还想再睡会的借口,让金钏女萝离开。

待她们走后,她闭上眼睛,逼着自己再次仔细回忆那些前尘往事。

顺德十八年五月,过完百日宴不到两个月的卢妃之子——皇八子李珩,忽染时疫病没;同年六月,痛失爱子的卢妃悲伤过度,以致心病难医,在七月便一尺白绫,自戕身亡。

随后深受打击的舅父,就此一蹶不振,退位修行,将皇位让给了过继来的宗室子-李环。

郑泠回忆起上辈子那些血淋淋的噩梦,发现此后种种的开端,便是从这一年开始种下的种子。

若是卢妃母子不死,舅父便不会舍弃江山,不管不顾天下,也就没有了护国寺修建鬼子母神庙,需要征集天下最好的画师一事;她也就不会遇上魏缙,让他暗度陈仓,窃取长安城防。

卢妃不死,安北大都护-卢玄策便不用南下长安奔丧,回纥便不敢趁机袭击瀚海府杀伤劫掠,挑战帝国的威严;卢玄策不用惨失爱妻,他便会继续对朝廷忠心耿耿,不会再有后来的袖手旁观。李叡也没有机会趁机造反,也不会出现长安陷落,崔家父子战死,郑家遭清算,大豫天下十道州府分崩离析的局面。

她的家人和族人也会无恙,她也不必承受那一切……

既然能够重新开始,那些国破家亡之事,就绝对不能再次发生。

她会想尽办法,让卢妃母子规避风险,长命百岁;让李叡和魏缙的阴谋落空,最好是能够提前将他们扼杀。

郑泠聚精会神盘算着这一切,骤然听得门开的声音,随后响起金钏轻轻的请示:“郡主,太子殿下和十郎来看您了。”

闻声,她睁开眼睛,连忙让金钏为她穿衣整顿发饰,出了寝宫,至大殿会见他们。

两个少年郎,一如她记忆当年的模样。

李环温润,郑淙散漫,都是风华正茂的十八年岁。

前者金袍金冠,端坐在胡椅上,执杯喝茶,宛如画中君子;后者绯红圆领长袍,头戴幞头,双臂舒展,松弛地搭在扶手上,翘着二郎腿,好不惬意。

上辈子李环虽无作为,但却以末代帝王之尊宁死不屈赴国难,葬身火海,死得极为惨烈。

以及她的阿兄,死守羊谷关,在她死后,也不知道他后来如何了……

没想到还有这辈子,如今还能再见到他们。

一时间,她心中涌起无限慨然,还未喊人,就已热泪盈眶,她连忙擦掉眼泪,在纱帐后整顿容色,平複心情之后,旋即才绕出纱帐。

见她出来,两人脸上都浮现着笑意,李环放下茶盏,从袖中掏出一个锦盒,关怀道:“听闻泠娘午间小醉,孤宫正好有份江南进贡的醒神香,顺路来送给你,闻着醒醒酒。”

李环素来待她不薄,多有好物,总会匀一份给她,她照旧从容接过,“多谢表兄,午后寐了一场,我现下好多了。”

郑淙看着他们郎情妾意,啧啧揶揄:“殿下有醒神香也不早点拿出来,我也有点醉,头疼得厉害,怎麽就不给我用用。”

李环浅笑,言简意赅:“泠娘是女子,与你不一样,好物自然是要女子优先。”

郑淙摆手:“得了,你自幼便偏袒她,倒也不用说得这样冠冕堂皇。”

李环也不遮掩,颔首承认:“就这一个表妹,不偏袒她,偏袒谁。”

“谁说不是呢,毕竟是青梅竹马的表兄妹呀。”郑淙坏笑又暧昧朝着地瞟了一眼郑泠,“是吧,小妹。”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也不怕冒犯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