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露水红尘(129)

作者: 击云腰 阅读记录

夏弋连连称是,“郡主一片好心,下官明白。”

郑泠颔首,让夏弋退下:“嗯,我此番前来,是来找昭昭的,夏伯伯不必亲自陪伴,您去忙吧。”

夏昭听了这几番言论,便知郑泠是在为自己打抱不平。

她有些失神。

上辈子她从未将这些家宅不幸告诉过任何人,也从来没有人,在她受到不公和排挤之时出现,为她说话。

她虽然还记着上辈子郑泠不来救自己那件事,心结仍在;但如今,至少一切尚未发生。

如今的自己,应当与她还是闺中好友吧?

夏弋离开此间,夏昭神色负责地看着郑泠。

郑泠亦是望着她,见她不言不语,于是上前张开双臂,给了她一个拥抱,“昭昭,你可愿随我去长安?”

你可愿与我去长安?

这也是上辈子不曾发生过的事。

良久之后,夏昭忽然想起来,她曾经在芙蓉园望着满园春色,暗含欣羡,说得那句“这里真好,要是我也能生活在长安就好了。”

原来,这辈子,她是听懂了的吗?

她是在意她的吗?

兴女学

第七十章:

夏昭推开郑泠,不冷不热问道:“你说的是什麽意思?”

“你曾说要是你也能生活在长安就好了。我花了很久,才明白其中的意思,还好现在也不晚……既然想,我们就把这个想法变成真的。”郑泠认真看着她,对她道,“你与我一起去国子监上学吧。”

夏昭却是笑了笑:“长安国子监,非公侯伯爵之子孙,不得入学,且只收男子。你当真不是在说笑吗?”

“昭昭,我自然是认真的。”郑泠想起前段时日,在麟德殿内找出的母亲的遗物。

安阳公主留下的手劄之中,记录了她当时为当世女子创立的很多新法,诸如创立女学,让女子进学堂;开创女子科举,让女子也能拥有比肩男子,入朝为官的机会。

可惜上辈子,她活得浑浑噩噩,并没有看到那些恢弘的蓝图,也没有心志和机会去複兴和接力母亲的未竞之志。

她上辈子活的十几年里,当了一辈子别人手中的棋子,还傻乎乎地以为自己的价值,就只能够是充当一个世家联姻的工具。

真是何其可悲又可笑。

在重生之后,见到母亲的手劄,无疑给了她巨大的震撼,仿若将她整个人,从里到外都洗涤了一遍。

从那时候起,她的心中便有了新的思量。

她将这些告诉夏昭,“其实国子监也并非只收男子。十四年前,我的母亲曾经推出一条鞭法,在国子监开创‘女学馆’,让女子也能入学。虽然后来女子入学一事,随着她的辞世,无人牵头,就此停摆,但到底是存在过的,且此条鞭法至今并未被废除……我们进国子监,是有法可循,有理可依之事。”

说罢,她将手伸向夏昭,郑重地问她:“你可愿与我一起并肩而行,我们一起複兴这条鞭法,让天下更多的女子,从后宅走进学堂,读书识理,参加科考,走进仕途,走向更大的一片天地。”

夏昭听着郑泠侃侃而谈,许是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说出这些话的她宛若一颗明珠,璀璨光明,照在夏昭心中日渐扭曲的阴暗之地。

她竟然开始向往郑泠口中的那些,走出后宅,走出夏家,走出洛阳,走向一片光明。

是啊,她本向阳,不该长在阴暗沼泽之中,被淤泥沾满身。

幸好一切都不晚。

佳期虽如梦,佳期幸未晚。

从今往后,她要开创出自己的佳期。

适时,夏昭回以一笑,伸出手紧紧握了上去:“阿泠,我愿意!”

*

两个少女历时一个月,长途跋涉,携手回长安。

回来的途中,郑泠在路上看见一个游历的苦行僧。

虽然没有看见脸,但那人的背影却给她一种极为熟悉之感。

看见他的第一反应,她不由心慌意乱,连呼吸都沉重了,下意识放下马车窗上的帘子,想要避开。

夏昭注意到她脸色白了几分,连忙关怀问道:“怎麽了?”

非必要,郑泠这辈子都不想再提到那个名字,便搪塞过去,“许是长途跋涉,有点累。”

夏昭喊停了车夫,“那我们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郑泠摇头,斩钉截铁:“不用,继续赶路吧。”

一路上,她时不时想起那个僧侣的背影,最终自我排解:一定只是人有相似的缘故。

回去之后,大概阿兄也应该查出了魏缙,或者说是‘傅丹青’的下落。

这个人,一定要杀之而后快!

*

回到长安,已是五月末,郑泠先是向李慜请旨恢複国子监‘女学馆’的旧制,再是忙着号召长安城内的闺中手帕交。

毕竟李慜同意恢複旧制,也是有条件的——他给郑泠下了令,要是她找不到至少二十人为第一批女学馆学生,那麽朝廷斥资兴办女学,也就没了任何意义。

她信誓旦旦接下了这个令,认为这样的好事,区区二十人,实在是太容易不过了。

于是她在国公府组了一个局,将那些好友聚在一起吃喝玩乐,等她们尽兴了,才说出国子监女学馆招生一事。

熟料衆人一听这个,纷纷不解:

户部尚书之女杨千金纳闷:“我们生来高贵,就是负责享乐的,上学读书做什麽?”

郑泠连忙解答她的疑惑:“上学读书,便有了参与科考的机会,也能走进朝堂入仕为官,为国为民,当家做主。”

杨千金想了想,“当官当家多累啊,一肩膀都是担子。我阿耶整天忙得见不到人,一年到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与家中吃顿团圆饭。依我看,还是现在这样好,人生得意须尽欢,大把的时间用来响了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