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水红尘(149)
郑泠对他又恨又怕,此刻抓了就近一尊文殊菩萨像拿在手中壮胆,“胡说八道,我什麽时候派人去召见你了!大胆李叡,你擅闯宫闱,罪大恶极,赶紧滚出去!如若不然,我喊来禁卫,将你按照贼子,就地处死!”
这个情形,她发怒的神情,莫名叫李叡想起来当年安阳大婚,他潜入百子帐中,安阳叫他滚出去的样子。
她们明明如此相像,她却一点也不像郑家人,为何上辈子他就没曾想过,郑泠其实是他与安阳的女儿呢?
身处此间,李叡既有些无措,又觉死而无憾,他笑道:“能在你母亲的故居见你一面,我很高兴。”
郑泠不知他在发什麽疯,可那疯话之中,竟然带有一丝缅怀。
像是在缅怀她的母亲。
郑泠不悦,怒斥:“住口!你有什麽资格提我母亲!”
席间闷酒喝得多,此刻酒劲上来,李叡情绪外露,有些失落:“是,是我不配,我对不起安阳,也对不起你……我不配得到她,也不配当你的父亲。”
他清晰的话语,如若平地惊雷,与前方宫宴之上炸响的烟花一样惊天动地。
炸得郑泠脑中嗡声作响。
她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将手中的文殊像砸向李叡:“住口!休要胡言乱语!”
麟德殿
第八十一章:
烟火结束,李岱见叔父出去很久还不见回来,心下颇为担心,便悄悄起身去寻他。
只是宫中颇大,加上深夜光线不好,他又是头一回来,以至于一出了宴席,他就迷失在了白雪覆盖的花园之中。
李岱手中的宫灯,在风雪之中,骤然熄灭,他摸着黑小心翼翼踩在雪地,兜兜转转绕了几圈,既找不到回去的路,也不寻不见出去吹风的叔父。
更要命的是,这偌大个花园,竟然也没有几个像他一样出来走走的人,想要求助都无门路。
他们赵郡李氏有个不为人知的家族秘密,族中子弟或多或少都有祖上遗传的‘雀盲眼’,在昏暗的夜间,视力很是不便。
他急着出来,就是担心叔父夜间视力不好,加之他又喝了酒,别是雪天路滑摔在了哪个角落,或失足落水之类的。
谁想叔父没找到,反而将自己困在了花园,此时此刻,在漆黑的雪夜,天地一色间,独他伫立于此,令李岱竟然有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无力感。
他索性坐在这个路过了两次的凉亭中,于黑夜中静静等待。
就在他迷茫之际,骤然看见了一两盏零星的微光,在前方的道路尽头,一闪一闪,朝着他靠近,好似一道曙光,忽然出现在眼前。
他欣喜地看着那两盏越来越近,越来越亮的灯火,随之听见了一道轻柔的女声在与同伴交谈:“这是一个分叉口,我去前面的凉亭找找,你沿着那条路找找,等会儿不论找没找到,我们就在这里会合。”
声音落下后,两盏灯分道扬镳。
声音的主人提着灯靠近凉亭。
凉亭昏暗无光,李岱在此,仿若融入了夜色之中,他知晓来人兴许看不见他,但他却就着那人手提的八角绘牡丹宫灯,将来人的样貌看得清楚明白。
暖黄色的光晕照耀下,是一个身着穿红色斗篷的少女;少女左顾右盼,似乎在仔细寻找什麽遗落的东西,观其身量和声音,不过豆蔻年华。
为了避免惊吓到对方,李岱在她临近之前,刻意轻咳一声,以提示这里有人。
*
夏昭提着灯,不时看向道路两旁,找得很是认真。
靠近凉亭的时候,她骤然听得一声男子的咳嗽声,将她吓了一跳。
她脚下一顿,再回味只觉这个声音有些熟悉,于是举着灯看向凉亭。
距离的原因,她只看见了一个坐在亭中的朦胧轮廓,但就算是这样,也叫她认出了这是谁。
她不动声色,佯装不识,大大方方道明来意:“亭中可是有人?无意打扰阁下,只是小女白日于此赏雪,方才发现遗失了一物,想着许在凉亭之中,现特来寻物,不知阁下可否行个方便,容小女进来找寻一寻?”
好不容易等到个人来,或许还可以带他出去,且言辞又是这样端庄有礼,一下子就令李岱对其心生好感。他顺势开口:“公家之地,姑娘请便。”
短短四字,夏昭心下好笑,人还是那样,话不多。
“多谢。”她缓步进去,提着灯围着他坐的地方,四处探寻。
李岱不知她在找什麽,又要找多久,出于好奇和能早点离开这里,他问道:“不知姑娘遗失了什麽?可要在下一同帮忙寻找?”
夏昭站直身子,微微侧身,兜帽下的半张脸面露自责:“一支亡母留下的珠钗,被我不慎遗失。”
李岱望着她宽慰道:“亡母所留,十分珍贵。只是姑娘别太着急,一定能寻回的。”
说罢,他也起身,在亭中的每一寸地方,都弯腰去找。
夏昭知他好心,见他认真的模样,无声一笑,从袖中拿出那枚珠钗,趁其不备,扔在了石桌之下,随后找到另一边去找。
要不是见他离席,担心他夜间不太看得清,定会迷路,她又何必找了个遗失东西的借口,冒着寒气眼巴巴出来找他。
她继续佯装寻找,过了一会儿,终于听到李岱说找到的声音:“姑娘,找到了,这支珠钗可是你遗失的那支?”
她配合转身,大步上前,从他手中接过,欣然微笑:“正是,正是我遗失的那支。”
说罢,她朝他叉手一礼:“多谢郎君为我找回母亲遗物,不知郎君高姓大名?他日夏昭定当登门郑重拜谢。”